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 2025-10-18 05:59 1.3w阅读
Ai快讯 近日,记者来到广州港南沙粮食通用码头,只见高耸的粮食筒仓林立,往来船舶川流不息。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南沙粮食通用码头分公司总经理和海宁介绍,目前码头港区拥有19个现代化泊位,粮食年装卸吞吐量超2000万吨,国产单个浅圆仓每小时粮食出仓能力达2000吨。南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大型化、专业化的粮食码头,也是华南地区粮食集散枢纽,运得快、卸得快是其鲜明标签。
南沙港能实现高效运营,背后离不开中粮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的硬核支撑。在卸船码头,7万吨至10万吨级“巨无霸”泊位每小时综合接卸能力达8000吨;无损多点卸粮装置、自清式低破损提升机等设备的应用,解决了粮食运输效率与损耗难题;六面主动控温技术、自主控温式智能立体储粮技术,确保粮仓内温度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下。
在长达3500公里的北粮南运运输线上,粮食运输需经铁路、海运等多种方式,还涉及多次中转,这难免出现堵点,如粮食损耗与质变、运输成本高以及季节性集中运输压力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高效协同的多式联运体系。
为此,中粮科工积极开展粮食物流多式联运高效衔接装备研发,提供从技术研发到落地示范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中粮科工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涛表示,高效的粮食联运不仅能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生产效率,还对节粮减损、助力乡村振兴以及推动传统粮食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在基础设施升级与信息化赋能后,粮食流通将从被动调配走向主动配置、精细管理,支撑更高水准的粮食保障,提升农业附加值。
中粮科工项目负责人胡亚民称,提效要打通粮运“微循环”。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大运量循环式管链输送机,能依循各类粮仓结构蜿蜒而行,实现多场景多仓型应用,提升末端节点周转效率,让粮食在仓与车、车与船之间流转更流畅,打通粮运体系“最后一公里”堵点。过去传统楼房仓作业依赖人工配合移动皮带机,如今通过管链机提效,粮食出仓后可无缝对接下一程运输,实现高效、清洁、连贯的粮食物流闭环。
港口是保障粮食供应链畅通的重要节点。为满足大规模、高效率的联运中转需求,中粮科工积极推动高效物流设备应用以及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和海宁介绍,过去卸船作业需投入不少人手,如今只需两名工作人员在屏幕前远程操控,港口整体效率提升20%,还能实现与腹地铁路站场、公路货运信息的实时联动,为优化港口联运路径、提升全程效率提供决策支持。
目前,中粮科工以科技创新赋能粮食联运体系,已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工艺创新再到装备配套支撑的完整技术闭环。陈涛表示,未来公司将坚持需求牵引、市场导向、产研结合,不断突破发展瓶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AI撰文,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