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国内eSIM手机商用破冰,运营商迈向“无卡”时代

乐居财经 2025-10-20 03:04 1.1w阅读

Ai快讯 近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宣布已正式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并在国内31个省区市正式上市推广eSIM手机业务。这不仅意味着我国通信服务运营商eSIM业务重启,也标志着我国eSIM手机业务首次商用于手机领域,手机等终端“无卡”时代渐行渐近。

SIM卡是手机通信时的“身份证”及钥匙,目前全球手机普遍采用需插入专用卡槽的实体SIM卡。而eSIM卡采用嵌入式设计,直接焊接在设备主板上,通过网络下载方式写入用户数据,实现与实体SIM卡一样的功能。eSIM卡体积仅为实体SIM卡三分之一,不仅可降低设备成本、体积与重量,还能方便用户携号转网,且可广泛应用于多终端多场景领域,有利于加速万物互联时代到来。

早在2018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相继启动eSIM业务,但当时仅支持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不支持手机终端。2023年,三大运营商暂停受理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及独立eSIM卡办理申请。此次重启,我国紧跟欧美市场的探索步伐,推动eSIM手机业务商用破冰。

随着我国市场加入eSIM手机业务,全球eSIM发展按下加速键。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2025年底全球将有约10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长至70亿,占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3/4。欧盟规定自2026年起智能手机需逐步淘汰实体卡槽,2022年苹果美版iPhone 14系列全面取消实体SIM卡。在中国市场,苹果近日开售仅支持eSIM卡的iPhone Air,成为eSIM普及的重要推动者。其他厂商也快速跟进,OPPO于10月16日晚推出支持eSIM使用的手机OPPO Find X9 Pro卫星通信版,vivo、荣耀、华为等也有相关计划。目前国内率先支持eSIM的手机均为高端旗舰机型,短期eSIM可能为手机企业高端机型差异化竞争增添卖点。

多位专业人士认为,eSIM将分阶段替代实体卡,“无卡化”趋势不可逆。2025 - 2026年由旗舰机型和IoT设备驱动,2028年前后随着中低端机型普及、6G网络商用,eSIM将成为绝对主流。不过,此前eSIM在国内推行进程缓慢,技术成熟度不足导致安全事件频发。此次重启前,运营商已联合制定行业规范。体验方面,目前运营商暂不开放eSIM手机线上办理方式,线下需持eSIM手机、身份证到营业厅办理。在欧美市场,运营商对eSIM的支持碎片化,许多主要网络仍不支持或部署不成熟,影响了消费者信任,eSIM激活情况高度分化,用户采用率仍非主流。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目前eSIM产业链核心参与者包括紫光国微汇顶科技、东信和平、新恒汇等。其中,紫光国微是中国SIM卡芯片市场领导者之一,占据高达60% - 70%市场份额,在eSIM时代延续领先地位,新恒汇专注于eSIM芯片封测环节。

尽管eSIM业务发展潜力巨大,但当前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层面,安全性至关重要;市场推广方面,消费者认知度和接受度有待提高,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业务标准和互联互通存在问题。eSIM普及将倒逼通信运营商从“卖卡”到“卖服务”转型,加剧竞争压力,促使运营商优化资费与服务以留住用户,同时加重安全责任,需构建更严密的安全防护体系。例如,美国运营商T - Mobile推出先试后买模式,其他主要运营商也纷纷跟进,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