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携程,日赚2个亿

拾遗地 2025-11-23 10:26 1.2w阅读


文/十一弟

旅行平台携程的老板——梁建章,不仅是一位企业家,还是一位人口经济学家。

这些年,为了鼓励女人生孩子,梁建章发表过不少雷人的言论——

“国家可以考虑用相当于GDP2%~10%的财力来鼓励生育。”

“如果按照中国每年需要多生1000万的人口来计算,每个小孩可以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

梁建章很符合有些专家的调性——

只算大账,不算小账,只看数字,不管实际。

张口闭口就是一百万,年轻人窝在家里,啥也不干,鼓捣着多生几个孩子,下半辈子就能财务自由、吃喝不愁了。

那些不生孩子的,让他们在社会上当牛马,给生孩子的人打工发钱。

100万,放在普通人这里,绝对算得上天大的财富。

但对梁建章来说,他坐拥亿万身家,100万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他创办的携程,目前在港股的市值,超过3800亿港元。

十一弟查了下,梁建章持有携程逾5%的股份,对应市值在196亿港元以上。

作为一个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携程吸金赚钱的能力,让人惊掉下巴。

今年第三季度,仅三个月时间里,携程就赚到了183亿营收,增长了16%。

其中,住宿预定业务收入80亿,交通票务业务收入63亿,旅游度假业务收入16亿,商旅管理业务收入将近8亿。

而它的营业成本,只有区区34亿,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

这意味着,在第三季度,携程的主营业务毛利率,高达82%。

更令人咋舌的,是最后到手的净利润。

由于在第三季度出售了所持印度在线旅游巨头MakeMyTrip大约29%的股权,录得了一大笔投资收益,使其净利润推高到了199亿。

三个月时间,大赚199亿净利润,相当于每天一睁眼,就能赚到2个小目标了。

茅台是A股市场吸金最猛的赚钱机器,它在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也不过192亿。

携程,比茅台还多赚了六七个亿。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爱喝白酒了,但不可能不爱旅游。

从摘掉口罩以来,这几年,国内外的旅游行业复苏很快。

不过,向来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别看旅游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搞得风生水起,一片火热。

但那些提供餐饮住宿的商家,其实是挣扎求生,活得越来越艰难。

好比京东、美团和阿里在今年突然发起的外卖大战,用户薅到了羊毛,平台引来了流量。

而商家,看似手上的订单都满了,忙得不亦乐乎,但真的赚到钱了吗?

很多都在赔本赚吆喝,被迫跟着站队、凑热闹罢了。

在经济学上,有个铲子效应——

这一概念源自淘金热时期,当时淘金者众多,但真正淘到金子的人很少。

但那些卖铲子的人,因为铲子是淘金的刚需,反倒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经济现象,在如今大平台主导的各行各业,比比皆是——

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虽然直接参与者很难取得成功,但那些为参与者提供必要工具或渠道的人,却能从中获利。

在旅游行业,携程充当的,就是向餐饮住宿商家卖铲子的角色。

作为国内最大的旅行平台之一,携程在行业里的话语权很大。

它的暴利,也不单是今年三季度。

十一弟查了下,今年前九个月,携程的整体毛利率,超过81%。

去年,它在全年的毛利率水平,就维持在了81%以上。

相比之下,腾讯的毛利率为56%,美团的毛利率为35%,阿里的毛利率为45%,京东的毛利率只有16%。

尽管携程的平台交易额与营收规模,跟腾讯、美团、阿里和京东不在一个量级。

但它的盈利能力,这些互联网大佬都得甘拜下风,直呼专业。

全世界的平台模式,收割赚钱的套路,几乎一样——

先疯狂烧钱,攻城略地,搞规模扩张,合纵连横,大鱼吃小鱼地收并购,抢占市场份额;

等到平台做大了,用户习惯养成了,商家产生依赖了,便开始制定规则,大比例抽成,两头割韭菜。

用户越多,平台交易额越大,抽成比例越高,平台赚得就越多。

今年七月份,携程收割商家的套路,让中央级媒体都忍不了,直接贴脸开大——

《算法霸权!当携程的“调价助手”篡夺了酒店的定价权》。

事发于携程平台私自调价,被郑州多家酒店商户举报——

“携程平台要求酒店商户开通名为‘调价助手’的改价工具,通过技术手段修改酒店房间价格,并且不经商家允许修改商家的活动折扣。”

“调价助手像个关不上的水龙头,关上了还会再自己打开,投诉往往石沉大海。”

对于商家的集体抗议和举报,携程装作一脸无辜。

它打着官腔,似是而非地作了回应——

“调价助手是为了使酒店的价格适应当地市场价格,帮助酒店商家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央媒体没有惯着,赤裸裸地戳穿了它的这套把戏——

“店大欺客并非个案,已成为一种现象。”

“一些平台一边携流量以令商家,不断压榨商户的利润空间;一边维持低价形象吸引用户,实则慷他人之慨,得流量之利。”

“从大数据杀熟到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再到签订二选一的排他协议,部分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流量与技术优势,在产业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不断推出各种霸王条款。”

“商家与平台的地位愈发不平等,商家为了获得流量和曝光,不得不依附平台,代价往往是让渡话语权和合法权益。”

穷和尚富庙,携程能吸金、赚大钱,没有秘密可言——

想要越多的利润,越要用最粗暴野蛮的手段。

墙外的科技巨头,都在忙着卷技术、卷战略、卷未来。

我们还在削尖了脑袋,一门心思地卷网贷套路、卷流量、卷商业模式、卷人口红利。

又赢麻了。

本文来源:拾遗地

来源:拾遗地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