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1980亿资金投入硬科技!国有大行领衔科创债千亿发行潮,银行理财资金加速入场

新浪财经 2025-05-28 18:40 4.1w阅读

国内债券市场掀起一股“科技板”热潮。自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来,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城商行竞相涌入科创债市场。

截至5月27日,包含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内的15家银行累计发行科创债规模达1980亿元,发行规模占比总规模约六成,成为科创债发行的绝对主力。与此同时,多家银行发布首批科创债项目的承销与投资进展工作,规模近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资金也正加速入场。

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或有望成为科创债在扩容扩围上的“井喷式”爆发期,在政策引导和经营驱动下,预计商业银行还将积极参与其中。

  15家银行竞逐科创债

  国有大行发行规模超千亿元

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为科创债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

同日,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市场及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等多部门迅速响应,围绕发行、交易等环节优化流程,提升科创债全链条服务效率。

5月9日,国家开发银行率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首批3只科创债,合计200亿元,认购倍数均超过4倍,其中182天贴现债的认购倍数高达5.04倍。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型企业,以及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等。

在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率先落地首批科创债,发行规模均达200亿元,系首批发行规模最大的金融类科创债。随后,农业银行交通银行迅速跟进,各发行200亿元。中国银行于5月20日成功完成2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5月27日,建设银行发行的首笔科技创新债券正式上市,发行规模300亿元,为当前市场最大规模金融类科创债。

股份行中,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渤海银行发行科创债规模分别为15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城商行中,杭州银行徽商银行上海银行浙商银行发行规模均为50亿元。

据中国货币网公告信息,最新的发行进展来自北京银行。5月26日,北京银行发布《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发行情况公告》称,自5月23日起发行3年期的科创债,发行规模为80亿元。

“通过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银行可以显著提升科技贷款的规模和服务能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从募资用途来看,银行发行的科创债主要用于发放科技创新领域贷款。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蒋展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表明我国科创债正由试点转为常规,并迈向高质量发展。这显示出政策正积极引导债券市场向科技行业聚焦,有望强化对科创企业的资金供给力度。同时,借助股债联动,能够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适配的金融支持,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多家银行披露承销进展

与此同时,多家银行发布首批科创债项目的承销与投资进展工作。

在首批公告发行的36个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类项目中,工商银行担任主承销商项目12个。本次工商银行承销项目中,还创新发行了“绿色两新科技创新债券”,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两新”领域相结合。

农业银行也表示,全力参与首批科技创新债券的投资和承销。该行5月9日承销的科技创新债券,涵盖4家科技型企业和2家股权投资机构,实现发行主体类型全覆盖,并有力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和民营类科技企业。

中国银行于5月9日协助立讯精密吉利控股牧原股份、上海新微等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以及部分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完成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承销发行,规模共计385亿元。在首批公告发行的36个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类项目中,中国银行担任主承销商项目16个。

建设银行表示,在此次最先落地的首批科技创新债券中,成功承销其中八期债券。引导市场资金流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涵盖5家科技型企业和3家股权投资机构。

交通银行于5月9日助力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等股权投资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完成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该行牵头主承销的上海新微科技集团科技创新债券,系上海地区首单项目,发行规模2亿元。

邮储银行称,5月8日,该行承销的4单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启动发行,涵盖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时覆盖了四川、天津、陕西和浙江的发行人,有效拓宽了科技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向“硬科技”领域。

此外,多家股份行也公布了承销成果。浦发银行牵头承销全市场首单超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助力上海国盛集团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发行规模35亿元,期限15年,票面利率2.13%;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此前分别已主承销15单、7单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也分别助力11单和5家企业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在配套细则及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加速落地背景下,机构普遍预测,科技创新债券可能密集增加,未来科创债有望进一步扩容。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或有望成为科创债在扩容扩围上的“井喷式”爆发期,在政策引导和经营驱动下,预计商业银行还将积极参与其中。

机构配置热情升温

理财资金加速入场

规模近3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资金也正加速布局科创债。

5月16日,工银理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截至5月14日,已成功投资10只科创债,涉及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及大型金融机构等多类型发债主体,募集资金将投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

同日,农银理财也披露,积极参与首批科创债投资,累计参与恒力集团、无锡创投、TCL集团等13家企业发行的科创债,合计投标量约30亿元,为破解科创企业融资痛点、推动产业升级注入金融活水。截至5月12日,累计投资科创类债券326亿元,为144家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支持。

更早前,中银理财在官微发文称,进一步加速布局科技创新债券市场,通过多元化产品创新和资产配置,助力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已支持吉利控股、新微科技、兴业银行等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及大型金融机构等多家经营主体的科创融资,参与品种涉及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商业银行债券等多种工具。

作为一种较为灵活的融资工具,科创债为支持科技创新而来,其可以解决传统债市适配性不足,缓解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次落地的“科技板”与之前的科创债相比,发行主体扩容,用途更加灵活。

同时,政策鼓励更多投资者加大对科创债的投入,5月7日配套支持政策中明确各类金融机构、资管机构以及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可投资科技创新债券,鼓励创设科技创新债券指数以及与相关指数挂钩的产品,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华福证券在研报中分析认为,在特殊的政策导向和属性下,科创债短期内的违约风险或在一定程度上低于普通企业债,建议积极关注科创债主题投资机会。由于科创债的发行主体资质较好,债券整体估值水平低于普通信用债品种,信用风险相对较小。

近日,浙商银行FICC团队发文建议,鼓励理财、券商资管等机构发行金融产品,主要投资于科创债或挂钩科创债指数,协调有关部门将主要投资于科创债的产品纳入绿色审核通道,引导更多机构参与科创债投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理财资金加大科创债配置是充分发挥其功能、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的表现,也有助于银行业更好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丰富科创企业。同时他强调,在此过程中理财公司需要对科创债募集资金投资领域的定价做好调研及评估。

来源:新浪财经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