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 2025-10-23 06:38 4711阅读
Ai快讯 近年来,山东法院充分发挥破产案件审判职能,坚持“积极救治”和“及时出清”并用,有效促进了企业优胜劣汰、资源优化配置,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了力量。
走进山东烟台的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盒盒水产食品正准备发往各地。很难想象,这家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曾严重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困境。几年前,受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因素影响,东方海洋深陷债务危机,还面临退市风险。
面对这样规模庞大的“病危”企业,烟台市莱山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徐桂霞认为,企业底子还在,有拯救希望。莱山法院前移司法挽救关口,利用预重整机制优势,指导临时管理人在预重整阶段迅速开展招募投资人、清产核资、沟通谈判等工作。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肖彬介绍,当地政府与法院密切配合,经多轮会议沟通确定了预重整方案。此后,重整计划顺利执行,战略投资企业的13.54亿元重整注资在4天内全部到位,东方海洋得以盘活。如今,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总市值从重整前的12亿元提升到50多亿元,1000余名企业职工稳住了,632家债权人及近2万名中小投资者权益也依法得到保障。
山东法院在助力有挽救价值企业脱困的同时,对于既丧失清偿能力又缺乏拯救价值和可能的企业,也及时通过破产清算程序进行全面清理。几年前,东营市的合力车轮股份有限公司深陷困境申请破产。当地政府和法院在联动机制框架下攻克难点,仅用时36天就完成破产财产拍卖。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庭负责人董国华表示,合力车轮虽难以维持,但其先进生产线仍有巨大价值。最终,拥有高铁车轮制造核心技术的山东波鸿轨道交通装备科技公司买下该生产线。这一案件不仅让破产企业顺利“出清”,还让先进生产线得到有效利用,帮助当地引来一条完整的高铁轮轴产业链。如今,波鸿轨交公司已成长为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破产审判工作,有助于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推动资源优化配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意义重大。2023年以来,山东法院通过破产处置化解债务、释放土地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安置职工21.7万人,有力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有效防范化解了区域性风险。
(AI撰文,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