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 2025-11-17 02:42 5149阅读
Ai快讯 一段时间以来,美股市场AI概念成为科技板块主线,推动“科技七巨头”股价突破历史高点,引领美股三大指数连创纪录。随着热潮累积,“AI估值泡沫”争议加剧,投资者情绪在抢占风口与规避风险间波动,美股市场随之震荡。
当前,对“AI泡沫”的担忧蔓延至债市。今年,美国AI领域出现“发债狂潮”,谷歌、Meta、甲骨文等科技巨头在债券市场大规模融资。今年美国人工智能公司发债规模超2000亿美元。9月,甲骨文发行180亿美元债券用于基础设施租赁项目;10月底,Meta发行300亿美元债券,带动美国投资级债券10月发行量创单月纪录;11月初,谷歌母公司Alphabet标售250亿美元债券,其中175亿美元在美国发行,75亿美元在欧洲发行。
AI公司“发债热”的核心驱动力是AI基础设施投资进入密集期。当前AI算力竞赛需要巨额资本支出,美国各大AI公司资本支出预测持续上调,但自由现金流在扣除大规模股票回购和分红后,无法覆盖AI相关资本开支,因此转向债务市场融资。
相较于传统权益融资,发行债券对高速成长的科技公司有一定优势。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尽管美国市场利率偏高,但对科技巨头而言,债券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同时,在美国市场,ROE是重要权益指标,债务融资有助于提高ROE,利于提高估值;股权融资稀释股权,会被市场解读为“管理层认为公司高估”或“资金吃紧”,对股价形成信号。
从发行结果看,市场对这些债券需求强劲。Meta债券发行当日,股价大幅收跌,债券认购额达约1250亿美元,创美国公司债发行最高认购纪录。此前,甲骨文9月发行的债券也获得超额认购。
股债市场反应不同,原因在于股债核心投资逻辑不同。债券市场看重偿债能力,Meta现金流稳定、杠杆低,获债券市场投资者认可;权益市场看重业绩兑现与成长预测,近期美股市场AI盈利转化期长,估值高位波动大,Meta季报不及预期,股价短线承压。
本轮超额认购也是市场对公司实力的认可。Meta、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信用级别高、偿付能力强。在美国资本市场,除风险投资外,高收益债券是科技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补充。特斯拉、甲骨文等科技企业发展初期曾发行高收益债券,如今大多已发展为投资级企业,债券融资的高收益债券特征消退。
然而,巨额融资引发市场对资金压力和资本支出可持续性的担忧。11月11日,巴克莱银行固定收益研究部报告显示,甲骨文为履行AI合同的资本支出远超自由现金流支撑能力,严重依赖外部融资,巴克莱将其债务评级下调至“低配”,并提示其可能沦为BBB - 评级,接近垃圾债门槛。
此前,科技巨头主要依靠自身经营现金流扩张,较少利用债券市场大规模融资,如今这一模式被打破。过去几个月,几家主要超大规模云服务商通过公开和私募市场发行债券总额达1400亿美元,全年发行量有望达1600亿美元。有警告称,人工智能公司未来还需数千亿美元资金,若投资于快速贬值且回报不确定的资产,风险可能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AI泡沫担忧蔓延至债券市场,投资者对这类债券要求更高风险溢价。除甲骨文外,拥有AA评级的Meta和谷歌新发行债券利差显著扩大,美国银行数据显示,该类债券利差已攀升至78个基点,较9月的约50个基点明显扩大。这一趋势反映出Meta、谷歌和甲骨文等公司现金流紧张的前景。
这轮“AI发债潮”可能只是开始。未来几年,美国各大AI公司计划在数据中心建设、芯片研发、应用场景落地等方面持续投入巨额资金,AI驱动的“更长时间、更高水平”债务发行有望成为常态。
不过,密集发债可能出现分化。财务稳健的巨头有望获投资者青睐,以合理成本发债融资;部分财务结构脆弱的企业可能面临融资成本上升甚至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长期以来,美国大型AI公司因内源融资能力强、轻资产结构、偏好股权融资等因素,杠杆水平相对偏低,资本负债率大多低于50%。尽管近期大规模发债推升了杠杆水平,但大部分企业短期内仍有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
当前部分AI公司发行的债券已出现“量升价跌、利差走阔、CDS需求激增”的特征。若后续AI商业化落地速度低于预期、AI产生的收入不足以覆盖利息与折旧、杠杆水平上升触发信用评级下调,当前的高利差可能在未来演化为实质性违约,引发债券领域的“AI泡沫”破裂。
(AI撰文,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