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乐财札记

财经观察,行业瞭望。

又一知名房企,私有化退市

乐居财经 刘治颖 2025-11-20 16:29 4.3w阅读

文/乐居财经 刘治颖

又一家知名房企,即将结束12年港股上市历程。

11月17日晚间,大悦城地产(00207.HK)发布公告称,当日举行的法院会议上,计划股东已批准私有化决议案。待计划生效后,其上市地位预期将于11月27日下午四时起正式撤销。

大悦城地产是中粮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旗舰,2013年以“中粮置地”之名借壳登陆港股。2019年,中粮系启动重大资产重组,A股上市平台大悦城控股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大悦城地产64%股权,形成独特的“A控红筹”架构。

目前,大悦城地产主要业务为开发、经营和管理以大悦城为品牌的城市综合体,同时开发销售其他物业项目。其业务已布局五大城市群核心城市,进驻内地24个城市及香港,拥有或管理多个商业项目、优质投资物业及奢华酒店。

2025年上半年,大悦城地产营业收入总额81.24亿元,同比下降5.8%;公司拥有人应佔溢利1.05亿元,同比下降26.6%;整体毛利率34.4%,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

早在今年7月底,大悦城控股便抛出私有化方案,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大悦城地产将通过协议安排的方式回购股份,并计划在香港联交所撤销上市地位,回购的总代价约29.32亿港元,溢价67.6%。

私有化前,大悦城控股持有大悦城地产64.18%普通股股份,控股股东中粮集团全资子公司得茂持股2.58%普通股及10.95亿股优先股,计划股东持股比例为33.24%。交易完成后,大悦城控股持股比例将跃升至96.13%,得茂持股3.87%,几乎实现了对大悦城地产的全资控股。

业内人士表示,私有化后的大悦城地产将完全融入大悦城控股体系。这有利于解决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的双重上市架构带来的管理效率问题,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决策效率。在行业深度调整期,这种一体化运营模式可能更有利于应对市场挑战。

对于退市的原因,大悦城地产则表示,过去数年,公司股价一直较每股资产净值折让,整体流动性偏低,限制了公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鉴于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且复杂,公司的上市地位难以提供足够的境外融资支持,在可预见的将来亦不会有实质性改善。

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多家房企及旗下企业选择私有化退市。最早由首创置业在2021年9月打响第一枪,其后中国金茂旗下的中国宏泰发展首创集团首创钜大以及融信中国旗下的融信服务也相继宣布私有化退市。

克而瑞认为,房企及旗下企业私有化退市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市场与经营压力‌方面,股票的流动性不足,股东难以在不影响价格的情况下大量出售股份。融资功能丧失,上市房企股价长期低迷,估值偏低,限制了从资本市场筹资的能。连续亏损与债务危机。

二是战略与效率需求‌方面,私有化有助于企业实施长期战略,提升业务灵活性。此外,减少监管成本也是重要因素,作为上市公司需要满足一系列监管要求,增加运营成本和管理复杂性,私有化后可减少这些负担,更灵活地进行战略决策。

三是‌行业环境变化‌方面,由于当前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房企销售规模连年下滑。此外,在地产板块股价长期低迷的背景下,私有化也有助于企业的估值修复。

克而瑞指出,房企及旗下相关企业出现被动退市或者私有化退市是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必然现象,未来2-3年这一趋势或仍将持续,行业将经历更彻底的洗牌和重组。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通过战略调整和运营优化来应对行业下行,估值低迷带来的退市挑战。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