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 2025-10-21 03:14 1.1w阅读
Ai快讯 在众多企业为订单发愁之际,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医疗设备企业山外山却逆势上扬,订单排期满满当当。面对上海证券报调研小组,山外山工作人员笑言公司遭遇了“幸福的烦恼”:生产线扩建速度跟不上订单增长,现有产能满负荷运转,提升产能、及时交付订单成为山外山生产及相关核心部门近期攻坚重点。
山外山订单“逆势飘红”的秘诀,藏在董事长高光勇的创业坚守与赛道选择中。高光勇回忆起在辽宁沈阳的经历,为促成合作,他在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里被冻得头皮发麻,还从重庆空运腊梅到东北,并赋诗一首,这份真挚打动了热爱文学的客户,促成了一笔让公司“起死回生”的重要订单。正是凭借攻坚克难的坚韧,高光勇带领山外山打破国外垄断,市占率快速增长,稳居中国血液净化设备领域龙头地位,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光勇的人生与山外山的发展,跨越了三重关键高峰:从重庆巴南大山深处磨砺出坚韧底色,在重庆扎稳创业根基,再将市场版图拓展至全国,如今正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高光勇出生于重庆巴南的小山村,是村里首位大学生,是地道的“山卡卡娃儿”。他5岁干农活,12岁学会耕田,15岁忙“打谷子”,农闲还帮人做工贴补家用。为攒学费,他到长江码头挑煤炭勤工俭学,既要养活自己、交学费,还要供弟弟读书。即便如此,他仍未放弃学业,本科机械制造专业学习之余,自考获得工业会计第二专业学位。毕业后,他拒绝“铁饭碗”,进入重庆一家工业企业,只为学习国外企业管理理念,立志成为企业家。
一场悲剧让高光勇投身血透领域。老家三人中毒,因无血透机未能获救,而进口血透机治疗一次花费高达3万元。他发出“中国能造火箭卫星,为什么造不出一台平价的血透机”的疑问,凭借机械制造背景,自学专利法,画设计图,2000年成功申请专利,2001年山外山正式成立。
创业之路困难重重。血透机技术门槛高、监管严,国外品牌垄断市场并打压国产企业,研发投入高昂。高光勇投入全部积蓄,甚至抵押房子。2006年,公司陷入困境,连续三月发不出工资,多名高管和中层干部离职,银行也拒绝贷款。但高光勇没有放弃,创新提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找保险公司担保,联系媒体报道,向市政府汇报,最终拿到重庆首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500万元。山外山挺过难关,2006年推出中国首台在线式血液透析滤过机SWS - 4000,填补国产高端血液净化设备领域空白。
2010年起,山外山血透机获市场广泛认可。2011年,攻克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年来,建立了多个科技创新平台。2020年完成全产业链布局,2022年登陆科创板,巩固“国产第一品牌”地位。如今,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山外山血液净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加快建设,有望年底投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30亿元。
当下,山外山聚焦血液净化设备与耗材双引擎发展战略,同步重视国内外市场。核心业务血液净化设备中标规模持续攀升,占据近七成营收;自产耗材快速放量贡献增量;出口业务高增打开新空间。2025年上半年,在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和血液透析机设备中标品牌中,山外山在国产自主品牌中占比均位列第一。今年上半年,自产耗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90%,获得7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基本完成自产血液净化耗材全线布局,加大在多学科血液净化耗材的研发力度。
海外市场成为山外山重要利润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总营收的24.30%。公司研发团队坚持自主创新,作为主要参与人起草三项国家标准和五项行业标准,已获发明专利62项。
对于未来,高光勇满怀信心,他表示要“打造全球一流血液净化品牌,造福全世界肾脏病及危重症患者”。
(AI撰文,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