有连云 2025-07-01 12:24 1063阅读
7月1日周二,A股小幅低开,三大股指早盘震荡下跌,军工股、半导体设备活跃,创新药板块拉升。
早盘,国债期货上涨,截止发稿,30年期主力合约涨0.11%,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3%,5年期主力合约涨0.04%,2年期主力合约涨0.01%。
相关ETF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盘中高开,震荡走高,盘中上涨11个bp,成交额近7亿元,换手率近10%,交投活跃。
中邮固收表示,止盈节奏可能是7月交易的胜负手。
季末流动性维持宽松,资金价格季节性上行,最后一个工作日“堆积”效应显著。本季末的跨季进度显著偏慢,6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是周一,“堆积”效应可能带来资金面的波动加剧,但这大概率不会改变7月初资金面恢复到更加宽松的状态。相对而言,短端票息品种的表现随市场情绪波动,同业存单在最后一周的抢跑效应明显减弱,利率小幅提高,反映季末效应对于存单利率的影响。
长期利率也在抢跑后回到“低波动”状态。6月最后一周,一方面,抢跑之后的交易空间逼仄;另一方面,流动性宽松因素季节性减弱;此外,权益市场情绪的显著修复也通过股债跷板压制债市。故6月末,长端利率并未“一鼓作气”,凝聚更多突破式下行的力量,相对于已经拉长的久期和提高的仓位,交易盘进一步突破的力量有所欠缺。曲线“陡峭”略有改善,10减1期限利差回到30BP。
6月央行是否已经重启国债购买即将揭晓,短端买入是否形成增量更重要。虽然市场将央行重启国债购买看作重要信号,但由于央行重启购买可能也只是集中在短端,故其实质意义更多在于是否有足够的买入增量,支撑国债曲线形成“陡峭幻觉”。更直接的看,1年期国债如未形成快速下行局面,长端仅凭重启国债形成的情绪刺激,意义有限。
7月第一周和最后一周,是交易情绪可能高涨的两个时间窗口。只要6月最后一天资金面“堆积”跨季所形成的波动不太剧烈,7月第一周的流动性宽松边际就会强化,依据机构“抢跑”的思路来看,这个时间窗口可能形成较强的交易情绪。此外,7月末有政治局会议的重要时间窗口,如果机构预期增量政策不多,可能在此前一周进入“抢跑”交易状态。但外部不确定性和风险偏好回升对交易的影响依然不可测,可能是波动的主要来源。
再拉长时间来看,下半年债市行情强于上半年,预期较为一致,三季度期待收益率形成下行突破的机构较多。“抢跑”和“一致预期”依然是行情的“主要敌人”,机构负债成本修复和收益表现修复是三季度债市的主要逻辑,需要以时间换空间。故7月份交易机会可能增多,但行情形成的基础并不牢固,行情出现越早,意味着行情持续性越弱。7月利率交易的胜负手可能在于对止盈节奏的把握。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于2024年3月成立,是市场上仅有的两只场内超长久期债券ETF基金之一,跟踪指数为“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指数代码为“950175.CSI”。根据指数编制方案,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债券中,选取符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30年期国债期货近月合约可交割条件的国债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市相应期限国债的整体表现,一般季度进行调整。久期约21年,对利率变动高度敏感,值得投资者关注。
来源:有连云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