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钢铁业绿色转型与产能优化稳基本盘

乐居财经 2025-10-18 04:10 1.2w阅读

Ai快讯 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方案》),为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近年来,钢铁行业持续下行,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问题。不过,行业也呈现出诸多积极变化,为未来两年的稳健增长打下基础。

《方案》明确,今明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下称“信息标准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向好态势不断稳固,钢铁行业提质升级不断加快,未来两年实现这一目标,行业信心很足。2025年钢铁消费需求虽仍在下降,但供应端压减规模更大,优化了供需关系。同时,原料成本下降,铁矿石价格同比下降,焦炭整体低位运行,成本降幅大于钢材价格降幅,释放了盈利空间。此外,“两新”政策带来超1400万吨粗钢增量需求,支撑行业稳定发展。早在2025年元旦过后,信息标准院就预测当年钢铁企业盈利不低于2024年,如今行业走势与预判高度吻合。

“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指出,本轮行业“稳增长”侧重“效益平稳与回升”,体现在工业增加值提升而非销售规模扩张。要实现这一目标,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避免无序竞争,扩大有效需求,推进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结构方面,2024年是中国钢铁品种结构的转折年。中厚宽钢带产量突破2亿吨,首次超过钢筋成为产量最高的钢材品种,钢筋产量跌破2亿吨。建筑用钢与工业用钢占比首次实现“五五开”,这是房地产行业调整与工业升级共同推动的结果。河北、山东、江苏等传统建筑用钢集中地区正逐步退出螺纹钢产线,新建板材等工业用钢材生产线。徐向春认为,普通钢材需求占比下降是长期趋势,但短期内无需过度悲观,未来10年钢铁总需求将基本保持稳定。信息标准院预测,未来中国粗钢产量将逐步回落,2030年预计降至8.8亿吨,2035年为8.2亿吨,2050年仍将在6亿吨以上,产量下降是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中国钢铁将从“规模领先”转向“质量引领”。

技术上,中国钢铁早已突破“卡脖子”难题,航母甲板钢、特种用钢等高端产品相继落地,部分产品全球领跑。截至2025年,全球首发钢铁产品排名前五位的钢铁企业已累计发布153种新品。张龙强表示,中国已进入钢铁强国序列,部分小众高端钢材仍需进口是性价比考量和市场规律使然。

环保上,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上成效显著,中国钢铁的环保排放水平居全球之首,标准要求严于其他国家。中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过程)吨钢投入达474元,改造后吨钢运行成本达218元。按照目标,2025年底前要完成80%以上产能的超低排放改造,目前看能够实现,形成了“环保促发展、发展反哺环保”的良性循环。

为适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下的钢铁需求变化,一批钢铁企业积极转型。沙钢早于10年前布局板材生产,成功从建筑钢材向制造业用钢转型;华菱钢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与内部管理改革,产品适配制造业高端化需求,经营业绩降幅远低于同行;南钢股份重视研发投入,高毛利产品占比增多,盈利能力出色。此外,国内钢铁企业还积极拥抱AI,宝钢股份2025年上半年新增AI场景落地超150个,关键工序AI覆盖率突破85%,工序优化累计降本超2.3亿元。徐向春表示,AI对钢铁行业助力明显,相关技术已出口到海外。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