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 2025-10-31 06:12 9546阅读
Ai快讯 10月29日,2025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开幕,主题为“聚焦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共建全球创新合作生态”。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从2021年的761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847.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94%,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上海正加快构建全链条创新产业生态,从创新策源到临床转化,从AI赋能到成果落地,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研发是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与会嘉宾分享前沿观点,探索创新药研发未来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创新是我国生物医药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调整定位的重要内核,“出海”是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寻求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本土药企创新力量崛起,需补“短板”、铸“长板”,推动自主创新。
复星医药联席总裁、全球研发中心CEO王兴利称,全球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领域患者多,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行业内创新研发企业聚焦新兴靶点与前沿疗法,探索创新临床开发方案,加速创新药物开发。未来全球化合作趋势下,各疾病药物治疗领域将迎来创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带来“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研发”演讲,系统梳理小分子药物研发动态,介绍团队在靶向药物研发方面的进展,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他指出,药物靶点有限,目前发现700多个,不少公司围绕热门靶点研究导致创新药内卷。寻找新靶点过程漫长,且很多疾病成因非单靶点失控,靶向药物研发需突破靶点限制,探索多靶点协同等新模式。此外,马大为带领团队将“断肠草”转化为新型镇痛药,准备启动针对癌痛和神经性疼痛的新药临床前研究。
随着AI技术发展,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价值受到关注。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院教授肯尼斯·凯廷表示,新药研发面临周期长(超10年)、成本高(超10亿美元)及临床成功率低等挑战,人工智能是提升研发效率、优化临床试验设计与运营的关键工具,呼吁行业拥抱AI技术。
王兴利介绍,AI强大算力可提升药物研发成功率和效率。复星医药2023年全面布局AI应用,今年年初发布自主研发的PharmAID决策智能体平台,构建全生命周期智能决策网络。AI可应用于靶点验证、发现、药物筛选、设计及临床环节,有望降低药物开发时间,提升成功率。
“十四五”以来,上海推出政策举措,出台《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构建全链条支撑体系。围绕前沿赛道出台专项行动方案,推行改革创新举措,承接国家改革试点任务,推进境内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推动外商投资基因诊断与治疗业务有序放开。
在本届大会上,举行了2025上海国际计算生物学创新大赛颁奖仪式。大赛以HCAR1新靶点为赛题,340人组成118个团队参赛,累计筛选出分子6944个。大赛邀请30余名权威专家和高水平研究机构评审验证。一二三等奖获得者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优胜奖来自相关高校、医院和企业团队。
(AI撰文,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