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25-02-21 17:38 2.2w阅读
又有多家上市银行被纳入ESG强制披露!
ESG强制披露相关要求源于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去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作为A股首个统一、标准、实用的ESG披露标准,《指引》将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或《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ESG报告)。
据统计,目前银行业ESG强制披露上市银行已从去年年初的21家升至25家,新纳入的银行包括华夏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针对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布情况,华夏银行方面向新浪金融研究院表示,今年暂不发布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杭州银行则表示今年会发布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上海银行则表示暂不确定是否发布相关报告;南京银行暂无回应。
在专家看来,纳入强制披露范围意味着需要按照更高标准,全面梳理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信息,不仅要完善环境数据披露,如各类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等,亦要深入披露社会层面的员工权益保障、社区关系维护,以及公司治理中的决策机制、风险管理等信息,对银行信息收集、整理和报告编制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再添4家强制披露上市行,
去年均披露了ESG相关报告
规则实施方面,上证所要求上证180、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深交所要求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最晚可在2026年4月30日前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
据了解,此番新纳入强制披露的上市公司共计27家,银行业占比最高,包括华夏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根据《指引》,四家银行会否在今年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对此,华夏银行投资者服务专线工作人员向新浪金融研究院表示:“我行今年暂不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但会继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此前很多上市公司发布过社会责任报告,有的名称也带有‘ESG’,但与监管要求的ESG报告内容仍有不同。”
杭州银行投资者专线工作人员称:“今年我行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此前披露的均为社会责任报告,两者在内容侧重点上有变化。”
上海银行股权科专线工作人员回复称:“目前我行对于是否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社会责任报告的问题,仍在研究。”
南京银行暂未回应,不过此前有媒体报道,该行即将完成2024年ESG独立报告的编制并按期披露。
上述4家银行新纳入强制披露后,目前银行业ESG强制披露上市银行已从去年年初的21家升至25家。除了上述新增的4家银行,还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重庆银行、渝农商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
从去年报告发布情况看,25家银行均披露了ESG相关报告,报告名称并不相同,其中,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发布的相关报告名称均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ESG强制披露对银行有何影响?
此前相关报告披露范围并不统一
从上述4家新纳入强制披露的银行2023年社会责任等报告看,披露范围及水准的广度明显两极分化。
上述四家银行中,华夏银行在去年社会责任报告中首次披露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总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二),分别为15.22万吨二氧化碳、0.29万吨二氧化碳、14.93万吨二氧化碳。
此外,上海银行和南京银行亦披露了相关数据,其中上海银行更是披露了其他间接(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同时,上海银行额外披露了2023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公布绿色金融等多项数据;南京银行也披露了范围一和范围二数据,另披露了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独立鉴证报告。
相对来看,杭州银行未在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具体数据,仅披露2023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45万吨。
公开信息显示,上述范围一排放是公司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此为企业碳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通过精确测量和计算来量化,为制定直接减排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范围二排放是通过购买能源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需了解能源供应商的排放情况,通过选择低碳能源或提高能效来降低这部分排放,实现间接减排目标;范围三排放是公司价值链中发生的间接排放,如供应商生产、产品运输及消费者使用等。
ESG强制披露对银行的影响深远,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方怡向对新浪金融研究院表示,ESG强制披露对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披露要求提升;二是内部管理能力要求加大;三是业务转型与创新需求更加迫切。
方怡向表示:“纳入强制披露范围意味着需要按照更高标准,全面梳理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信息,不仅要完善环境数据披露,如各类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等,还要深入披露社会层面的员工权益保障、社区关系维护,以及公司治理中的决策机制、风险管理等信息,对银行信息收集、整理和报告编制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他认为,ESG强制披露要求银行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要求银行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评估和披露,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提前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如气候变化带来的信贷风险等,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数据管理能力,保障业务的稳健发展。
业务转型与创新需求方面,他认为,ESG披露促使银行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投入,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的创新,满足市场对可持续金融的需求。同时通过ESG实践,银行拓展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业务,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吸引ESG中长期投资者,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市场价值。
另外,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表示:“ESG强制披露后,银行的信息披露压力将增加,信息收集和整理的工作量难度加大;其次,透明度会提升,强制披露更多信息能更好的评估企业在ESG上的表现;另外,风险管理将有所强化,银行更加重视声誉,需要规避声誉风险;最后,市场竞争方向发生改变,从规模向ESG社会公共责任转变。”
对内对外双管齐下,
去年首次明确支持将ESG纳入信评
据了解,上证18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科创50每季度调整一次,在调整中新纳入以上指数的企业会被ESG强制披露。
那么,在上述指数不断调整的同时,被要求严格披露ESG报告的上市行应该如何做?
方怡向认为,上市银行需在对内、对外两方面均采取积极行动。其中,对内可以从完善ESG管理架构、强化科技赋能、加强绿色金融专业能力建、重视风险识别与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比如,完善ESG管理体系架构,确立明确的战略目标,优化组织架构,并强化制度建设以确保执行力度;对外可以从加强利益相关者沟通、强化绿色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包括加强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强化产品创新。
在盘和林看来,上市行应该建立完善的ESG管理体系,加强数据汇集,提升员工ESG意识,强调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积极与相关方沟通,加强信息披露,积极参与各类ESG相关的倡议和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10日央行联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显示出企业做好ESG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该《指导意见》提出,目标在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在强化信息披露方面,该《指导意见》提出,将推动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分步分类探索建立覆盖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制定完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健全碳排放信息披露框架。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和评估质量,推动跨部门、多维度、高价值绿色数据对接。
此外,此为官方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将ESG纳入信评,具体来看,《指导意见》第七条提出: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健全针对绿色金融产品的评级体系,支持信用评级机构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
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