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浪房产 2019-01-23 15:47 4639阅读
2019年的楼市,注定是选择大于努力的。楼市红利早已进入分化期,人人赚钱的年代早已消失殆尽,房产作为家庭最大财富之一,选择错了,努力也是枉然。
回顾2018年的深圳楼市,大部分购房者并没有享受到楼市红利,只有少部分人抢占了一波红利,如抢到限价新房改善盘的;买到9折笋、8折笋甚至7折笋的二手房与法拍房的;或者购入部分涨幅较快的名校学位房的等等。
楼市分化是未来必然趋势,不同区域、不同楼盘、不同户型,未来涨幅一定是不同的。当你的认知水平跟不上趋势变化,买的房也会跑输大势。
乐居综合整理 | 房boss、深圳贝壳研究院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楼8等
(本文部分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欢迎留言讨论)
//
2018深圳新房背后:去化比例决定涨幅
//
据统计,2018深圳新开盘项目共计97个左右(包含住宅+公寓),新增供应5.3万套,整体平均去化56%,也就是3万套左右(略高于官方2.93万套,网签一般有滞后性)。
由于新房受到官方调控,2018年深圳新房整体开盘均价大约在5.4万/平左右。
最高开盘均价为深圳中城公寓11.2万/平,最低开盘均价为大 鹏的保利香槟苑2.7万/平,最大开盘价差为双玺时光道7.25万/平。
2018年深圳新房整体去化率为56%,最高去化比例为100%,如华润城三期、万科瑧山府2-3期、佳兆业未来城、万科蛇口公馆、双玺时光道、玖悦雅轩。
最低去化比例仅有3%左右,比如某楼盘推货1044套,仅售出30余套。
这背后,又隐藏着楼市哪些秘密?
开盘去化比例决定未来涨幅
简单来说,真正的好盘,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去化自然就会高的。
从2018去化比例来看,像高去化比例的楼盘,地段价值均相比不错,如科技园、蛇口、大运、沙井、新安、安托山等。
开盘价高低的通律
抛开限价等因素,高开盘价的楼盘其土地价值自然高,比如深业中城开盘均价是全年最高的,达到11.2万/平,其地处福田中心车公庙、配套一一应全、租金回报率高、价值市场认可。
比如大 鹏、盐田、龙岗等非核心区域新盘开盘价低,配套缺乏,未来难以支撑价值质变。
2018最易中招的坑
低总价、小户型公寓和部分商铺。
这两类物业特点,不要名额、佣金高。缺点明显,流通性差、正规首付高、物业管理费高、配套偏一般、租金回报率低。
相对来说,深圳是大平层为主流市场,像别墅、公寓、商铺这些从来不是稀缺物,流通性太差,无法实现价值大幅的质变。
还有一类是部分低总价、配套差新盘,太过考虑眼前总价低、户型好,完全不顾地段价值、配套,代价在后面。
这些投资,虽然是小资金,但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如强二线杭州、武汉、重庆等,甚至一些理财产品,降低杠杆、保持健康现金流才是未来几年楼市正确投资思维。
开盘价差是分化源头
从过去3年来看,豪宅物业开盘价差一直存在,特别是顶级豪宅,例如双玺二期最高开盘价20万/平,最低6.6万/平,价差13.4万,创历史之最。
这其中隐藏,未来楼市最微观的分化:同一小区,不同楼层、不同户型的分化。简单来说,即景观价格差。
打新只限于限价改善盘、网红盘
“打新”除这两样外,其他不如选择二手房。
可以发现,2018年除去几个限价改善盘、热点网红盘之外,几乎其他新盘打新价值不大。
之前一直强调“买新房买的是预期,买二手房买的是配套”,当预期不明朗、价值不高、需求不匹配之时,选择二手房强于新房。
//
深圳楼市投资梯度
//
据统计,2018年深圳新房共成交2.9万套,二手房共成交64627套,新房与二手房的比例约为1:2.23。这也就意味着,在深圳所有的成交客户当中,约为70%的购房者会选择二手房。同时,深圳二手房也从2009年的平均146万/套涨至488万/套,套均总价逐年攀升,平均涨幅达到234.2%。
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布吉在2018年深圳楼市涨幅排行榜中,排名第一。2018年布吉片区成交1718套,年度成交均价为50475元/平,同比上涨15.26%。
排名第二的则是民治片区,均价上涨14.9%;排名第三的为沙井,涨幅为13.9%;排名第四的为光明,涨幅是12.83%,排名第五的为横岗,涨8.46%;
均价跌幅排名第一的是蔡屋围,跌幅高达25.98%,后海跌幅排名第二,达14.7%,而华为所在的坂田,跌幅排名第四,也跌了10.68%,宝安中心区跌幅排名第五,跌幅为10%
但从目前来看,传统豪宅片区香蜜湖、华侨城,后起之秀深圳湾和最牛学位房片区百花园岭依旧傲立榜首。
豪宅区临近的关内核心地段后海、竹子林、科技园、蛇口、红树湾等紧跟其后;关内二级地段和关外核心地段如景田、车公庙上下沙、前海、南油、红山、宝中等再接其后。
关内三级地段和关外非核心地段居最后。
深圳未来重要增长极:17个重点区域
2017年,深圳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总指挥部第十二次会议召开,17个重点区域公布,目标是成为深圳未来的重要增长极,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名片”也呼之欲出。
根据这17个重点区域的目标定位、发展阶段、空间规模、产业类型、活动人群等差异要素,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
第一类中心服务性重点区域,如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坪山中心区、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宝安中心区、大运新城和空港新城。
第二类科创园区型重点区域,如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高新区北区、留仙洞战略新兴产业基地、福田保税区、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和盐田河临港产业带。
第三类是综合集群型重点区域,有生产和生活功能,如梅林-彩田片区、笋岗-清水河片区、光明凤凰城、坂雪岗科技城和国际低碳城。
第四类是旧城更新型重点区域,该类型重叠了部分前三类的重点区域,比起在空地上新建,这些重点区域是利用了城市更新盘活存量的特点,包括第二类的福田保税区、第三类的福田保税区等。
如果以时间周期来划分:
5年以内: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宝安中心区、大运新城。
5-10年:前海新城市中心、空港新城、光明凤凰城、留仙洞总部基地等。
10-20年:福田保税区、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梅林-彩田片区、笋岗-清水河片区等。
//
2019年深圳楼市预测:利于刚需者购房
//
据深圳贝壳研究院统计,2018年二手房买卖双方的成交周期(效率)有所延长,其中,业主的平均成交周期是102天,相比2017年增加了12天,卖房变难了,反映了市场在向买房倾斜,置业者平均成交周期为40天(2017年为39天),相对稳定。
潜在的购房需求依然较为旺盛,只是在房价上涨势头不明显的背景下,置业者入市的急迫性降低,不过当市场出现笋盘时,他们会果断出手。
△2016-2018年买卖成交周期走势(来源:深圳贝壳研究院)
置业者方面,投资需求被逐步挤出,中高端的改善需求放缓,刚需置业进一步主导市场,具体表现是,中小户型成交扩大,套均面积与总价中位数下降,贷款金额下降等反映购买实力的指标出现了回落,刚需主导市场更加理性。
据深圳贝壳研究院统计,2018年深圳二手房平均新增客房比约为3.0,说明了市场需求仍在,刚需主导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对后续的市场成交形成重要的支撑。
同时,2019年初降准、首套房贷利率回调、放款周期回归正常,房贷政策在2019年预计会比2018年相对宽松,更加有利于刚需置业者购房。但是,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深圳房地产调控力度很难大幅放松;而且,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会令房地产发展预期下降、置业者购买决策放缓(看的多买的少,期待低价房源出现)。
因此,预计2019年深圳二手房交易量仍处于相对偏低的状态。
原标题:选择大于努力!2019这些“深坑”盘千万别接!
原标题:购房贴士:2018年深圳二手房市场总结
来源:深圳新浪房产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