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港股医药ETF(159718)冲击3连涨,医疗创新ETF(516820)近10日“吸金”超3600万元,高端医疗器械迎重大利好

有连云 2025-04-21 13:06 4642阅读

截至2025年4月21日 10:45,港股医药ETF(159718)上涨0.30%, 冲击3连涨。最新价报0.67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4月18日,港股医药ETF近1周累计上涨1.36%,涨幅排名可比基金1/4。

流动性方面,港股医药ETF盘中换手1.37%,成交295.60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4月18日,港股医药ETF近1月日均成交8156.15万元。

规模方面,港股医药ETF本月以来规模增长1556.23万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4。

份额方面,港股医药ETF近1周份额增长700.00万份,实现显著增长,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1/4。

资金流入方面,港股医药ETF最新资金流入流出持平。拉长时间看,近10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3300.54万元。

截至2025年4月21日 10:45,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931484)上涨0.63%,成分股爱博医疗(688050)上涨6.57%,特宝生物(688278)上涨5.44%,艾力斯(688578)上涨4.93%,神州细胞(688520)上涨4.46%,惠泰医疗(688617)上涨3.48%。医疗创新ETF(516820)上涨0.30%,最新价报0.33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4月18日,医疗创新ETF近3月累计上涨1.53%。

流动性方面,医疗创新ETF盘中换手1.36%,成交2240.22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4月18日,医疗创新ETF近1月日均成交5414.18万元。

规模方面,医疗创新ETF最新规模达16.51亿元。

资金流入方面,医疗创新ETF最新资金净流入66.29万元。拉长时间看,近10个交易日内有6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3644.95万元,日均净流入达364.50万元。

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医疗创新ETF最新融资买入额达135.98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7145.46万元。

4月18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医保部门助力科技创新”分享会,介绍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推进情况,以及多个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临床、市场、支付等相关细节。会上,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发布的27批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中,涉及新产品、新设备的新增价格项目达100余项。与此同时,人工心脏、人工耳蜗等项目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大幅降低,脑机接口、质子治疗等前沿技术加速铺开。

光大证券认为,综合人口结构、政策框架、经济环境等一系列复杂变化的趋势,我们认为,在需求侧无法无限扩张的情况下,需要结构性甄选投资机会,而其中的核心矛盾就在于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因此,我们从支付视角,基于医药产业内的三种付费渠道:院内支付、自费支付、海外支付,分别进行梳理,看好院内政策支持(创新药械、设备更新)、人民群众需求扩容(血制品、家用医疗器械、减肥药产业链)、出海周期上行(肝素、呼吸道联检)三大方向。

港股医药ETF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的医疗卫生行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医药卫生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药明生物(02269)、百济神州(06160)、信达生物(01801)、康方生物(09926)、京东健康(06618)、中国生物制药(01177)、石药集团(01093)、再鼎医药(09688)、阿里健康(00241)、翰森制药(03692),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76%。

港股医药ETF(159718),场外联接(平安中证港股医药ETF联接A:019598;平安中证港股医药ETF联接C:019599)。

医疗创新ETF紧密跟踪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从医药卫生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选取30只盈利能力较好且具备一定成长性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兼具盈利性与成长性的医药及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931484)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药明康德(603259)、恒瑞医药(600276)、迈瑞医疗(300760)、爱尔眼科(300015)、联影医疗(688271)、科伦药业(002422)、华东医药(000963)、长春高新(000661)、智飞生物(300122)、康龙化成(300759),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6.49%。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