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保险业服务全链条,科技创新正当时

乐居财经 2025-11-22 06:50 1.3w阅读

Ai快讯 近年来,我国科技保险市场增长,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产品体系丰富,风险保障能力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十四五”期间,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10万亿元,首台(套)、首批次保险支持创新应用项目达3600个。

在强化政策支持方面,中国太保旗下太保产险推出专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的“机智保”保险专属产品。去年以来,中试费用损失保险、中试平台科技研发转化综合保险等产品在多省份落地,覆盖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今年6月,全国首个药品研发中试共保体在武汉成立;7月,中国人保联合中国银行发布《“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未来3年将提供银行端1000亿元综合金融支持和保险端1000亿元保险保障。

各地也发布科技保险相关政策。去年8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给予保险费补贴,按保费80%的比例补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贴200万元。今年3月,江苏省财政厅等多部门提出完善保险风险补偿试点政策,财政部门给予保费补贴支持。今年5月,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相关政策举措。

再保险能为重大科技项目提供支持。再保险共同体机制可汇聚行业合力、实现国际市场互动,构建合作及分担风险渠道,引进国外技术并转移风险。中国再保先后推动组建多个行业共同体,增强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保障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

再保险可为科技创新提供风险保障,帮助化解、分散和转移企业科技创新风险,完善保险产品体系,降低企业创新损失。还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风险减量管理,借助自身优势为企业和行业提供风险减量服务。例如,中再产险对国家战略性重大航空项目100%覆盖,支持重大航天项目,首创国产汽车芯片系列专属再保险产品,开发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定价模型。

我国科技保险业务进入从有到优的发展新阶段,但也面临挑战。保障能力方面,科技企业不同阶段风险变化,许多风险不满足传统保险可保条件,导致市场偏小。产品创新方面,保障范围集中于传统领域,未精准匹配企业个性化需求。风险定价方面,承保依赖损失经验,缺少成熟定价模型和工具,历史数据缺失制约风险量化评估。

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保险行业提出更高要求。从技术角度,新质生产力涉及跨技术领域融合,对风险评估定价能力要求更高;从经济角度,重大科技项目投入大、周期长,对风险分散转移要求更高。此外,相关配套保险产品创新供给和高精尖人才保险保障服务有待丰富完善。

未来,在完善科技保险顶层设计上,应探索优化科技风险管理模式,建立共保体、共同体提升承保能力。在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供给方面,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保险创新力度。在搭建行业信息共享平台方面,汇聚政府部门、科技企业和保险公司的信息资源,搭建科技保险信息平台。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