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2022年兰州楼市的八大猜想

乐居财经 2022-01-21 10:00 8.4w阅读

乐居财经&指兰针 联合发布

疯狂的时代,疯狂的人们,我们每一天都在见证历史,弥足珍贵,但再珍贵,也抵不过意想不到的世事难料。

站在2022年初关口的兰州地产人,回头想想2021年真的够苦了,但2022年可能更苦

而在此刻谈2022年、2023年、乃至往后3、4年兰州楼市未来会如何、趋势会如何,其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因为眼下大家都比较迷茫,全身心关注“活下去”的课题,没有心思和精力“说闲话吹牛逼,畅谈未来趋势”。

但日子还要过,工作还要干,神经过于绷紧无益于身心健康,我们从宏观出发,对未来兰州楼市的发展作出一些猜想,给大家一些勇气与信念,方向与参考。

宏观调控趋稳,金融政策纠偏

2020年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出台三道红线政策,同年12月3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两道红线政策,曾经“越调越涨”的房地产市场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楼市钱荒,行业骤冷。

然而拆弹之中,偶有误伤。 因为企业销售回款偿还贷款后,原本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业资金链紧绷。 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房地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12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但这些调整纠偏却被一些媒体当成是“风向的转变”,是对市场的刺激是错误的理解,因为房住不炒是最高管理层的决心,也是国家对房地产的态度、未来方向走势的明确。

兰州四限政策依旧,略有微调

由于这两年兰州的“因城施策、分区调控”政策,未升级至更为严苛的政策,因此我们预计2022年依旧以稳为主。 但从房屋回归居住属性的角度,即便兰州的限贷政策今年不会有所改变,但会适当控制水流方向,维护广大刚需、刚改的利益。

关于限购政策,兰州目前对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都实行限购,但西固区、九州开发区、高坪偏远区域没有实行住房限购政策。 基于兰州这两年户籍放开,这样的“广迎宾客”,可以为市场补充需求,如果房企可以把握好节奏,甚至可以加快一些项目的去化周期。

兰州近郊四区的住房实施限售。该政策直接影响了,兰州二手房市场上房源供应减少,另一方面,二手房购买者减少。

但现在,兰州市政府正在不断加快房产证办理,未来几年二手房市场也会逐渐活跃起来,同时根据今年的成交数据,我们发现在主城新房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二手房成交呈现扩大趋势,城关区二手房成交最为突出。

因此总体来看,兰州目前的四限政策还会持续。

但2022年,兰州在地方政策上可能会做出不同程度的刺激,比如在需求端适度刺激需求:公积金扩大范围、交易税费、人才购房补贴等层面调整优化,或许会对部分实力房企的融资政策边际放松,加快预售证审批、加快房产证办理等方面进行微观调控。

土地供应加大,拿地门槛降低

2021年兰州整体供地规模呈现放量,但难挡地产行业整体投资收缩的态势,实际成交却差强人意。 

去年9月份,兰州土地市场首现以“限地价、竞配建”出让土地,从地块位置来看,虽然位于主城区,但房企在三道红线和行业周期内的压力下,一块以底价成交,另一块流拍,“限地价、竞配建”模式遇阻。 虽然近五年兰州市主城及近郊可供土地有限、稀缺,有价无量,但在城市急需外拓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后期政府将持续加大近郊及周边区县土地供应。 

而且根据数据统计,兰州近五年土地成交依旧集中在外围郊县,2022年,兰州周边区县土地供应,近郊及外围将成为主战场,拿地门槛降低,兰州部分房企需要对拿地策略进行调整。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直以来,不论对于哪个城市,土地收入都是政府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但由于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将促使地方政府推出更多的优质土地,从这点上看,对于一些房企来说是个好消息,在这段时间,房企正好可以准备充足、理性评估,好应对今年的土地盛宴。 2022年兰州土地市场,不论是供应端还是成交端都会十分激烈并且愈发充满不确定性,供应端上,主城区的土地将供不应求,近郊板块将不断有土地出让,兰州新区、青白石板块将会成为主力供应区。

新房供应放缓,成交轻微下滑

根据兰州土地市场去年的表现数据,2021年兰州市住宅用地成交6804亩,环比下降21%。同时,截止2021年末,全市的新房存量去化周期13个月,同比去化周期拉长,去年新推项目的销售不畅,也将导致开发商今年不敢大规模供货。

因此,2022年兰州新建商品房的供应量可能均有小幅度的下滑。 相应的,在成交端,由于受大环境影响,购房者依旧持浓重的观望情绪,新房市场的成交整体上也会下滑,而且随着政府今年继续加快办理房产证,兰州主城区的二手房市场将逐渐回暖,也会影响今年新房市场的成交。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前段时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还是住建部工作会议上,亦或从财政发力专项债券的投向上看,我们都发现,全国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将会大干快上。 

而在去年年底,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该文件指出,兰州市作为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应充分利用各项支持政策,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时在今后强省会战略、产业、人才引进等政策的鼓动下,政府未来可能还会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那么对应的,不论是房企,还是对于投资客自持,就要避开这类房产,比如小面积,比如太刚需,因为,未来你的对手是保障性住房。

部分房企退场,留存房企重构

其实对于兰州所有的开发商来说,尤其是一些资深的地产人,在去年就说到:可能2021还不是我们最难的日子,2022年才是。 2021年,因融资端收紧,头部房企的爆雷更将一些房地产公司的“信用”透支,加之市场难以在短期内变好,资金链也依旧紧张。

所以一些去年没拿到地的房企,如果在2022没有遇到好的拿地契机,或许只能选择:退出兰州市场,或者在短期内不在兰州布局新的项目。 

同时,兰州本地一些资金链紧张的房企也将面临:有地,但没钱开发的两难局面,可能会选择投入其他房企的怀抱。 你方唱罢我登台。 相应的,2022年兰州也会进入一些的新的开发商,据我们所知,金地金茂、招商、海伦堡等房企都有意在今年杀入兰州市场。 

此外,今年还会涌出一波地方平台公司,如市城投、区城投进入房地产项目开发的赛道。 同时一些房企为了降低项目开发的风险,可能会选择“合作共赢”,与其它房企进行联合开发,因为随着行业容错率越来越低,更需要房企拿好地,但好地都不便宜,在融资端依旧收紧的情况下,或许抱团取暖来的更为稳妥。

价格战会提前,营销更接地气

由于房企在2021年上半年销量尚可,导致一些营销团队对去年下半年的市场表现太过乐观,寄希望于传统的金九银十,或期待着市场回暖。 然而当竞品楼盘不讲武德,率先降价时,没有提前适应,跟上节奏,而在年底冲刺最后的时候又遭遇疫情的打击,更没有抓住机会,所以今年在吸取教训后,各项目会提前打响价格战,甚至直接给到购房者底价,从这一点上来讲,不论是对于广大刚需,还是刚改都有好处。

另一方面,购房者,面对曾经一些不切实际、五花八门、虚头巴脑的营销手段产生免疫,会变得更理性、更聪明,更会为了一些实打实的、看得见的东西买单。 

因此,2022年,将是兰州营销动作在整体上,去虚存实的一年,一些项目的营销动作也将更接地气。

观望情绪依旧,买房注重品质

诚如上文提到的,开发商在今年或将在价格战上不再矜持,因此不论是对于刚需还是刚改,都是个置业的好机遇。 但受去年疫情影响,或许上半年购房者还会有一定的观望情绪,除了对价格敏感,其实更多的也是在“房企品牌和实力”中举棋不定

毕竟好货不便宜,如果开发商降太多,优惠给太多,购房者可能要想想:会不会存在房企在看不见的地方节约成本,降标减质减配…… 

此外,购房者对地段的选择也会更为谨慎,2020年的疫情+2021年年末的疫情给一些购房者带来的阴影不小,山上下不来的、物业服务太拉跨、基础配套建设不给力的可能会进入一些购房者的黑名单 购房者也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问题:兰州城市板块发展的分化会愈发严重

因为本质上,房子的价值,在于有没有买对,在于是不是建在高价值的土地上,只要你买的这套房子所在的板块能够给你提供利好,这个板块所在区域的能级越高,利好就越多,房子就越具有价值而越是在市场不好时候,位于“强板块”的房产才越会体现出价值和抗风险能力。

兰州房价提前触底,稳中有升

房地产业依旧是兰州社会支柱产业之一,政府也将继续保障其良性发展,相应的政策、融资、信贷等会在今年有所改善,但市场下行在短期内难以改善,因此我们预计今年二、三季度,市场或将迎来触底反弹。 受去年疫情和整体市场环境影响,但根据保顾数据,2021年兰州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面积807万方,同比下降25%,成交建面804万方,同比下降3%,成交均价8567元/平,同比下降2%,成交金额689亿元,同比下降5%。

预计在2022年,随着上层对房地产行业过紧的融资政策有所纠偏,宽金融效应将会提升行业预期,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者与产业链内多方参与者信心得以修复,有利于市场回暖。

同时这几年随着兰州继续做强省会,以及各种大项目、各类基础配套的落地,兰州的房价在今年将会稳中有升。 

“我一边踉跄前行,一边重整旗鼓。”太宰治这句话,或是对于2021的地产人最好写照。

2022年给我们的,是归零重启,重新在纷繁的信息中连接网络,找寻信号,然后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写到最后,猜想还是猜想,因为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时,反应总是茫然。 只不过还是那句老话,抱最好的期望,做最坏的打算。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