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股市行情

股市动态、上市公司股价行情解析。

三季度港股:中资券商领先,中小券商差异化竞争

乐居财经 2025-10-22 16:02 1.3w阅读

Ai快讯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10月21日港交所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股权融资概况显示,香港市场迎来66只新股,合计融资235亿美元,融资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前三季度新股数量及融资额分别同比上升45%和192%,TMT、新能源、医疗保健及消费行业新股表现活跃,成为推动港股IPO融资额大幅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这一市场环境中,中资券商逐渐成为主导力量。以中金公司(601995)、中信证券(600030)、华泰金控(香港)、中信建投(601066)国际为代表的头部中资机构,在今年以来的港股承销榜上名列前茅。

从承销保荐业务来看,前三季度中资券商表现亮眼且头部效应愈发明显。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IPO保荐排行中,中金公司以328.13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居榜首,保荐数量25起;中信证券(香港)以242.40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居第二,保荐数量18起;华泰金控(香港)、中信建投国际保荐金额也位居前列,分别为164.81亿港元、95.61亿港元。

在IPO承销金额方面,中金公司以340.29亿港元的承销金额稳居榜首,承销数量为32家;中信证券以256.71亿港元的承销金额位居第二,承销家数为28家。华泰金控(香港)、中信建投国际分别以164.81亿港元、95.61亿港元位列第四、第六。

再融资承销方面,中金公司证券承销金额为226.69亿港元,承销数量11起。中信证券(香港)承销金额为195.35亿港元,承销数量18起。国泰君安证券(香港)、华泰金控(香港)承销金额分别为89.45亿港元、39.59亿港元,也排在前10。

“三中一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和华泰证券(601688))在香港市场占据绝对优势。2025年完成吸收合并的国泰海通(601211),在港竞争力同样不容小觑,其在港股衍生品领域表现突出,2025年上半年交易量同比显著增长,位居中资券商第一。此外,国泰海通还积极拓展数字资产服务领域,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开展虚拟资产相关产品的发售、发行与分销业务,并计划向客户分销代币化证券或提供相关意见。

与头部券商形成对比的是,中小券商在港股市场面临较大挑战。由于缺乏强大的客户资源和全链条服务能力,在资源整合、国际化经验和全球分销网络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市场份额逐渐被拉开。

不过,多家中小券商积极在港布局寻求突破。今年4月,东北证券(000686)公告计划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证券业务,注册资本为5亿港元;6月,西部证券(002673)披露拟出资等值10亿元人民币设立全资香港子公司;8月,第一创业(002797)公告拟出资不超过5亿港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作为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在香港设立持牌全资子公司。此外,华安证券(600909)、东吴证券(601555)、国金证券(600109)等多家中小券商宣布增资香港子公司。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表示,港股市场股权融资活动的火热,为中资券商带来多维度利好和战略机遇,能够直接推动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增长,并助推中资券商拓宽国际业务范围。

获得相应业务的牌照是在港开展业务的“通行证”。面对港股市场机遇与严格的监管门槛,中资券商今年以来密集推进牌照布局。6月,国泰君安国际率先取得香港中资券商首张虚拟资产全牌照;7月,国金证券公开表示其香港子公司正积极筹备申请虚拟资产相关交易牌照;9月底,华安证券公告其子公司华安证券(香港)成功获香港证监会核发的“6号牌照”;10月3日,国联民生宣布旗下国联证券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正式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交易权牌照。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指出,香港市场是中资券商“出海”的首选。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实行严格的牌照监管制度。头部机构因布局较早,已形成完整的牌照体系优势;中小机构则需按业务规划逐项申请相应牌照,当前正加速追赶这一必不可少的布局进程。

随着港股市场的持续回暖,中资券商在港承销市场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多。头部券商应继续巩固市场地位,提升全链条服务能力,拓展国际化业务;中小券商则需加强资源整合,提升专业能力,寻求差异化发展,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