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1中国险企布局养老产业白皮书》发布
编者按 I 2021险企布局康养产业3大趋势
泰康的成功坚定了险企布局养老产业的决心。当时间步入2021年,中国康养产业也开始步入新阶段,我们也看到3个新的趋势:
趋势1:布局养老的险企迎来一批新入局者,如中英人寿、友邦人寿、信诚人寿等。
趋势2:险企布局养老产业的模式开始多样化,除了泰康模式外,还出现了国寿模式和太平模式。
趋势3:险企布局养老产业开始迎来新的玩法,除了养老社区、旅居养老外,还新增了老年俱乐部、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玩法。
据昱言养老独家统计:截止到2021年10月6日,已经至少22家险企进军中国养老市场,遍布40座城市,共105个项目,其中包含82个CCRC项目和10个CB项目,总床位规模达142,947张。
这些数据的背后,似乎有个很明显的信号:险资正逐渐代替地产,成为养老产业新的核心力量。在百业待兴的后疫情时代,大家保险集团以养老作为突破口的战略转型升级带来的经营业绩改善更是此结论的有力证明:
自2020年9月启动养老战略以来,截至2021年6月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5.4亿元,积累中高净值客户4000余位,养老战略对保险主业的协同作用开始显现。
大家保险的成功只是险企布局养老的一个侧面,当我们放眼全局,会发现2021年的中国险企布局养老产业的步伐按下快进键。
1月,北京国寿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成立。总规模2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由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聚焦健康养老产业投资的专业投资管理公司——国寿健投公司牵头发起设立,并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共同出资。
同月,中国银保监会同意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恒安标准养老”)开业。恒安标准养老将成为首家合资寿险公司开设的养老保险公司,其由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安标准人寿”)独资设立。公开资料显示,恒安标准人寿的股东双方为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英国标准人寿安本集团。
图:太保家园·南京国际颐养社区项目正式培土动工
2月5日,太保养老(武汉)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9.8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由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3月28日,太保家园·南京国际颐养社区项目正式培土动工,这是中国太保在长三角地区的第4个“太保家园”落地项目。
3月28日,中国平安推出保单1000万起的平安臻颐年“颐享系列”保险产品,并在短短几个月,对应养老社区的保单产品销售累计近千份。2021年5月,平安推出旗下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及首个高端产品“平安颐年城”。
图:平安“臻颐年”发展策略(昱言养老整理)
5月16日,银保监发布通知,自6月1日起将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为期一年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共有6家保险公司参与此次试点工作。这6家保险公司分别是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平、太平洋保险、泰康人寿、新华保险。
5月18日,新华保险首个大型CCRC社区新华家园·颐享社区亮相仪式在北京延庆举行。
7月8日,中外合资险企中信保诚人寿发布了个人养老年金“安享隽生”,标志着外资险企亦开始进入康养领域。
7月10日,由大家保险、中国诚通、中国铁建、国药集团四家央企巨头联合成立的“中康养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揭牌,以期整合各自在“养老资产、开发建设、养老保险、医疗健康”的优势资源,“康养国家队”组建成型。
图:股东方代表为中康养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揭牌
7月12日,中国人保正式启动“人保寿险福寿年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试点销售,是试点中第一家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销售的险企。
7月16日,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发布“友自在”养老综合解决方案 ,正式开始布局养老产业。
7月30日,中国太保在武汉汉阳区举行太保家园·武汉国际颐养社区项目开工活动,该项目是太保家园典型的城区养老项目。
图:太保家园·武汉国际颐养社区项目开工仪式
8月11日、12日,泰康先后取得天津、济南两块地,规划津园和儒园。2021年以来,泰康陆续开放5个示范区、收购1个项目、摘得2宗土地,持续保持项目快速布局和入市节奏。
8月17日,太平人寿与与中铁佰和佰乐(巢湖)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中铁旗下中铁佰和佰樂项目纳入太平养老定点合作单位。
8月18日,“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拟设立公告,注册资本111.5亿元,发起人共计17家,其中包括1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2家券商系投资公司、1家险资,以及数家不同背景的私募投资公司。这唯一的险资企业便是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其投资2亿元,持股1.79%。
9月,银保监会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批准泰康人寿设立泰康人寿(香港)有限公司。泰康人寿(香港)有限公司成立后,将在香港市场践行泰康大健康战略,推进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商业模式。
入局养老市场的险企越来越多元,他们的属性或是民营企业,或是国有企业;他们的布局方式或是重资产投入,或是轻资产合作,亦或是投资并购;他们的业务形态或是养老社区,或是养老保险。
他们的加速布局,极大地搅动了中国的养老市场,加速了中国养老企业优胜劣汰的速度,为养老市场带去了更多元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使养老产业链更加完善,为养老市场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并驱动中国养老产业的不断升级。
第一篇章:全局纵览
图:入局养老市场的险企商标汇总
截止2021年10月7日,至少22家险企入局中国养老市场,他们包括: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合众人寿、中国人寿、前海人寿、太平洋保险、新华人寿、大家保险、阳光保险、平安保险、君康人寿、中国人民保险、招商仁和、同方人寿、友邦保险、中英人寿、中信保诚、国华人寿、中华保险、幸福人寿、爱心人寿、恒安标准人寿。
1、地区分布
图:以上数据来源为 “昱言养老险企CCRC数据库(非公开)”
从2007年至今,险资非战略合作的重资产类养老项目共72家,分布于29座城市,且城市布局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且以一、二线城市为主,占比超过70%。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是重点布局省市;比如,大家保险的三个社区(首厚大家·友谊社区、首厚大家·朝阳社区、首厚大家·阜外社区)均在北京。
其次,便是成渝城市群、和以武汉为代表的华中地区,比如,合众人寿第一家高端养老社区优年生活(武汉)养老社区便位于武汉。
如果从不同险企布局城市的时间先后来看,大多数险企往往也是选择优先布局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主要原因是:险资的养老社区/机构主要定位高端市场,倾向于选择市场教育成熟、有一定消费能力、老龄化程度高、老龄人口基数较大、养老相关政策更加完善和开放的城市。
同时,在北京,险企的重资产养老项目有11家,是项目最多的城市,除了“北京人均消费水平较高”以外,也有“北京是战略高地”的原因,在北京做的项目可作为全国的样板间,有示范作用。
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里,随着一、二线城市的竞争加剧,险企会逐步布局下沉市场。
2、项目的企业分布
图:以上数据来源为 “昱言养老险企CCRC数据库(非公开)”
据不完全统计,22家布局养老市场的险资企业中,15家企业有实体养老项目,涵盖自建自营、PPP、战略合作、投资并购获得的项目,共有105个项目,其中,泰康拥有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比24%;其次为占比18%的太平人寿、与占比16%的合众人寿。
十余年的时代变迁,市场是残酷的,优胜劣汰在所难免,在险企们的养老探索探索之路上,有的企业为了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会进行战略调整,比如合众人寿将战略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的转变;而有的企业则紧紧抓住时代的浪潮,从一而终坚持战略大方向,稳步实现项目的全国开花落地,比如项目数位列第一的泰康人寿。
随着险资布局养老市场的商业模式逐步成熟、以及市场教育的逐步完善,毫无疑问,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险企入局养老市场。
3、床位数的企业分布
图:以上数据来源为 “昱言养老险企CCRC数据库(非公开)”
截止2021年10月,拥有床位总数(包括自有床位和合作床位)最多的险企为泰康,占比达37%,其次是太平人寿(27%)和合众人寿(20%);自有床位数最多的险企,也是泰康,占比达自有床位数总数的62%,其次为前海人寿(9%)和合众人寿(7%);但是合作床位数中,占比最多的为太平人寿,占比达45.85%,其次为合众人寿(32.31%)和新华保险(10.93%),泰康则没有合作床位。
早在2015年年末,随着大家对养老产业认识的不断理性,绝大多数险企就已经调整或放缓重资产布局CCRC的步伐,比如:太平人寿则在落地其第一个重资产项目——太平小镇·梧桐人家之后,开始转向轻资产模式,与其他养老品牌进行战略合作。因此,尽管太平人寿的自有床位很少,但其凭借较多的合作床位总数,在所有险企的床位排名中,仅次于泰康,位列第二。
4、项目性质
图:以上数据来源为 “昱言养老险企CCRC数据库(非公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险资养老项目的性质愈加多样化,独立自建不再是险企布局养老的唯一选择,相反,险企会依据自身企业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性质。据不完全统计,险资养老项目的性质包含独立自建、战略合作、PPP、合资共建、投资并购、以及公建民营,其中,独立自建占比达60%;战略合作超过30%。
尽管独立自建的项目可以通过撬动土地资源,实现不动产的增值,但是也有前期巨大资金投入、回报周期长、和建设时间过长不利于快速布局的劣势。因此,有的险企(比如太平人寿)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迅速抢占优质区域、优质项目,与全国多个养老品牌、养老项目的战略合作,快速、且低成本地实现全国布局。
独立自建项目在开业后往往面临巨大的运营压力,且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这一系列的挑战,让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险资企业将目光投向“相对于自建项目,前期建设成本几乎不用考虑”的公建民营和PPP项目,这在险资布局养老的道路上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毫无疑问,未来,险资养老项目的性质将依旧以重资产的自建项目为主,但会朝着多元化方向演变,这是对中国养老产业当下和未来的重新思考后的必然选择。
第二篇章:险企布局养老的3大基本模式
图:险企布局养老产业三大模式(昱言养老整理)
当前,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良好,市场需求逐渐释放,市场供给不断增加,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产业的热情日益高涨,养老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提升市场占有率,布局养老市场的中国险企逐步分化出三种模式:
1、泰康模式:自建自营、CCRC步网,以泰康人寿、前海人寿、平安等企业为代表。
2、国寿模式:双线并进、建营投结合,布局普惠型社区养老项目为特色,以中国人寿为代表。
3、太平模式:轻重并举、运营输出,一轻资产签约为特色,以太平人寿为代表。
1、泰康模式:自建自营、CCRC布网
截止2021年10月,泰康拥有25个CCRC项目,其中24个为独立自建,以及1个为投资并购(上海泰康之家·锦绣府),所有项目均为自营,总建筑面积达3,667,846平方米;自理和护理总床位数约52,700床,开业总床位数约15,000床,入住5,000人(其中,北京、上海入住总人数约3,000人)。
泰康的25个CCRC项目分布于全国24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杭州、南昌、厦门、长沙、南宁、宁波、合肥、深圳、重庆、南京、郑州、沈阳、天津、武汉、青岛、济南、福州、温州,占据中国最具养老消费潜力的一、二线城市及核心旅游资源城市三亚。
图:泰康的全国布局(昱言养老整理)
可见,自2010年3月26日,泰康成立名为“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的养老社区投资实体起,随后的十余年,泰康一直以自建自营的重资产CCRC为战略方向,原因如下:
1、重资产:可以享受资产的升值收益。因此,尽管投资建设重资产项目需要承担极大的财务风险,但泰康雄厚的财力和稳定的保险收入让其有足够的底气来承担资产升值带来风险。
2、产品类型定位CCRC:主要因为体量足够大,有丰富的配套空间,可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涵盖自理、半自理、护理)的养老需求、以及长者“居家生活”的愿望,同时配有高等级的医疗机构满足长者医疗需求,属于“相对高级的养老模式”,可最大化助力保险销售。
3、自建:多为拿地新建项目,在产品规划、空间设计上几乎不受物业条件限制,可以实现产品最佳呈现效果,可将泰康精准客群对未来老年生活愿景融入新项目的设计中,吸引客户购买享有养老社区优先入住权的保险,回笼已有客户群,进一步助力保险销售。
4、自营:养老是泰康的长期战略,而养老的思维要求企业注重服务能力的打造、服务品质的持续性、以及服务功能的实现。为此,拥有自己的运营团队是泰康的首选;此外,自营有利于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有助于服务质量的控制,也符合泰康的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泰康的养老战略不仅实现资产的增值收益、运营收益外,还通过养老社区为保险销售带来了溢价空间,而保险也实现了养老社区的“床位超卖”,可谓“一举四得”,实现单一客户的价值最大化(保险费用;涵盖床位费、护理费及餐费的月费;床位超卖;财富传承等养老金融服务费用)。
图:泰康各类收入占比
而泰康也用其收入占比的结果证明其战略选择的正确性:自2006年至2018年,泰康在保费和投资净收益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所以尽管在运营层面,泰康无法实现盈利,但相比于保险销售和资产升值,运营层面是否盈利已然不那么重要。
2、国寿模式:双线并进、建营投结合
图:国寿模式(昱言养老整理)
国寿自2014年开启“大健康、大养老”的战略布局以来,在2014、2015、2016年分别在天津、三亚、苏州拿地,独立建设国寿嘉园·乐境、国寿嘉园·逸境、和国寿嘉园·雅境,前者于2021年开业,后两者均在2019年开业。
另一方面,国寿与政府合作的两个普惠型PPP项目,即国寿福保社区颐康之家和国寿康欣社区颐康之家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开业。
截止2021年10月,国寿拥有10个项目,其中6个为高端养老社区CCRC(国寿嘉园系列),以及4个为普惠型养老机构CB(国寿颐养之家系列,面向社区居家);CCRC项目为独立自建或者合资共建,CB项目均为PPP。所有项目均为自营,所有项目的总建筑面积达603,506平方米,自理和护理总床位数约为5,370床,开业总床位数约为3,440床。
国寿的10个项目分布于全国7座城市,包括苏州、深圳、天津、北京、成都、三亚、琼海,已然实现全国“东西南北中”的区域布局。
清晰可见,国寿从最初的重资产自建自营模式转变为如今的双线并进,即高端养老社区线和普惠型社区养老中心线。
另外,除了建造、运营养老项目以外,国寿还积极对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优质的康复、医养、护理、运营管理等资源进行投资,实现“建营投结合”的养老模式。
在2021年1月,北京国寿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成立,该基金将专注于养老产业领域投资,包括CCRC养老社区、城市核心区医养综合体、精品养老公寓等实业资产以及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优质的康复、医养、医院、健康医疗大数据、健康产业园、科技网络等资源的投资。
3、太平模式:轻重并举、运营输出
图:太平模式(昱言养老整理)
太平自2010年开启养老产业调研,用了11年的时间,实现17个地区的覆盖,包括北京、大连、河北、郑州、青岛、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合肥、昆明、厦门、江西宜春、广州、深圳、海南、甘肃天水。太平基本实现环渤海、长三角、大湾区、中西部的战略布局。
与泰康、国寿等绝大多数险资通过 “自投+自建+自营”发展模式不同,中国太平开放性地采取“轻重并举”的发展策略。截止2021年10月,太平共有19个项目,包含2个重资产自建CCRC项目,即上海·太平梧桐人家、三亚·太平海棠人家;以及17个轻资产合作项目,合作项目产品覆盖:高端CCRC、中高端CCRC、医养机构等类型。
其所有养老项目的总建筑面积达4,248,750平方米,包括自有项目的512,600平方米和合作项目的3,736,150平方米。自理和护理总床位数(自有床位和合作床位总和)约为38,300床,开业总床位数27,737床。
回顾太平11年的养老产业布局历程,可以很清晰地发现:直至今日,耗时六年的太平小镇·梧桐人家,依旧是太平养老体系内唯一自建自营的重资产开业项目,而太平17座城市的布局基本上以轻资产合作的社区为主。
这与太平自2016年开始调整重资产布局CCRC步伐,锚定“轻资产模式”的战略转变不无关系。战略的转变是与太平在布局养老产业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养老市场的预判息息相关:
1、太平小镇·梧桐人家从2014年拿地、开始动工,建设完工期也从原本预计的2017年延迟至2019年。前期巨大的资金投入、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时间成本增加都让太平开始重新考量原定的养老策略。
2、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以保利为代表的地产企业、以法国欧葆庭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均开始布局养老项目,国内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养老项目竞争加剧。
上述两个原因,再综合太平对自身保险负债端策略、养老产业投资策略、以及做养老决心的考量都让太平开始战略转变:采取与第三方优质康养项目合作的轻资产模式。
同时,轻资产战略的实现与太平的运营输出不无关系:太平与上海快乐家园、云南古滇名城,宁波星健兰亭,以及大连一方颐景荟的合作内容有一项便是联营。换句话说,运营是太平人寿重点打造的核心竞争力。
该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是通过与美国水印合资成立的太平水印(上海)养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来实现的。该合资公司专业从事养老社区的服务运营管理,其在美国水印多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营管理体系,包含1000多项制度,涉及生活服务、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等各个专业。
太平人寿通过合作联营的方式,输出优质运营服务,为合作方带来品牌效应,同时为合作方带来太平在全国范围内大量优质的高端保险客户资源,提升合作方入住率;相应地,太平获得合作方优质的重资产养老房源。
至此,太平以轻资产的方式引入优质第三方养老社区,实现双方合作共赢的同时,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大太平养老服务版图的战略目标。
第三篇章:险企的2大新玩家与6大新玩法
养老市场的成熟离不开不断入局的新企业,也催生着更多元的创新玩法,这对于布局养老的险企们也不例外。2021年的养老市场便正式新增了至少2大险企玩家与6大新玩法。
1、养老产业的2大险企新玩家
2021年,险企加快布局养老产业,不仅是国内企业动作频频,中外合资险企和外资险企亦是摩拳擦掌。很巧的是,2个与外资相关的险企新玩家均是在7月份入局中国养老市场。
新玩家1:中信保诚人寿
图:中信保诚的“安享隽生”(昱言养老整理)
7月8日,中外合资险企中信保诚发布了个人养老年金“安享隽生”,标志着外资企业亦开始进入康养领域。中信保诚由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投资成立,双方各占50%股份。
“安享隽生”在提供专业财富管理之余,提供“大病”健康管理服务。目前,中信保诚并未有可对接的养老社区等实体项目,未来可能走轻资产模式。
新玩家2:友邦保险
图:友邦保险的6款保险新产品(昱言养老整理)
紧随中信保诚之后,7月16日,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险企之一友邦保险发布“友自在”养老综合解决方案,一次性推出6款保险产品,可以一站式满足养老客户对于资金储备、健康保障、康养服务的全方位需求。“友自在” 养老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养老规划、康养管家两大服务和财富、健康两大账户:
养老财富账户是由“友邦友自在年金保险”和“友邦自在宝终身寿险(万 能型)”组合而成。
养老健康账户包括“友邦智选康惠慢病版医疗保险”、“友邦康爱无忧医疗保险”、“传世无忧安心版高端医疗保险”,覆盖养老客群特别关注的慢病管理、癌症保障等问题以及退休前人群对于中高端医疗的特殊需要;同时,还可承保因“三高、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等慢性疾病等原因的“次标体客户”;此外,“友邦长享自在护理保险”将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客群提供相关服务支持。
为配合“友自在”上市,友邦在“健康友行”APP同步上线“友享自在”专属养老计划。从健康管理服务、康养圈生态服务到定制化互动任务与资讯内容,全程陪伴客户乐享退休生活。
至此,友邦保险将以全方位的“友自在”养老综合解决方案为起点,搭建“康养生态圈”,即通过资源协调和服务提供相结合的方式,为长者提供覆盖退休前至退休后各个阶段的全程康养服务体系,实现对客户不同养老阶段、不同养老方式以及更广大客群的全覆盖。
为使搭建“康养生态圈”的战略落地,友邦人寿依托自身成熟的大健康管理专业团队,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与康养产业资源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整合康养资源:7月17日,友邦人寿保险公司与天津宜善园达成高端康养战略合作,在友邦人寿高端康养网络中引入第一家养老机构。
综上,可以猜测友邦保险目前布局养老的战略为轻资产模式。此外,为配合养老布局,友邦人寿还对营销员队伍进行全面升级,即联合复旦大学与国际注册理财师学会(RFP)开设系统培训课程,致力于培育出市场上第一批具备专业资格认证的“养老规划师”。
2、险企布局养老产业的6大新玩法
回顾22家布局养老的险资企业,并不是所有都通过重资产养老地产或者轻资产合作形式打造养老社区产品线的方式,在养老领域披荆斩棘。在当下多元的时代,随着更多险企进入中国养老产业,险企布局养老产业的玩法也愈加多元。
图:数字人民币与智能胸卡
日前,养老行业的入局者日益多样,适用于长者的产品和服务也日益多元。险企在利用自身优势布局养老市场的同时,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满足长者的所有需求。此时,就要求险企更开放地与其他入局者合作。
除了险企,银行、通讯、互联网等企业也逐渐开始布局养老产业;不过,它们布局养老产业的方式主要是将已有的产品进行适老化改造。那么,为了更好地将产品落地和销售,其最好的落地场景便是养老机构,这就给了险企与银行、通讯、以及互联网企业合作的契机。
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大家保险养老社区在北京首钢园区“数字金融示范区”展出数字人民币落地的养老服务场景。据不完全统计,服贸会期间,大家保险数字人民币展位接待咨询者近千人次,接待智能胸卡体验者300余人。
此次展出的智能胸卡是由中国银行数字人民币和中国联通智能胸卡联合开展的新型为老业务,集合了数字人民币小额支付、紧急呼叫、电子围栏、轨迹查询等多种服务功能。目前,首批20张卡已经在大家保险养老社区外交部街33号院护理站率先落地使用。
新玩法2:中华联合人寿打造老年俱乐部
图:新生活UC俱乐部及对应的保险产品
2020年,中华联合人寿发起成立“新生活UC俱乐部”。俱乐部是专属于退休族会员的公共交流平台,定期在社区里,为中老年会员提供线上线下学习、讲座、社交、旅游等活动,为长者提供教育、文娱、社交、互助、健康管理、保险保障等专项资源和服务。
因此,新生活UC俱乐部可以聚集有共同爱好的长者,与此同时,也是中华联合人寿打造的一项极具商业价值的服务:
其一,俱乐部是中华人寿推出的一款45周岁到65周岁人群专属重疾产品的一项附加服务,增加保险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产品的吸引力,促进保单销售。
其二,俱乐部里的UC服务管家通过定期在社区组织活动,吸引社区非会员人员参与活动,潜移默化地销售保险产品。
新玩法3:泰康收购城心区域养老项目
图:泰康之家·锦绣府项目信息
2021年6月,泰康集团正式对外发布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锦绣府项目,该项目前身正是陆家嘴集团金色阳光颐养院。这是截止2021年10月,泰康唯一的一家非自建自营的项目。泰康通过收购正式完成市中心产品线的战略布局,迈出核心城市网格式布局第一步。
近年来,险企项目布局“由近郊转向城区”趋势明显,比如太保家园的城区养老项目太保家园·武汉国际颐养社区于2021年7月30日开工;平安臻颐年优先聚焦一线城市及部分核心二线城市的核心区位项目,建设市中心CCRC综合康养社区;大家保险通过收购北京首厚康健的3个养老社区项目拓展城心产品线。
在险企加速布局城心养老项目的时代,为了抢占城心优质区域,快速布局城市中心区域,收购将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策略。
新玩法4:国寿、平安布局社区居家服务
图:国寿·悠享家健康护老中心
2021年4月,国寿·悠享家健康护老中心在深圳开业。该中心集全日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居家支援、长者饭堂五大功能于一体,设有140张养老床位,可以满足周边老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深圳,就餐补贴以直接减除老年人餐费的形式进行补贴,补贴费用由运营机构先行垫付,运营机构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份向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和结算上一季度的费用。可见,国寿通过长者饭堂,为符合条件的长者提供餐饮服务,可以获取政府补贴,多样化收入来源。
另外,依据2021年2月7日发布的修订后《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家庭病床服务医疗费用将被纳入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按照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住院待遇的有关规定给予支付。因此,国寿·悠享家健康护老中心的长者通过绑定社康家庭病床可享受医保报销,国寿的收入来源进一步多样化。
目前,除了国寿布局社区居家外,平安康养正在招募居家养老负责人,拟布局居家上门服务。据昱言养老记者的一手消息,平安康养项目负责人王宇科在2021年7月的“平安康养项目进展探访”活动现场表示:平安康养的居家服务将会是面向普通百姓的更普惠、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可见,险企开始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或者政府补贴为契机,初步构建起面向普惠人群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让商业保险公司从单纯的以承保理赔服务为主,发展成为医养结合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新玩法5:泰康参与国民养老保险公司
图: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公司经营范围
在“国家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养老第三支柱有紧迫性”的背景下,2021年8月18日,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国民养老”)发布了拟设立公告,发起人包括10家银行理财子公司、2家券商系投资公司、1家险资,以及数家不同背景的私募投资公司。
很明显,与目前已经成立的9家养老保险公司(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国寿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大家养老、人保养老、新华养老、恒安标准养老保险)不同,国民养老属于银行系而非保险系。但是,银行系的国民养老却有唯一的险企发起人——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其实,早在2018年,泰康就已经推出税延养老保险产品。但从目前以寿险公司为主体的保险业参与第三支柱的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个人税收递延养老保险试点效果远不及预期。而泰康可以通过加入银行系的国民养老,获取银行的销售渠道、客户资源,覆盖到更广的人群,克服保险股东的局限性。
新玩法6:泰康快速抢占高净值客户群
图:泰康司庆优惠活动,快速抢占高净值客户群
2021年8月,泰康推出司庆优惠活动——对应养老社区保单,限时优惠,100万起:
(1)100万年金保单可对接申请养老社区入权:80/75岁前保证入住;也就是说,总交100万的保单可基本享受保准版(计划一)原200万的方案;(2)200万年金保险可享受原300万保单的入住权益:终身保证入住权;(3)300万年金保单可享受原500万保单的入住权益:2个终身保证入住权。与之相对应的4款保险产品为:赢悦人生、泰康康乐一生、泰康岁月有约、泰康尊享世家。
随着保险企业加速布局养老,围绕高净值保单客户的争夺将愈发激烈,目前绝大多数险企推出的养老社区对应保单产品总价为100-150万,低于泰康的200万,这也倒逼泰康尝试通过限时价格优惠,进行客户抢占。
第四篇章:险企布局养老的点、线、面发展三部曲
从2009年11月19日,中国保监会批准泰康人寿提出的保险行业第一个养老社区投资试点方案以来,险资布局康养的步伐由“养老社区”这个单一的点,逐渐延伸至“医康养产业链”,而未来,将通过科技驱动高度智能化,并全面覆盖全龄、全产业、全业态、多代际。
1、由点到线:通过实体养老项目实现产业链闭环
其实,早在2008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发出鼓励信号:“推动健康保险发展,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养老实体。”那个时候,已经有从业人士指出养老实体的投资方向,为寿险企业延伸了产业链:
图:泰康通过实体养老项目 实现金融、医、康、养产业链闭环
泰康集团创始人陈东升称「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可以将寿险产业链拉长20年至30年」,作为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养老社区向上衔接了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同时带动下游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老年科技产品等,通过实体养老项目实现金融、医疗、健康、养老的产业链闭环,帮助泰康人寿实现寿险服务“从摇篮到天堂”的品牌理想。
而泰康的成功也证实了保险业基于其资金的长期性、稳定性、低成本性,以及养老客户和准客户的资源储备,天然适合发展养老事业,而养老可以将保险已有的金融、健康、医疗资源全线打通。伴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企业全国布局的实现,险企逐渐引入旅居等服务,增加财富传承等服务,丰富原有的金融服务,使险企布局康养的产业链日益全面。不过,此时期的险企依旧更加注重“医养结合”。
2、由线到面:全业态、多代际、全龄、全产业的康养新时代
图:泰康长寿时代的全生命周期健康和财富需求图
如今,中国的康养理念正在从重医疗转变成重预防和主动健康管理,通过保险前置服务,扩大服务内容,改善长者健康生活习惯,使长者身体、情绪、认知、精神、经济、职业、和社交均实现健康状态,最终实现减少医疗支出和整体保险支出。也因此,险企正逐步将医康养产业链继续扩展至全业态、多代际、全龄、全产业:
全业态:实现机构、社区、居家三大业态全覆盖;业态覆盖普惠到高端全人群。
多代际:一份保单多份关怀,实现子女、夫妇、父母的多代际服务。
全龄:从被保险人(青少年、中年、老年)参保起,开始为其提供匹配其需求的健康服务、金融服务、文娱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终极关怀等服务,实现 “从摇篮到天堂”的全龄寿险服务。
全产业:可通过集团内部生态链的资源整合或者和外部企业合作的方式,将产品和服务覆盖至全产业,比如健康管理(包括健身、康复、慢病管理、境内外医疗、口腔健康、营养等)、金融服务(包括财富传承、信托、投资、相关法律咨询等)、交通服务(机场接送、车险等)、文娱服务(包括境外旅游、高尔夫、课程定制、社交圈层等)、心理健康服务(包括终极关怀等)、再就业服务、智能健康产品/服务等。
3、科技驱动的康养新时代
全业态、多代际、全龄、全产业的康养新时代带来了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前提,而将正确的产品、服务正确地匹配客户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服务的循环和流动。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科技基础,则是“正确定位客户需求、高效且正确匹配服务与客户需求”的前提保证:
管理智能:运用软件高效实现经营状况分析、服务质量监测,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信息库,得到客户画像,精准定位客户需求;依据分析得出的客户需求结果,全方位检索合作商信息库、医疗机构信息库、医护人员库,找出匹配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如今的时代,数据是资本、是要素、是资源、是当代的石油。要让全龄、全产业、全业态、多代际的康养新时代伴随数据时代,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结语:拥抱时代的险资康养产业布局
图:世界在变老,中国在变老
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都在变老,中国也不例外:199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约6600万,占比为5.6%。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8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1.67亿,占比达到11.9%。根据联合国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5亿左右的峰值,但老人数量仍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接近3.7亿,占比达到26%。
人口变老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先进医疗技术的普及,新兴药物不断创新,推动人类平均寿命持续增长。但有一组数据显示,1990年到2017年,中国致死和生命损失疾病谱前五名中,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急性疾病转变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病。
由此可见,在这长寿的时代,人们最需要的是健康,这将极大促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是大健康产业最大的商机,也将推动社会进入健康时代。
自21世纪初,险企便开始在康养领域探索,拥抱这个“变老”的长寿时代。险企用将近20年的时间,从“养老社区”单一的点,逐渐延伸至“医康养产业链”,而未来,将通过科技驱动高度智能化,并全面覆盖全龄、全产业、全业态、多代际。
我们相信:越来越多险企的加入将会为中国养老市场带去更多的活力。与此同时,险企过往布局康养产业所有经验都将成为健康时代的隐形资本,为创造更健康的人类未来开拓道路。
(文章转自:昱言养老微信公众号)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