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1.75W人关注
关注基金行情及行业动态。
乐居财经 2025-08-27 09:01 2.5w阅读
Ai快讯 8月26日晚间,寒武纪发布2025年半年报,前十大流通股东曝光,其总市值也站上5500亿元。“牛散”章建平二季度持股未变,而指数化投资对寒武纪的“托举”作用也不容小觑。当前,寒武纪已成为A股人工智能(AI)板块估值的锚,在AI概念股持续大涨后,其是否过度拥挤、未来走势如何,引发市场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机构人士。
从交易层面看,寒武纪的“崛起”与A股指数化投资的发展密切相关。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在寒武纪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4个席位属于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和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分别位列第5位和第6位,持股数量较一季度末均有所增长;第9位是新进入榜单的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持股约443万股;华夏上证50ETF位列第10位,持股约407万股,较一季度末也有所增长。今年一季度末,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位列公司流通股东榜第10位,持股数量为359万股,但由于二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东均持有400万股以上,该产品未上榜。
寒武纪自2022年2月被率先纳入科创50指数后,又陆续被纳入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中证A500指数等多个指数。当前,其在科创AI指数、国证芯片指数、科创50指数、人工智能指数等指数中所占权重较高。此外,今年3月,寒武纪还被纳入富时中国A50指数。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寒武纪被纳入上证50、科创50等核心指数后,跟踪这些指数的被动型基金需按规则买入该股,为股价提供了稳定资金支持。指数化投资对寒武纪等算力股的上涨起到推动作用,其本质是被动资金配置逻辑与市场定价机制深度融合的结果。不过,若寒武纪无法持续兑现业绩,其高估值可能难以维持。
在乐观行情中,强势股与指数投资形成相互“成就”的关系。强势股票的加入可提升指数的代表性和吸引力,被纳入主流指数的个股将获得长期流动性溢价。同时,强势股票的上涨会带动相关指数上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指数基金,形成“指数上涨—资金流入—股票上涨”的良性循环。但该公募基金人士也提示,需警惕可能导致的估值泡沫和市场非理性波动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8月19日至8月22日,10家公募基金集中上报首批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这批ETF跟踪的是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指数(932456),该指数于今年5月发布,最新前三大成分股为新易盛、中际旭创、寒武纪,这意味着AI板块更多被动投资资金还在路上。
对于寒武纪上涨的原因,有机构人士认为,首要推动力来自AI、半导体等“硬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其次是个股基本面显著改善,寒武纪在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大增至11.11亿元,首次实现单季盈利3.55亿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净利润为10.38亿元,同比扭亏。作为国产AI芯片龙头,其技术迭代与产品落地能力获市场认可,吸引大量资金流入。
对于算力和AI板块近期领涨,多位机构人士认为,这是政策、技术与需求共振的结果,其长期投资价值仍存,但短期需警惕估值泡沫与资金博弈风险。一位投资机构人士指出,目前算力产业链发展处于良性向上的阶段,但交易端需要注意快速上涨后的波动率放大风险,需谨慎操作。AI投资范式已从单纯的硬件堆叠升级到“模型升级—需求爆发—数据反哺—模型再升级”的新维度,本轮行情在底层逻辑、资金结构和市场定位上不同于以往,如业绩持续兑现,高估值有望被高增长消化。
宏利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孟杰认为,下一阶段AI投资重心会围绕业绩兑现和竞争格局两个核心,不管是国产还是海外算力,建议重点关注订单稳定、技术壁垒高、能实实在在把业绩做出来的标的,应远离纯粹的概念炒作。
(AI撰文,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