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1.96W人关注
追踪银行行业动态。
乐居财经 2025-11-07 06:28 7862阅读
Ai快讯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大国博弈战略主动的内在要求。“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为国有大行,中国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锚定新质生产力精准施策,将金融活水注入实体经济。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银行科技贷款余额约4.7万亿元,授信户数超16万户;境内机构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1.67万亿元、增长9.1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1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29%。
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中国银行以金融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着力点,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金融动能。在河北,中国银行对接河北邯郸市康诺食品有限公司,为其特色奶酪制品智能化生产加工项目授信1.1亿元,助力产能增长将近3倍;在江苏,中国银行为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发放3.5亿元贷款,助力企业完成生产项目投产;在天津,中国银行提供150亿元传统银行信贷和金融租赁融资支持,助力天津港集团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
在智能化转型上,中国银行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制造业等领域转型升级。截至2025年10月底,已完成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金融支持签约项目超过150个,项目签约金额超400亿元。
在绿色化转型方面,中国银行对接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转型要求,加大降碳、减污、扩绿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5年10月底,清洁能源贷款余额13531.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97%。
在融合化转型方面,中国银行助力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加大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项目支持力度,工业互联网行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6.49%。
中国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设备更新贷款余额超1300亿元;境内制造业贷款余额3.3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1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近10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7.6%跃升至13%以上,产业集聚态势逐步形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中国银行聚焦我国已建成的66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导金融资源“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国银行全周期服务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项目,助力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落地。在国产飞机出海领域,中国银行为海外销售提供国际结算、融资、保险等综合服务,并率先在国内实现国产飞机跨境租赁人民币结算。
在人工智能产业链领域,中国银行推出《中国银行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搭建企业“种子—跃升—领航”分梯度金融培育体系。目前,人工智能产业链合作厂商超2300家,授信余额超4000亿元。未来5年,将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提供不少于1万亿元专项综合金融支持。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有望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并创新监管方式,发展创业投资,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
中国银行主动研判科技革命趋势,前瞻布局服务未来产业。一方面,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国家实验室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另一方面,为科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科研人才等客群“一户一策”制定服务方案。同时,提升前沿行业专业研究能力,关注量子计算、人形机器人、氢能产业链等行业发展,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此外,中国银行在未来产业关键领域落地一批股权投资项目,将风险投资等金融活水注入科技型企业。
中国银行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通过“一建体制机制、二促服务升级、三创金融生态”,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024年,中国银行构建“总行中心—省级分中心—地区特色支行”的专营服务分层网络,覆盖全国科技创新节点城市及科技资源集聚区域,加强商投行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全链条服务。
中国银行推动商行端产品服务向科技创新模式转型,创新科技金融专属授信模式,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创新积分贷、专精特新贷等授信产品,打造产品服务矩阵。
中国银行推出“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0余个科创活跃地区构建科创生态圈;在国有大行中率先设立科创母基金,推进金融资产有限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业务;与400余家投资机构建立合作,为4000余个科技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提供对接服务。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科技金融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过830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超过4.66万亿元,比上年末同口径增长20.1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7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99%;为超过5万户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授信超7300亿元。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中国银行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领域,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AI撰文,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