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伊利以品质为目标,科创赋能产业发展

乐居财经 2025-10-26 06:52 6880阅读

Ai快讯 内蒙古呼和浩特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传出消息,“奶牛种用胚胎基因组遗传评估芯片”和“‘高产、抗病、长生产期’功能强化基因组预测芯片”研制成功。这一突破填补了中国奶牛基因芯片检测遗传评估技术空白,缩短选育周期,提高遗传进展效率,推动中国奶业迈向“种源自主”。

中国奶牛年均单产从2000年的2.6吨提升至2024年的9.9吨,规模牧场普遍超11吨。以伊利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乳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以往验证奶牛基因优劣需等下一代奶牛产奶,周期长、效率低。如今通过提取犊牛基因,可完成生产性能、体型外貌等多维度检测,缩短奶牛遗传改良世代间隔。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开展科研项目222项,申请专利146项,攻克奶业种源、智慧养殖、品质检测等领域难题,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呼和浩特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采用智能化养殖技术。奶牛佩戴智能项圈实时采集数据,异常情况可快速预警;物联网传感器调控牛舍温湿度;面部识别技术联动喷淋系统为奶牛增湿降温。智能化改造后,每头奶牛产奶量提高1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带动牧场效益提升12%。今年上半年,伊利合作牧场奶牛日单产同比提升1.66公斤,综合管理成本降低0.31元/公斤,原奶智能物流平台每年降低成本超1000万元。

在伊利挤奶车间,新鲜原奶经密闭管道冷却后直送奶罐车,全程无外界接触。入厂环节,每批次原奶需经过100余项检测。伊利原奶蛋白质、脂肪等指标提升。

在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工厂中控室,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数据采集与实时分析。以配方奶粉为例,1分钟内可完成20多项关键指标检测。生产车间空气经过3层过滤,洁净度达10万级制药级标准,对压差、噪声、温湿度等严格管控,奶粉生产工序在密闭管道中进行。

今年上半年,伊利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增长31.78%。

内蒙古托克托县恒富牧场存栏量1.2万多头,成立之初仅有500头牛。2017年,该牧场与伊利合作,伊利派出技术和服务团队驻场,解决犊牛存活率低、饲养标准不规范等问题,提升牧场单产。同时,伊利为牧场提供超2亿元贷款融资,支持其升级养殖设施、引进优质牛群。如今,恒富牧场日单产较投产之初提升超10公斤,奶牛存栏量增长24倍,牧场数量增至3个。

截至7月31日,伊利累计为14716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达1852.15亿元;组建1000余人的服务团队,每年为合作牧场开展免费现场技术服务帮扶10余万次,带动合作牧场增收160亿元,惠及560万养殖户和农牧民。伊利所有合作牧场已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养殖。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