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王健林扶贫丹寨:产业扶贫,责无旁贷

乐居财经 狄旻珺 2020-09-14 15:28 6711阅读

从“包县扶贫”到“支持致富”

乐居财经 狄旻珺 “不如我每年固定给你5个亿,然后你自己去分得了,5个亿,很简单。”2018年初,一段王健林2014年底在贵州丹寨县扶贫的谈话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了热议。

王健林说,万达做了20年对口扶贫工作,经常情况下只能提高人均收入,很难做到普遍受惠。所以他主动向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建议,由企业把一个县包下来,通过产业扶持,实现整体脱贫。这个由万达首创的旅游产业扶贫新模式经过五年的持续完善以及23亿元的资金投入,帮助丹寨在2018年摘掉“贫困帽”,2019年完成贫困人口清零任务,一跃成为了社会扶贫的样板。

2020年9月12日,全国社会扶贫“2020丹寨论坛”在贵州省丹寨万达小镇成功举办,万达集团在此次论坛上发布了帮扶丹寨的“2025计划”旨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支持丹寨全面致富。王健林的创新扶贫模式正在推动丹寨迈上新的台阶。

执着创新:“必须产业扶贫,授人以渔”

“创新”是王健林身上很难不被提及的一个标签,在他看来,创新是企业精神的核心要素,万达集团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创新,而且是永远创新。在对口扶贫项目上,万达全国首次提出了“企业包县,整县脱贫”,更结合自身优势,在全球首创旅游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具有黔东南苗族文化特色的丹寨万达小镇开业以来带动丹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亿元,拉动丹寨20个大产业和50个子行业发展,帮助全县5.8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来万达小镇的客人几乎都会来卡拉。”卡拉村第一个开办农家乐的村民吴明飞说,在小镇开业前,全村有4家农家乐,生意主要靠“旅游黄金周”支撑。现在有28家农家乐,他家的营业额还比过去增长一倍,加上万达小镇的分店,一共请了8个员工,其中3人是贫困户。村民吴明飞生活的变化也正是丹寨人民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

如今,丹寨万达小镇还吸引了多彩贵州、广西泓文、北京途塔、北京云上国旅等企业到丹寨投资,总投资超过13亿元。

有官员称赞道,万达集团首创的“包县扶贫模式”,将企业家坚持不懈追求创新的精神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坚持慈善:“民营企业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责无旁贷”

目前丹寨在万达的扶持下已提前两年摘帽“贫困县”,而王健林此前就曾表示:“万达确保摘帽不摘帮扶。”因此,今年万达又重新制定了2021-2025年帮扶丹寨新规划,定位由“企业包县扶贫”转变为“支持丹寨致富”。并且丹寨万达小镇目前已经从产业扶贫试验田,变为了产业扶贫样板田,为中国产业扶贫提供了万达版本的解题思路。

在此次全国社会扶贫“2020丹寨论坛”上王健林表示: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民营企业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责无旁贷。除了扶贫资金投入,更要创新扶贫模式,形成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用实际行动证明民营企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交出让党、政府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的梦想是做中国最大的慈善家。”在王健林看来,财富的本质是用来帮助别人。多年来,他也坚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承担企业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王健林的万达丹寨扶贫模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这不是“授人以鱼”的浅层扶贫,而是覆盖一个区域,扶持一个产业,致力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深层精准扶贫,并且这种模式的可复制性强,万达丹寨扶贫创新的理念、模式、方法可以为社会扶贫提供借鉴。正如贵州省纪委书记孙志刚所评价的:“万达集团对丹寨的帮扶力度大、措施实、成效好,是脱贫与发展紧密衔接的成功典型。万达集团,既出钱,又出力,既出智,还不计回报、无私奉献,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广博的仁爱精神。”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