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 2025-10-11 06:57 5206阅读
Ai快讯 在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一台交叉带分拣机高速运转,载着包裹的分拣小车沿着环形轨道精准穿梭,不到1秒就能完成一件包裹的识别与分拣。旁边智能仓储示范区里,40米高的堆垛机如钢铁巨人般上下起落,龙门机器人与AGV(自动导向车)默契配合,实现物料无缝转运。这些高效运转的智能装备,是科捷智能深耕物流与制造业自动化领域的成果。
科捷智能是位于青岛高新区,聚焦智能物流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产品交叉带分拣机、摆轮分拣机、堆垛机等,已成为智能仓储领域的关键装备。企业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围绕国际化、模块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四化”战略全面布局,力争成为全球智能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
电商与快递行业爆发式增长,分拣环节曾长期受“人工天花板”制约。传统人工分拣效率低、差错率高,“618”“双11”等高峰期,海量包裹让分拣中心不堪重负。科捷智能敏锐捕捉痛点,率先推出交叉带分拣机与摆轮分拣机产品。研发总监孙袁介绍,这些设备每小时能实现2万件以上的分拣效率,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可24小时连续运转,能完全替代传统人工分拣,大幅提升作业效率。物流高峰期,每台设备每小时可处理数万件包裹,相当于数十名工人的工作量,单日处理量突破百万件,破解了“爆仓”难题。
不过,技术跃升并非易事。在摆轮分拣机研发中,分拣效率不稳定是关键问题。研发团队经多次测试,发现摆轮的卡件和货物失速影响分拣效果,保证摆轮运输平面精度和缝隙一致性、减少空白区域很关键。基于此,团队对支架和圆盖冲压开模,保证核心零部件加工和组装精度,将轮子和圆盖缝隙稳定在1毫米至1.5毫米之间。为解决效率问题,制定单个伺服电机控制单排模组方案,研发出7200PPH(每小时产能)效率的超高速摆轮分拣机,突破效率极限。速度提升的同时错分率上升,专项研发组通过算法优化及引入漏缆通信技术,确保主控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车载PLC实时数据交互,使响应时间小于10毫秒,丢包率小于万分之一,解决了错分风险。
在制造业智能仓储领域,科捷智能的堆垛机、多层穿梭车、托盘四向车与龙门机器人,成为众多企业智能化改造的首选装备。堆垛机立柱长度增加到40米时,焊接变形问题成为瓶颈,影响堆垛机性能和稳定性。专项团队经过一年技术攻坚,成功研发出国内40米级双立柱重载高位堆垛机,应用于多个大型物流枢纽,帮助客户在相同面积内提升50%的存储量,打破“高度即精度瓶颈”。
控制柜3D设计与标准化应用也曾是难题。传统模式下,控制柜设计存在器件排布随意、配线依赖经验等问题,错线率高、质量波动大,且依赖高级电装工程师,限制规模复制。科捷智能专项小组历时10个月攻克难关,技术突破后,普通工人按图操作就能完成配线,错线率从5%降至0.1%以下,生产效率提升3倍,让控制柜生产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为全球化交付奠定基础。
此外,针对制造业仓储空间利用率低、产线与仓储衔接不畅等问题,科捷智能研发出WMS(仓储管理系统)与WCS(仓库控制系统),实现WMS/WCS与MES(产线系统)深度集成,打通“仓—产”链路,使信息流与物流无缝对接。这套自主研发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驱动仓储空间利用率提升30%、生产效率提高25%,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基础保障。
在市场竞争中,科捷智能战略布局清晰。模块化战略方面,以摆轮分拣机为例,提升内部模组及部套通用性与互换性,实现由ETO(按单设计)向CTO(按单配置)业务模式转型;堆垛机领域从零件级通用化延伸至部套级参数化设计,标准模块可实现70%以上的产品复用,交付周期比行业平均水平缩短30%。
数字化战略是智能化升级核心。企业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破信息壁垒,智能工厂实现生产数据实时监控、设备远程运维等功能,生产效率提升25%,能源消耗降低18%。
国际化战略是拓展全球市场的重要举措。目前,企业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交付超1000个集成类项目,形成全球化网络。在锂电材料、轮胎制造等领域打造多个标杆项目,如在东南亚某轮胎工厂,智能仓储系统帮助客户将生产周期缩短15天,仓储成本降低20%。
如今,科捷智能正以坚实步伐在智能装备领域前行。供应链中心副总监孙乐乐表示,企业将继续深耕技术、聚焦需求,以硬核技术为笔,在产业升级蓝图上书写更多“中国智造”新篇章。
(AI撰文,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