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进深

穿透表象,看清本质。

央企地产殊途

乐居财经 2023-06-05 08:00 12.8w阅读

向左向右,16家央企地产商今夕何夕?

文/乐居财经 许淑敏 曾树佳

华润置地大手一挥,以100多亿的总价,在温州、金华、重庆等地,拿下了6宗地块,多点开花。

这样的进击画面,出现在了五月末的短短两天内。

年初,华润置地内部召开了一场誓师大会,董事长李欣给这家央企定下了基调:“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

翻遍华润置地的公司报道,集团会议前面附以“誓师”前缀,尚属首次。去年,它在新年献词中,只提及“韧性生长”,显得较为低调;如今强调“只争朝夕”,传递出了不同寻常的信号。

头部央企,正在当下的发展窗口里,尽力抓住机遇。除了华润置地,保利发展招商蛇口、中海发展等,均在融资、土地市场上斩获颇丰,身影频现。

不过,在央企地产阵营中,也存在分化。2010年指定的那16家地产央企,有的不断并购地产资产,发展正盛,有的则已被合并,结局各不相同。留下来的主体,规模、盈利水平,也均有很大的差异。

在以往的既定印象中,央企相对稳定、内卷较少,但事实上,他们也有“一利五率”,有战略调整。尤其是近两年,行业环境有所改变,央企地产平台人事流动同样频繁。

地产分合

3个月前,“6家央企地产商合并”的消息,一度不胫而走,一场“世纪大合并”似乎正在酝酿。

那时候,甚至有详细的方案流出:华润旗下的能源业务华润燃气、华润电力给中化;中粮旗下的大悦城控股并入华润;华侨城的地产业务并入保利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将合并等。

尽管上述消息,均已被辟谣,但实际上,这些年,关于央企地产商合并重组的消息,未曾间断。华侨城更是困扰已久,其传言被并入的对象,从中旅集团演变到了保利集团。

近年来,一直提倡的是“央企专业化整合”,央企之间合并重组的案例并不鲜见,地产资源置换、合并屡有落地。

13年前,中央确定了首批16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其余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逐渐退出房地产业务。

至今,中国重汽山东黄金山东高速、国家电网等多家央企,均已先后宣布“退房”,正陆续整理旗下地产业务。

而留下的16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有的不断并购地产资产,发展正盛,有的却被悄然合并。

目前,这些央企及旗下的地产平台,与最初的情况有所不同。

中国建筑旗下有中海发展、中建地产;中交建旗下的中交房地产集团,则拥有绿城中国中交地产两个上市平台,其中绿城中国是2014年底收购而来的。

此外,还有中国保利旗下的保利发展,华侨城集团华侨城A,中国铁路工程集团的中铁置业,中国铁道建筑集团的中铁建房地产,中化集团中国金茂,中粮集团的大悦城控股。

以及五矿集团五矿地产控股、中冶置业,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的电建地产能建集团能建城发,中旅集团的港中旅房地产,招商局集团的招商蛇口,华润集团的华润置地,南光集团的南光置业等。

例如,保利发展、中海发展、招商蛇口等龙头央企地产商,正是于2015年、2016年通过整合资源,扩大了地产规模。

那两年,中海发展正式完成了与中建地产的内部资源整合,注入中国建筑旗下中建股份房地产事业部、中国中建地产及中建国际建设运营的房地产业务。随之,又收购合并了中信地产,注入2400万平方米土储。

而招商蛇口换股吸收合并招商地产,引入战略股东及员工持股,进行混改。当时有业内指出,整合后,招商蛇口土地储备达1653.48万平方米,且大部分位于前海、蛇口等核心区域,资源禀赋大幅提升。

此外,保利集团与中航工业重组合并,收购中航工业旗下的房地产业务(中航地产),中航工业全面退出房地产业。

央企整合大背景下,龙头央企地产商优势凸显,有着做大规模的资本,合并重组资源,能够加强协同效应,达到1+1>2的效果。

与此同时,部分央企由于主业发展不见起色,规模落后,最终被合并,成为二级、三级公司。

例如中房集团,已于2010年已被并入中交建,并于2015年,完成公司制改建后,全部资产无偿划转至中交房地产集团,成为中交建的三级子公司。

另外,港中旅集团则与中国国旅,合并成为中国旅游集团,而中国葛洲坝集团已并入能建集团,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已并入五矿集团。

合并重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中房集团和中交建合并,一方面精简中交建旗下的地产平台分支,另一方面,中房集团的业务注入能够加大中交建的规模。

也因此,中交房地产集团销售业绩呈现增长势头,成功跻身行业TOP30行列。

但亦有部分央企进行合并重组以后,地产板块业绩仍不理想。比如中国旅游集团旗下的中旅地产,近些年业绩依然疲弱,该平台于2021年净亏近30亿元。

而葛洲坝集团旗下的地产平台葛洲坝地产,已更名为能建城发,机构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能建城发实现销售金额71.6亿元,排名80位。

至于五矿集团旗下的中冶置地、五矿地产控股等平台,今年前5月销售规模排名均在50名开外。

因此也有评论称,央企地产商重组整合,会有风险存在,组织架构、资源和业务整合既漫长又复杂,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整合,亦是一大难题。

薄利挑战

一提到央企,几个熟悉的名字都会迅速浮现。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中海发展等龙头央企,实力均位列前茅。

去年,这四家房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11亿、2070.6亿、1830亿、1803.2亿,虽然有的呈现出一定的降幅,但规模仍处于前四。

而合并中房、入主绿城的中交房地产集团,其总体的营收规模也在千亿之上,达到1713亿的体量、43.99%的增幅。营收增幅在央企阵营中最高。

中交房地产是有规模展望的。它在债券年报中提到的目标是,规模行业排名保持国内前十,自有业务销售规模进入行业前50。

在他们身后的地产央企,诸如中国金茂、华侨城营大悦城等,营收规模均在千亿以下。

隐藏在大集团里的中铁建房地产、中铁置业,虽不显山不露水,去年收入也分别达400亿、335亿,同比增幅达到35.64%、22.34%。而揭开电建地产的经营面纱,其收入则为378亿,同比增长28.73%。


身处行业寒冬,尽管央企地产商裹上棉袄,但他们也逃不过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逆境。乐居财经《进深》查阅获悉,去年,13家央企地产公司,有10家的归母净利润有所下降。

背着27.8倍、6.6倍、4.79倍、3.87倍的归母净利负增长率,大悦城控股、中交房地产、中铁置业、华侨城等,暂时面临亏损。

大悦城投资净收益亏损21.6亿、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15.7亿,拖了业绩的后腿。华侨城计提了存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也达到127亿,叠加毛利率下滑,导致了它109亿的亏损额。

这些地产央企的整体毛利率,为17.2%,最高为华润置地的26.2%,最低为中冶置业、五矿地产控股的8.81%、7.48%。自五矿集团合并中冶之后,五矿地产控股、中冶置业,均已归属于五矿集团旗下。

中冶置业坦言,其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8.51%,毛利率同比下降10.46个百分点,实因为去年年内,公司新增竣工项目较多,相应收入成本增加;此外,部分项目因成本结算调增了营业成本。

面对地产薄利,央企也不能免俗。

刨除各种成本,他们最终的平均净利率,也只有2.73%。除了华润置地的15.63%、中海发展的13.62%之外,其余的主体净利率,均在10%以下,五矿地产控股、中冶置业的净利率,仅为0.77%、0.05%,利润的微薄程度可见一斑。

土储分化

过去两年,地产风险蔓延,大部分民企在土拍市场上隐身,国央企则唱起了主角。经过新一轮角逐之后,部分央企的粮仓,更为充足了。

乐居财经查阅获悉,截至2022年末,保利发展的总土储货值为23328.2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一;此外,中海发展、中国金茂、招商蛇口的货值,分别为10822亿、9430.1亿、9128.4亿,均位于行业十强行列。

2022年,保利发展全年新拓展金额1613亿,其中在38个核心城市的拓展金额占比达到98%。

华润置地去年以1102亿元的权益地价,新增71宗项目,新增土储面积1095万平方米。当中,一二线城市投资占比为92%。

而中海新增土地储备40宗,购地金额1107.2亿元,新增货值2139.4亿元,其中一线城市新增货值占比48.1%。收并购上,中海选择的也是一二线城市,2022年,其在广州、上海、成都等城市并购投入106.6亿元。

招商蛇口也开始有意识收缩拿地区域至一二线城市,它透露,公司在“强心30城”和“深耕6+10城”的投资金额占比分别达94%和90%。

不过,在央企阵营中,各个主体储粮的体量,也有分化趋势。

除了上述几家央企之外,中铁建房地产、中交房地产的货值,各为5147亿元、3884.7亿元。余者如大悦城、中铁置业、华侨城、五矿地产控股等,货值均在3000亿以下。

电建地产的货值甚至只有595.5亿元。自去年以来,电建地产除了在武汉,以7.67亿竞得江岸区黄石路宅地,在重庆以7.3亿元拿下高新区西永组团宅地之外,鲜有它的拿地身影。这与龙头央企的四处出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尽管总体呈现出进击的势头,但地产央企们,仍显示出了自己的自制,他们剔除预收账款后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64%。大部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都在70%以下,只有华侨城、中冶置业、五矿地产控股等,负债水平较高。

过去的2022年,有超过一半的地产央企,在手资金同比下降,下降幅度最高达约四成。这个融资通畅、令人羡慕的群体,在公司发展与现金流平衡中,也并非信手拈来。

人来人往

前些年,经历整合重组阶段,央企地产平台人事变动较为频繁。

比如,中海系与中建系两大平台进行合并整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人事动荡,包括范逸汀、曲咏海、朱明辉、陈谊等多位高管,均于该阶段离开了中海发展。

2016年,时任中海发展总裁陈谊在离职感谢信中写道:“负责总公司代建项目的最后几十名同事最终并入中海体系,两年并入所有事项完成,至此我忠义二责已了。”这曾经掀起了一番热议。

那段时间,正值央企地产改革阶段,华侨城A亦接连人事变动,原董事长刘平春退休,原华侨城集团副总经理吴斯远、华侨城集团党委常委侯松容等均被免职。

回到这两年,央企地产平台人事变动亦不少。

包括华润置地董事长李欣、中交房地产集团董事长李永前、华侨城A董事长张振高、大悦城控股董事长陈朗、中能建城市投资发展董事长杨扬洋、港中旅房地产张焱等,均是去年新上任的地产平台一把手。

大多数新上任者,均有着集团任职经历,包括李永前、杨扬洋、张焱等。大规模集团之下的地产板块,整体发展会以平稳、资金安全为主。

集团重视地产板块的发展走向,往往会挑选合适的掌舵者,把控企业方向。

但随着行业环境变化,央企开始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趋势,部分央企地产商亦认为,集团适度放权有其必要。

母公司与地产板块相对独立,自由度更高。

像是华润置地,去年5月,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辞任了华润置地董事会主席,接任者为总裁李欣。而李欣自2001年正式进入华润置地,是内部培养起来的第一批“子弟兵”。

今年,中国金茂曾擢升李从瑞为中国金茂公司主席,本也有放权意图。过去这些年,中国金茂董事长历任董事长包括李凡荣、宁高宁、蔡希有、何操等,均同时在中国中化集团担任重要岗位,而李从瑞并未在集团任职。

只是仅仅33天的时间,李从瑞便因工作调整,辞去中国金茂公司主席、执行董事、战略及投资委员会主席及ESG(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主席职务。

而接任者,为张增根。他自1993年4月加入中国中化集团有,服务于中化集团超过30年的,妥妥的“老中化”。

没想到,中国金茂依然走回了集团控权的“老路”。

出于企业发展、个人发展等各种原因,央企地产平台高管流动,也实属正常,不必过度解读。

不过,依然有部分人士通过高管变动,猜测央企并购重组的可能性。比如张振高在进入华侨城之前,在保利集团待过十余年的时间,市场上传出华侨城的地产业务并入保利集团,或许与此有关。

而陈朗担任大悦城控股董事长之前,曾任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华润万家首席执行官等职务,或与大悦城控股并入华润集团这一传言相关。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坚韧的地产人

原创 乐居财经 03-04

信托“放水”地产

原创 乐居财经 01-24

​地产足球的反思

原创 乐居财经 01-11

坚守的地产大佬

原创 乐居财经 01-08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