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银行年报里的科技密码:谁在重金押注?AI竞速正酣

新浪财经 2025-04-03 19:42 3.0w阅读

  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进入下半场,各银行在科技赛道的表现也随之公布。

除未发布完整年报的华夏银行和未披露相关信息的浙商银行外,国有六大行与7家A股上市股份行2024年金融科技投入合计约1829.62亿元,较2023年微增0.19%。

国有六大行工行以285.18亿元领跑,同比增长4.67%科技人才规模突破3.6万人;建行为244.33亿元,同比下降2.36%,被农行首次反超邮储银行投入增速是六大行最高的,成功摆脱“倒数第一”,交行则因4.94%的负增长成为六大行科技投入末位

股份行招行以133.5亿元的科技投入居于股份行第一,科技人员数量达到10900人,科技投入金额与人员数量均超过交行和邮储银行。

银行对科技板块的重视还体现在人力资源的倾斜,除未披露相关信息的平安银行外,12银行科技人员数量均为正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股份行在科技人才密度上表现亮眼,科技人员平均占比9.63%其中兴业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为13.51%,领先于同业

在银行业整体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科技投入整体增速放缓,从规模扩张转向效能提升,驱动数字化转型向以 AI 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数智化新阶段演进。人工智能AI、大模型、算力算法和数据体系等关键词在银行年报和业绩发布会中频频出现,可从中窥见AI技术突破银行外围服务,正在银行核心业务延伸

  工行金融科技投入285亿居首位

  交行科技人员数量同比增长15.7%

新浪金融研究院梳理年报数据发现,2024国有大行金融科技投入总额达1254.59亿元,同比增长2.15%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制作图表注:新浪金融研究院制作图表

国有六大行金融科技投入从高到低依次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其中,工行2024年金融科技投入285.18亿元,同比增加4.67%,连续两年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农行较上一年投入微增0.48%信息科技投入总额达到249.7亿元建行2024年科技投入为244.33亿元,同比下降2.36%,被农行首次反超;中行科技投入238.09亿元,大幅增长6.3%,逼近建行及农行水平;交行、邮储银行最低。

2024年,邮储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增速为六大行最高,达到9.03%,科技投入金额超过交行位居第五,交行则居于末位。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制作图表注:新浪金融研究院制作图表

科技人员数量方面,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其中,工行拥有36000 名科技人员,与上年持平,依旧位居第一;农行调整了科技人员的披露口径,科技与数字化运行管理人员达到27561人;建行和中行的科技人员均在1万人以上,分别为16365人和14940人;交行和邮储银行科技人员分别为9041人和7200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农行相关人员类别为“科技人员”13150人,在调整对员工类别的分类标准后,纵向对比两年的数据并无必要。因此,在科技人员增长方面,2024年,交行科技人员增速最快,达15.70%。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制作图表(邮储银行年报中未直接给出科技人员占比,该数据为科技人员数量÷该行当年员工总数所得)注:新浪金融研究院制作图表(邮储银行年报中未直接给出科技人员占比,该数据为科技人员数量÷该行当年员工总数所得)

从科技人员占比情况看,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其中,交行增速最快,一跃成为六大行中科技人员占比最高的9.44%,这也是其科技人员占比首次突破9%;其次是工行、农行,科技人员占比均超6%;占比较低的是中行、建行,均在4%以上;邮储银行排名末位,约为3.64%

  招行投入超交行和邮储银行

  兴业银行科技人员占比领先同业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制作图表注:新浪金融研究院制作图表

股份行金融科技投入从高到低依次是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其中,招行2024年信息科技投入133.50亿元,尽管较2023年有所下降,但依旧居于第一,且投入金额超过交行和邮储银行;其次是中信银行,信息科技投入为109.45亿元;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科技投入均未突破100亿元。

相比较而言,平安银行的下滑幅度最大,同比减少20.07%,其次是中信银行。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信银行刚刚成为继招商银行之后第二家科技投入超百亿的股份制银行,投入达到121.53亿元,同比增加38.91%。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制作图表注:新浪金融研究院制作图表

科技人员数量方面,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其中,招商银行研发人员稳步增加增至1.09万人;兴业银行的科技人员增至7840人,数量上超过邮储银行;浦发银行称拥有6000多人的复合型科技人员队伍,因未在年报中披露2024年确切人数,故不进行纵向对比。

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的科技人员数量均有所上涨,其中光大银行增速最快,达8.17%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制作图表(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年报中未直接给出科技人员占比,该数据为科技人员数量÷该行当年员工总数所得)注:新浪金融研究院制作图表(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年报中未直接给出科技人员占比,该数据为科技人员数量÷该行当年员工总数所得)

从科技人员占比情况看,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股份行表现亮眼,科技人员平均占比9.63%。其中,兴业银行展现了强劲的人才密度优势,科技人员占比为13.51%,连续两年领先于同业;其次是浦发银行,据年报估算比例为10.02%,连续两年超过10%;招行、中信、光大、民生也均在7%10%之间,且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这些数据表明,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大对金融科技的资源倾斜,而AI大模型无疑是其中的核心焦点。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

  银行业加速推进AI技术业务渗透

尽管科技投入整体增速放缓,但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效能提升,驱动数字化转型向以 AI 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数智化新阶段演进。2024年年报披露的相关信息中,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算法和数据体系等关键词频频出现成为年报“热词”。同时,AI技术正突破外围服务,向核心业务延伸

工商银行在大模型规模化应用方面成绩斐然,建成了企业级千亿金融大模型技术体系“工银智涌”赋能20余个主要业务领域以及200余个场景,累计调用量超10亿次。并创新推出AI智能编码研发工具,赋能一线开发人员。

农业银行积极推进云原生数据湖建设,分行数据上云工程圆满收官,进一步夯实了数据基础底座。同时,制定了人工智能与银行业务深度融合的智慧银行建设方法、策略和路径,推进“AI+”全面建设与深度应用

中国银行在2024年深化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全年新增超900个业务场景,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发“中银科创夸腾系统”,并围绕算力、算法和数据,建立了专职队伍并加快大模型技术创新应用。

建设银行在2024年初步建成了面向全集团用户的企业级金融大模型应用体系, “建行云”算力规模增长9.58%,为AI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并充分发挥金融大模型赋能减负作用,重点打造了AI助手、AI工具箱、代码解释器、向量知识库等基础应用。

邮储银行发布自主可控的大模型“邮智”,打造“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四位一体安全可信的大模型服务体系。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数据智能分析体系,推出《邮赢洞见》系列报告。

交通银行通过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的规模化、体系化,在反洗钱反电诈、客户服务、集中运营等领域加速释放人力工作量,构建千亿级金融大模型算法矩阵,完成大小模型场景建设100个,全年释放超1000人力工作量

除了国有六大行,股份制银行在AI领域的布局也同样引人注目。以招商银行为例,2024年报中“智能”“AI”“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关键词共计出现100次。从科技战略表述的演变来看,招商银行已从以往的“数字招行”升级为“数智招行”,这一字之差,凸显了其科技战略重心向人工智能的转移。

  银行业数智化转型新方向:

  主动拥抱变革 警惕AI幻觉

在各大银行的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围绕AI在银行业务里的应用情况与未来布局,阐述了契合当下业务场景的新策略与新方向。

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工行称在同业中率先完成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并接入工行自己的“工银智涌”大模型矩阵体系。工行行长刘珺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背景下,主动拥抱变革,努力以前瞻布局加速模式创新与价值重塑,缓解息差收窄环境下传统增长动能的日渐式微。

谈及DeepSeek的应用,中行、农行、建行、招行都表示已完成模型在内部的部署,并进行了多场景的应用。招行首席信息官周天虹强调,模型推出时间不长,需要关注Deepseek的幻觉问题金融是一个审慎的行业,招行依然坚持审慎原则,用谨慎的态度推进Deepseek模型的应用。

交行同样提及AI幻觉问题,副行长、首席信息官钱斌称:“考虑到当前人工智能在应用上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甚至可能会存在一些AI幻觉。因此,我行的基本策略是先对内后对外,先局部后整体,会把降成本和控风险作为优先考虑的事项。”

从行业整体来看,银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正步入全面赋能的新周期。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表示,一方面,垂类大模型逐步替代传统算法,实现从单一任务处理向营销推荐、投研分析等多场景的泛化应用;另一方面,应用深度不断突破,AI应用场景正从外围服务向授信决策、量化交易等核心业务环节延伸;同时,生态模式走向开放协同,多家银行与科技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加快推动技术落地应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出席活动时曾表示,当前金融行业传统业务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行业需要用大模型去提升效率、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和拓展新的服务空间及场景,不是为科技而科技,而是关注在业务端、管理端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