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那些被90后买走的豪宅

真实买房计划 2020-08-02 14:11 7545阅读

人们对豪宅的想象,大多来自于影视作品: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一栋西式大官邸承载了年轻人的“美国梦”,每天夜里都充斥着喧闹、繁华,以及所有荒唐的纸醉金迷;

又如《寄生虫》中,那栋有着宽阔客厅、草坪以及隐秘地下室的别墅,暗色的墙体,仿佛不到尽头的阶梯,清晰地划出了“穷”与“富”两个不可跨越的世界;

再贴近一点,或许会是《西虹市首富》里被主人公承包下来的豪华酒店,浮夸的建筑,华丽的内部装潢,处处彰显着暴发户式的简单粗暴。

但回归现实生活,我们往往难以定义豪宅,甚至对购买豪宅的人群,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偏见。

究竟什么样的房子才称得上是豪宅?

怎样的人在购买豪宅?

新时代下的豪宅有哪些“进化”?

“多出一平米,不如我懂你”,7月31日,由36氪策划的互动访谈类节目《真实买房计划》第二期在腾讯视频、优酷同步上线。

在本期节目中,著名媒体人、作家潘采夫,壹·亮马营销总监吕冬冬,同36氪未来地产主理人李欣悦一起,聊了聊那些关于豪宅的人和事。

节选自《真实买房计划》第二期

01 

人们对于豪宅的第一印象,是价格高昂。

但卖得贵的房子却不一定就是豪宅。

在北京,单价十万每平米的房子并不少。西城区的学区房,一间阴暗潮湿的90平米半地下室,就能卖到1050万的总价。但它除了能够提供一个珍贵的“学位”,居住体验甚至不如普通的限竞房。

面积大,是普通大众对豪宅第二个印象。

但也并非面积大的房子就是豪宅。在城市远郊并不缺有着大客厅、大卧室、大浴缸的大房子,但不完善的配套和长时间的通勤决定了,它们也不能成为豪宅。

长期从事高端住宅营销的吕冬冬认为,从各方面来看,能够称之为豪宅的住宅,一定是各方面条件均好,并且要占据着社会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

它在要求拥有绝佳区位优势的同时,也一定要有成熟的配套、便利的生活、便捷的交通、优质的产品以及纯粹的社区。

北京的东四环与西四环,是豪宅扎堆聚集的区域。以著名的万柳书院为例,项目位于北京西四环以内,四周环绕着全国顶级学府,本身就是全国最好的学区房。

而万柳之所以名震豪宅圈,更在于它产品的极致,仅仅是院子外的灰色墙,每一个砖都是纯手工制作,据说从清晨到黄昏的不同时段、不同天气都会呈现不同颜色。

西四环的文化底蕴和区域特色,决定了这个区域的豪宅天然带有“文气”。而在东四环上,依托于外国领事馆、时尚生活圈、文化艺术区等配套,区域内的豪宅就显得更加的国际化、年轻化。

“定义豪宅,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综合的评价。”吕冬冬如此说。

节选自《真实买房计划》第二期

选择不同的豪宅,也是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选择西四环豪宅的人群,会更加看重教育,以及下一代的成长。

而在东四环,业主往往更加看重自身的兴趣、爱好,还有接触的人群。

就像潘采夫在节目中所说:“东四环就是全北京最好的朋友圈,有国际化的朋友,搞文艺、搞电影的,也有酒吧区、示范区、机场.......年轻人选择这一块,他的朋友圈可能是第一位的,可能比住的舒服还重要。”

节选自《真实买房计划》第二期

豪宅的价格是一道天然的门槛,以此为筛网,所构建的社群更加纯粹,能够聚集一群品味、审美相近的业主。

社区人群的纯粹是社区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与什么样的人群一起生活,实际上也决定着将拥有什么样的生活。

02 

什么样的人会购置豪宅?

李欣悦认为,对购置豪宅的人群而言,它一定不是掏空一家人6个户口本换来的“负担”,而是手有余钱,从容的支出。

这也决定了这个人群一定具备较强的资金支付能力。

豪宅衍生于住宅的商品化,中国的豪宅发展历史并不长。

第一批住进豪宅的人群,大多是改革开放后,率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企业家。他们不见得受过高等教育,却敏锐的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红利和机遇,靠着勤奋一点点的白手起家,成功积累了财富。回归家庭,他们以财富为杠杆,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也期待着下一代能够走得比自己更远。

后一批住进豪宅的人群,比之上一代,已经有了更高的起点,他们或许接受过更好的教育,有着更开阔的眼界去创造,去谋求一个多姿多彩的未来。他们之中有创业者,有公司高管,也有明星、文艺从业者......对于住宅的需求,他们显得更为内敛,但在低调的背后,也是他们刻意划分出的身份认同。

在如今,购置豪宅的人群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吕冬冬介绍,她所负责的豪宅项目壹·亮马的购房人群已十分年轻,有许多都是90后,她接待过的独立看房、买房的最年轻的业主,年仅22岁。

“他如果走进来,你不到他买单去刷卡买房,告诉你他可以一个月之内全款的这一刻,你根本看不出来他是一个能够买得起豪宅的人。”吕冬冬说

这一批的年轻豪宅业主,大多是第一代豪宅业主的后代,站在父辈的肩膀上,他们从小衣食无忧,对于豪宅的定义更多是生活的日常和标配。

他们不需要用物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财力,或是刻意去强调身份认同,从外观上更难将他们在人群中找出来。与其花心思去彰显自己的优越感,他们也更愿意将精力、时间用在满足精神需求和创造上。

买房,他们更多买的是「我需要」和「我喜欢」。

节选自《真实买房计划》第二期

03 

而客群的年轻化,也给豪宅产品带来更新换代的考验。

新一代的豪宅业主们,大多有着海外留学背景,也有着更高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鉴能力。某种程度上,“颜值”成为了他们选择的重要标准。

十年前的豪宅大多已经不符合他们的喜好,相比于沉稳、奢华的风格,他们更喜欢有具有创意,个性时尚,与国际主流设计接轨的产品。

空间设置上,年轻一代更会要求独立的个人空间。

吕冬冬基于自身做豪宅营销的判断,“豪宅的空间一定不是和人的需求刚刚好,所有的功能刚刚好,它一定是有那么1—2个房间是用来‘浪费’的。”

以往的住宅经常走入开发商“面面俱到”、“处处费心”的误区,往往不会给业主留下自己改造的空间。对老一辈业主而言,或许并不会将太多的时间、精力花在重造空间上,即便不满,也便忍耐了。

而年轻一代豪宅业主,更追求个性化,房子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有改造的余地,以供他们安放丰富的兴趣爱好,和特立独行的精神世界。

那些“浪费”的空间,可以用来悠闲的喝下午茶,也可以成为接待朋友的交友空间。有人爱喝酒,便打造成为“小酒吧”,有人爱艺术,就设置成为个人的收藏室......

比起“填满”,新一代的豪宅“留白”更为重要。

外国豪宅的主流风格,也更受年轻人的喜爱。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豪宅项目开始学习曼哈顿高层豪宅的经验,重视业主独享的“视野”。

在观景上,曼哈顿的高层豪宅公园大道423号公寓成为了许多豪宅的学习目标,这栋纽约最高的公寓可以360度俯瞰纽约,给予业主极佳的视野体验。

而在国内的新一代豪宅中,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广角”的产品,即便没有423号那般极致,也有了“三面窗”这类的作品。

在外立面上,早期的豪宅外立面大多喜欢使用石材,彰显稳重和品质。但从最近几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豪宅项目跟国际接轨,开始使用铝板、玻璃,配合大面积的落地窗,显得轻薄通透,带有一点科技感。

以位于东四环上的壹·亮马为例,项目外立面全部使用金属铝板,还做到了270度观景,坐在家中,就可以一眼望尽这座城市的繁华。

节选自《真实买房计划》第二期

房子是生活的载体,承载着人的喜怒哀乐、日常起居。人们关注豪宅,归根结底是羡慕一种自由生活的状态。

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不管是住500万的房子还是住2000万的房子,能在自己的床上,安心的睡去、开心的醒来,便是一种幸福。

来源:真实买房计划

作者:36kr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