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厦门港务数智改革,构建港口新质生产力

乐居财经 2025-10-20 04:30 1.1w阅读

Ai快讯 厦门港,作为自古以来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历经岁月变迁,如今已旧貌换新颜,在改革创新、资本运作、管理协同以及绿色智能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对厦门市经济的贡献作用日益凸显。


历史底蕴与改革创新

宋朝时期,厦门港作为泉州大港的外围辅助港,设有五通、东渡两处官渡;元朝时设立嘉禾千户所,初步建立军港地位;清朝则成为“通九译之番邦”“远近贸易之都会”,与30多个东西洋国家和地区有往来。这种古今熔铸、中外交融的历史,孕育出厦门包容会通的气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多年前,厦门率先在全国出台税利分流措施,被称为“放水养鱼”。厦门港成为首批受益的国有企业之一,改革第一年港务局就盈利2000多万元,没过几年盈利达7亿多元。2004年,厦门港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将港口资产与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的收费权进行置换,实现港口业务部分上市;2005年,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在H股上市,成为内地首家赴港上市的港口企业,实现了“H控A”的公司结构,优化了资产配置,促进了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


市场运作与效益提升

厦门港是全国第一家政企分设的港口企业。自1998年推向市场以来,不断优化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员工考核激励机制与业绩挂钩,提升了企业效益,实现良性循环。以拖轮公司为例,通过拓展业务至多个地区,近年来利润从八九千万元增长到1.4亿元,员工年薪与业绩强相关。

凭借独特的外贸基因,厦门以全省1.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7的地区GDP、1/4的税收和近1/2的外贸进出口额,成为全国外贸进出口二十强城市之一,连续15年外贸依存度超100%。截至今年9月底,“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达148条,通达48个国家的150座港口,全国144条“丝路海运”命名集装箱航线累计开行超2.1万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2480万标箱;2条散杂货特色航线开行497艘次,吞吐量约2959万吨,贸易额达275亿元。


重大资产重组与管理协同

厦门港务是福建港口集团旗下唯一港口上市平台。日前,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控股股东国际港务购买其持有的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70%股权,交易价格约61.78亿元,并计划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不变。

集装箱码头集团主营集装箱码头装卸与堆存业务,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分别为5.67亿元和1.54亿元。此次资产注入将完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推动其从单一的散杂货码头运营商转型为涵盖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及综合供应链的现代港口物流服务商,提升业绩和市值。8月21日,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福建省国资委原则同意批复;9月12日,相关议案在临时股东大会顺利表决通过,进入监管审核及注册流程。


绿色智能发展与创新实践

今年7月,厦门港海润码头创下40吨级储能集装箱单批次出口数量之最,企业的获得感折射出构建港口新质生产力的“含金量”。

在智能化方面,2006年启动的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项目,实现单证无纸化与电子化,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小提单电子化追踪,入选原交通部智慧港口示范项目,促进了港口智能化升级。厦门港海润码头采用5G + 北斗 + 激光导航技术,在不停工不停产情况下将传统码头改造成智能码头,为传统港口转型升级提供“厦门方案”。此外,厦门港务首创集装箱智能理货系统,实现船边理货业务的跨越。

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厦门港务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编制相关规划,加大纯电动牵引车、新能源动力拖轮等新型节能减排技术在港口场景的应用。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投资上亿元用于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未来还将持续加大在数智化与低碳转型上的投入。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