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邮储银行打响国有大行永续债“第一枪”!银行“二永债”开年发行遇冷,2025年面临较大规模到期

新浪财经 2025-02-24 18:34 1.3w阅读

国有大行永续债首单落定邮储银行

2月21日,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于2月19日簿记建档的2025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债券通)(以下简称“本期债券”)已于2月21日完成发行。

经查询中国货币网发现,2025年开年以来,银行“二永债”发行明显放缓。截至目前,仅有桂林银行和邮储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两笔永续债,工商银行一笔二级资本债待发行。与之相比,2024年1-2月,有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恒丰银行、农业银行等在内的商业银行累计发行7笔二级资本债,合计实际发行规模达1900亿元。

  国有大行“第一枪”!

  邮储银行300亿永续债成功发行

公告显示,邮储银行于2022年6月28日召开的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该行在境内外市场发行不超过人民币900亿元(含900亿元)或等值外币的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该行其他一级资本。

本期债券的发行规模为300亿元,前5年票面利率为1.99%,每5年调整一次,将在第5年及之后的每个付息日附有发行人有条件赎回权。

邮储银行发行的这种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又称永续债,它并不规定到期期限,持有人也不能要求清偿本金,但可以按期取得利息,是商业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重要工具。据了解,在商业银行的资本运作体系中,永续债与二级资本债占据着关键地位,二者同属银行次级债,被市场统称为“二永债”。在复杂且严格的资本监管体系之下,“二永债”已然成为商业银行充实资本、强化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工具。

经查询中国货币网发现,2025年开年以来,银行“二永债”发行明显放缓。

在永续债方面,开年以来尚未有其他国有大行发布永续债发行的信息,中小银行发债的信息也较少。相关信息显示,除邮储银行外,仅桂林银行于1月中旬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一笔永续债,发行规模为30亿元,票面利率2.50%。

二级资本债方面,中国货币网信息显示,工商银行将在2月27日发行一笔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为400亿元。

与之相比,去年同期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有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恒丰银行、农业银行等在内的商业银行累计发行7笔二级资本债,合计实际发行规模达1900亿元。其中,有6笔由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三家国有大行发行,累计实际发行规模为1800亿元,占比达到95%。不过,该两个月份均未发行永续债。

  银行“二永债”开年发行遇冷

  国有大行发行“二永债”动力将下降

据了解,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内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超额拨备;外源性渠道主要有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

近年来,随着行业整体盈利放缓、资产利润率下滑、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加大等,利润转化为资本的空间日益缩减,不少银行选择“二永债”作为外部资本补充的重要手段。同时,低利率环境也助推了“二永债”发行热潮,使得“二永债”整体发行规模不断壮大。公开信息显示,去年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超1.6万亿元,与2023年的1.12万亿元、2022年的1.19万亿元相比增长明显。

为何2025年开年银行“二永债”发行遇冷?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当前大行“不差钱”。他指出,债务置换后,地方债对银行资本的消耗低于贷款(1/5或1/10),即在计算风险资本时,贷款的权重是100%,一般地方债是10%,专项债是20%,因而地方债对资本消耗远低于贷款,导致银行短期补充资本需求不高。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看来,开年以来,国有大行二永债发行量较少,春节因素的扰动是重要原因。他表示,从规模来看,银行发行二永债的规模并无明显降低的迹象。目前,银行对于补充资本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依然存在。同时,二级资本债的发行还要统筹考虑资本工具到期的情况,因此今年的发行量不会太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2024年以来,银行净息差下降压力得到缓解,《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开始实施,预计2025年银行补充资本压力有所降低。2024年10月12日财政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由于当前国有行资本充足率与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预计财政部注资后国有行发行二永债等资本工具的动力有所下降。

此外,明明认为,股份行与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与国有大行相比较低,利率下行背景下有一定的增发二永债需求,主体或以股份行与头部城商行为主;农商行净融资规模较低,2025年或略有增长。整体而言,他预计,2025年二永债净融资规模在3500-4000亿元左右,对应发行规模在1.55-1.6万亿左右。

  “二永债”将面临较大规模到期

  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仍存

展望2025年,银行“二永债”面临较大规模到期。数据显示,2025年银行“二永债”到期规模将达到约1.2万亿元。具体来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到期的“二永债”规模分别约为6150亿元、3970亿元、1708亿元和323亿元。这意味着银行面临着一定的续发压力,需要审慎思考、合理规划资本补充策略。

有分析认为银行应当积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以满足资本补充需求,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确保银行稳健运营。

明明指出,中小银行除了发行“二永债”之外,还可以通过增资扩股、发行优先股、可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除此之外,中小银行也可以积极寻求股东或战略投资者的资本注入,增强资本实力,抑或是合理把握“二永债”续发时点,降低付息成本。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鲁金飞认为,未来银行可以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和投资资产结构减少资本占用,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内源资本积累能力以及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方式,来应对“二永债”的续发压力。此外银行应该尽早应对即将到期的“二永债”,合理安排续发计划,以保证资本充足性;可以探索增资扩股、定向募股、发行优先股等多元化资本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和其他一级资本。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政府专项债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本补充途径。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中小银行既要多措并举加大资本补充力度,也需要不断优化业务结构,进一步“节约”资本。一方面,建议对中小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或流动性支持,这有利于宽信用和银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可研究创新永续债的担保机制,提高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的流动性和投资者认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银行应降低资本消耗,加快中间业务发展。适度增加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业务、委托代理业务等中间服务业务发展,尽可能以较小的资本消耗获取更大的经营收益等。

来源:新浪财经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