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经 2025-09-17 06:50 6.6w阅读
Ai快讯 2025年,在天津港畔的中粮佳悦码头,金黄色豆流倾泻入仓,全封闭自动化输送链高效运转,一颗大豆从船舱仅8分钟即可入罐,8小时就能产出食用油送上百姓餐桌。这一高效产业链,正是“十四五”以来央企积极践行“大食物观”、重塑中国人餐桌供应链的生动写照。
构建食品健康新生态
当下,健康饮食备受关注,央企在从“一滴油”到“一枚蛋”的领域,以技术创新和全链管控助力国民吃得更好、更健康。
在食用油行业,过度精炼曾导致营养素大量流失。中粮研发团队主导技术攻关,构建基于绿色柔性适度加工的食用油品质调控关键技术体系,精准调控精炼工艺参数,攻克保留营养素难题。该技术使植物甾醇保留率提升至90%以上,维生素E保留率超95%,已广泛应用于福临门等多款产品,助力“营养家”系列新品开发,相关成果获多项国际领先认证。
华润万家在优质蛋白供应端发力。其自有品牌“润家”鸡蛋生态养殖基地,蛋鸡生活在智能化“公寓”,温度、湿度、光照由传感器实时监控,喂料等环节全程自动化。华润万家还携手合作伙伴建立全产业链管控体系,贯穿饲料采购到蛋品加工全过程。自2025年华润万家 - 正大鲜鸡蛋养殖基地授牌后,“润家”系列鸡蛋半年销售额超去年全年。华润万家将持续加大优质产品基地挖掘和产品开发力度,联合多个知名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可靠的优质蛋白。业内专家认为,央企正从源头推动国人膳食结构向更健康、更多元方向升级。
共绘水产养殖新图景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以创新实践解决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的问题。新疆多地海鲜养殖迎来丰收,稳定的电力保障是关键。在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曾经以水稻种植和放牧为主的土地上,如今有3620亩养殖水域。蟹虾养殖各环节都离不开电,国网伊犁伊河供电公司积极服务产业转型,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增容接电,实施“一对一”台区经理服务和24小时响应机制。近年来累计投资630余万元,新建线路、新增配电变压器,使智能设备远程调控增氧与灌溉,无人机精准投料,蟹苗成活率稳定在92%。
在离岸海面,中交集团建设者打造的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拥有12个养殖舱、近8万立方米养殖空间。该船运用水体自然交换技术,配备智慧大脑2.0系统,精准模拟海洋生态循环,自动寻找最佳水域,实现“准野生”环境喂养。还配备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每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5000棵树。该船计划今年11月交付使用,养殖年产量高达5000吨,将成为大湾区“吃鱼自由”的重要来源。央企以电力赋能、科技领航,绘就中国水产养殖新图景,高效、低碳、可持续的“蓝色粮仓”时代正在到来。
引领膳食升级新浪潮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进口食品成为国人“餐桌新宠”,央企凭借全球化布局与供应链掌控能力推动“舌尖上的升级”。
国机集团国机海南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海南自贸港优势,将智利车厘子等优质农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今年与智利合作方再次签署车厘子进口合同,预计进口500吨满足2026年春节市场供应。自2023年拓展智利车厘子进口业务以来,已累计完成销售量约380吨。
中粮集团依托全球产业链,推进“买全球,卖全球”。引入优质农产品,研发生产亚麻籽油等高端健康油脂,还成功实现洪都拉斯白虾等新品类首次进口,推动多种优质生鲜以更优供应链和价格直达消费者。同时,中粮以“懂中国味-做中粮味-卖家乡味”理念推出的风味菜籽油、花生油获得海外餐厅喜爱。目前,中粮集团年经营农粮总量超1.8亿吨,成为畅通全球农粮供应链的关键力量。
从田间到餐桌的精细化管理,到全球化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央企正锻造新消费活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稳健动能。
(AI撰文,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