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 2025-10-24 06:16 6145阅读
Ai快讯 截至2025年9月底,沪深交易所共有5167家上市公司,市值超100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其中,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ESG)报告,披露公司市值占全市场约七成,展现了上市公司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制度体系初步建成
绿色低碳转型潮流下,金融资源配置和制度安排至关重要。2024年4月,新“国九条”提出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在此基础上,中国证监会指导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指引》,标志我国首个系统规范的强制性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建立。
该制度建设有三大亮点:一是强制性与参考性结合,重要指数样本公司等主体强制披露,同时编制指南提供操作指导,初步建成以“交易所指引”为强制底线、“编制指南”为参考规范的制度体系;二是内容实质性显著提升,明确要求披露碳排放等关键量化数据,完善重点议题分析路径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三是配套措施稳步推进,已发布两项具体指南,就多项议题公开征求意见,今年修订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也明确上市公司按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一制度为要素资源向绿色可持续领域集聚提供保障,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升上市公司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扩面提质彰显成效
ESG是全球资本市场焦点议题,遵循“责任投资原则”,引导资本投资和企业经营建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国际实践看,ESG披露从自愿走向强化,标普500公司自愿披露比例从2011年约20%升至2023年超90%。
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为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监管工作提供遵循。在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扩面提质:披露覆盖面持续扩大,2024年近半数公司较系统披露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质量明显提升,多数报告含量化指标,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进步显著;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多数公司建立治理架构、披露战略信息、设定量化目标。这些进展提升了国际认可度,沪深两市约三分之一公司MSCI ESG评级提升,全球领先评级公司占比从零基础升至7.2%。
立足国情循序渐进
健全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是推动可持续投资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制度。我国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走出中国特色之路。
议题设置兼顾国际共识与国情实际,关注全球议题同时考虑我国发展阶段和企业实际,提升A股国际影响力。披露要求坚持适度原则,既与国际主流规则衔接,又对部分难度和争议大的指标妥善安排,预留弹性空间。制度推进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目前仅要求个别重要指数样本公司和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强制披露,监管对强制披露公司加强指导帮扶,鼓励中小企业量力而行。
从披露走向治理
可持续发展披露核心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ESG理念日益融入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这一转变受投资理念变革、利益相关方期望提升、数据与技术进步等因素推动。
然而,披露范围扩大等因素推高了披露成本。专家建议将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鉴证业务纳入资本市场监管体系。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成就显著,国际投资者评价中国企业是坚定行动派和重要贡献者。未来政策将双管齐下,引导上市公司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双碳”目标,完善披露规范,推动实现更均衡、突出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兴业碳金融研究院指出,中国ESG标准时代已至,对上市公司要求正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披露走向治理,建立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将助力上市公司吸引中长期资金,展现责任担当。
(AI撰文,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