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中银证券:行业业绩仍承压,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房企调整与分化并行,销售投资融资均缩量

乐居财经 李礼 2023-09-12 13:46 3.9w阅读

乐居财经 李礼 9月12日,中银证券发布房地产行业2023年半年报综述。

核心观点

  经营情况分析:销售投资融资均持续缩量,追求更稳健的发展,调整与分化并行。

  1)销售:1-8月百强房企销售金额同比-10%,从月度走势来看,Q2以来销售增速持续下滑,8月降至最低点(-39.4%)。头部房企销售分化显著,央国企表现相对优异。累计销售额增长较多的:越秀(+60%)、华发(+39%)、建发(31%)、招蛇(+24%)、华润(+22%)、滨江(+22%)、中海(17%),均为央企和区域型房企。1-8月销售目标完成率的均值在66%,高于22年同期水平(49%)。23年以来行业CR20的集中度有所回升,但CR20后房企的市占率仍在下滑。随着行业逐步出清,头部房企格局逐步稳定,集中度企稳;而中小型房企当前仍面临较大出清压力。行业竞争格局持续优化,民企持续出清。1-8月民企销售占比再度下降至48%。

  2)拿地:1-8月百强房企拿地金额9619亿元,同比-13%,拿地强度22.8%,较22年全年提升0.2pct;拿地集中度(拿地金额/全国土地成交总价)为47.4%,同比+4.7pct,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房企过去两年普遍拿地较少,存在补库存的意愿。今年以来地方国企托底的情况减少,地方国企拿地金额占比降至29%,央企占比降至34%,民企占比提升至36%。不过我们认为,短期拿地主体仍会以央国企为主,占比仍超六成,且投资愈发集中,深耕房企增储诉求明确;民企虽拿地市占率回升,但以城市深耕型民企为主。拿地金额靠前的有:华润(745亿元,同比-2%,拿地强度36%)、保利(668亿元,-18%,22%)、万科(616亿元,+15%,25%)、建发(578亿元,+24%,49%)、绿城(572亿元,+31%,49%)。

  3)融资:1-8月行业国内外债券、信托、ABS发行规模5332亿元,同比-15%,从绝对值来看,融资规模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平均发行利率3.74%,同比-0.36pct。主流房企中,招蛇、华润、首开金融街万科国内外债券发行规模较大,均超100亿元。1-8月已到期偿还国内外债券6863亿元,占全年到期总量的72%,9-12月还有2607亿元待偿还。根据我们对主流房企债务到期压力测试,央国企债务到期压力明显小于民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碧桂园、金地、融创、保利、中海23年8月-24年年末债务到期规模超200亿元。

  行业财务指标分析:上半年业绩、利润率、现金短期均承压;销管费率与经营性现金流明显改善。

  1)上半年行业营收1.1万亿元,同比+4.3%,恢复正增长;归母净利润348亿元,虽扭亏为盈,但同比仍有8.3%的下滑。我们认为业绩普遍下滑的主要原因有:1)低利润的地块持续进入结算期;2)资产和信用减值计提规模同比增加10亿元。3)外汇波动造成汇兑损失,财务费用上升。4)非并表合作项目收益减少,投资收益同比-28%。

  2)盈利能力:利润率显著承压,后续有回升空间。上半年行业毛利率18%,同比-1.8pct。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净利率、归母净利润率为4.7%、3.2%,同比下降0.9、0.4pct。我们认为22年以来土地端确有出现利润率改善,后续行业结算端的盈利能力有望触底回升。受利润率下滑的影响,行业年化后的ROE为4.2%,同比-0.2pct。此外,行业销管费用率明显改善0.8pct,房企注重管理红利和费用管控。合作项目减少致使少数股东损益占比下降,增强了母公司的盈利能力。行业少数股东损益157亿元,同比-22%,少数股东损益/净利润同比-3.6pct至31%。

  3)偿债能力:6月末行业有息负债3.2万亿元,同比-2%,规模控制得当。其中短债占比同比-2pct至28%。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0.3%,同比-0.2pct;净负债率78.1%,同比+3.2pct;现金短债比1.15X,同比基本持平。

  4)现金流:6月末行业货币资金1.0万亿元,同比-8%,再度出现负增长,主要是由于融资不到位,房企资金普遍承压。上半年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312亿元,同比+156%;其中因销售修复,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取得的现金(销售回款为主)为1.1万亿元,同比+3%;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土地投资+施工建安投资)7081亿元,同比-9%。筹资性现金流上半年净流出1339亿元,较22年同期净流出扩大。(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98%,同比-5pct,小于100%,行业整体借新还旧能力仍然承压。

  TOP20房企财务指标分析:央国企、区域深耕型优质房企在成长性、盈利能力、费用管控能力、财务健康程度均较高、现金流管理能力等方面均具备更大优势。

  1)成长性:23H1TOP20房企营收1.4万亿元,同比+4%;剔除亏损较大的碧桂园和融创,其余房企归母净利润767亿元,同比-5%。二梯队房企(销售规模1000-2000亿元)注重规模增长,营收同比+14%。头部房企业绩降幅相对最小,2000亿元以上规模房企同比仅下降2%。地方国企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0%、23%,增幅均超两成;央企营收业绩同比基本持平;民企优先“保交付”,营收仍能保持16%的增长,但业绩亏损515亿元。区域深耕型房企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高达15%、28%,均双位数正增长,好于全国化布局房企。具体而言,营收增长最快的是滨江(150%)、建发(44%);业绩增速最高的为:建发(52%)、绿城(41%),均为区域深耕型房企。

  2)盈利能力:23H1TOP20房企毛利率、归母净利润率为15.2%和3.4%,同比下降2.9、1.2pct。2000亿元以上规模房企利润率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梯队。央企、地方国企毛利率为20.5%、17.3%,归母净利润率为9.8%、6.1%,显著高于混合所有制房企和民企。区域深耕型房企利润率水平较高,毛利率、归母净利润率为17.5%、5.8%,较全国化房企高3.3、3.2pct。具体来看,华润、中海、龙湖、保利毛利率大于20%。

  3)费用控制能力:明显分化,头部房企由于规模化效应及管理红利,地方国企、区域深耕型房企由于管理半径相对较小,三费率相对更低。不过规模相对较小的房企和民企由于业绩普遍承压,大幅削减开支,费用率下降较为明显。上半年TOP20房企三项费用率7.0%,同比-0.6pct。其中销售与财务费用率同比基本持平;而管理费用率同比-0.6pct,TOP20房企6月末员工总数为68万人,同比-8%。

  4)偿债能力:地方国企有息负债合理增长,同时杠杆率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6月末TOP20房企有息负债2.7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分别为67.7%、75.7%和2.47X,低于行业整体水平。地方国企有息负债同比正增长(+4%),一方面是国企信用优势下,受益于融资放松,另一方面,近两年地方国企新增项目相对较多,融资需求相对较高;民企爆雷不断,更加注重降杠杆,有息负债负增长(-11%)。而有息负债增长较快的央国企、区域深耕型房企的三道红线指标反而表现更好,这主要是因为这三类房企现金流表现较好。TOP20房企融资成本均值4.44%,较22年-0.18pct。其中央国企更受益于融资放松,享有低息融资成本优势(分别为4.2%、4.4%)。

  5)现金管理能力:6月末TOP20房企现金1.2万亿元,同比-5%,降幅小于整体行业的8%。央国企和区域深耕型房企现金同比正增长。央企和地方国企现金同比增长4%、15%,因为仍能保持筹资性现金流净流入,且销售回款相对好于民企;而民企和混合所有者房企融资相对不足,偿还债务支出相对较大。区域深耕型房企现金同比+17%,远好于全国化布局的房企(-9%)。具体而言,滨江、招蛇、建发、越秀、华润货币资金同比增幅相对较大,均为央企和区域深耕型房企,均在销售有良好表现的同时,保持融资渠道畅通。

  投资建议:

  受楼市地市景气度持续低迷、房企资金紧张的影响,房企上半年销售和投资规模整体仍然收缩,预计2023年全年仍将以力求稳健运营为主。从财务表现来看,业绩、盈利能力与现金流短期仍然承压,不过我们认为,房地价差已经出现改善,这也有望驱动开发商盈利能力的修复,在估值及业绩的带动下,板块向上修复具备充足的空间及弹性。同时,当前房地产市场正迎来“金九银十”的关键时点,8月末9月初中央和一线城市重磅政策陆续出台,有望修复短期悲观情绪,带动销售有所回暖,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企资金紧张也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现阶段我们建议关注两条主线:1)中央与地方政策宽松预期下,地产板块或迎来较大的beta行情,其中基本面相对稳健、有一定成长性的标的:招商蛇口华润置地建发国际集团越秀地产绿城中国华发股份滨江集团;底部回升、弹性较大的公司:金地集团龙湖集团;2)在一线城市有城市更新业务布局的房企:中华企业光明地产中交地产城建发展天健集团绿景中国地产

  风险提示:

  房地产调控升级;销售超预期下行;融资收紧。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