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银行

追踪银行行业动态。

存贷总量居常州同业前列 江南农商银行稳健底气何来

东方财富 2025-09-04 07:00 1.2w阅读

  提起江苏农信,作为全国首家地市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江南农商银行始终是绕不开的样本。

  翻开其2025年上半年经营成绩单,一组核心数据清晰勾勒出地方法人银行的稳健底色:截至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4628.2亿元,较年初增加381亿元,增幅为9%;各项贷款余额3809.3亿元,较年初增加106.7亿元,增幅为2.9%;存贷款总量继续稳居常州市同业首位。上半年,江南农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0.2%;净利润为25.4亿元,同比增长1.6%,在宏观经济承压背景下,交出了一份“规模稳增、效益向好”的答卷。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行经营发展并非“粗放扩张”——截至6月末,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近八成,且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量增、质优、结构优”特征凸显。

  支撑其存贷领跑、资产质量稳步优化的底气究竟来自何处?答案藏在对小微客群的深耕细作中,更藏在代代相传的“背包精神”“铁脚板精神”里。

  存贷领跑

  作为扎根常州十余载的地方法人银行,江南农商银行的经营轨迹始终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2025年上半年,其核心经营指标的“稳”与“进”,不仅印证了自身的风控能力,更体现了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定力。

  从规模维度看,存贷款总量的“常州第一”地位持续巩固。截至6月末,该行各项存款规模突破4600亿元,贷款规模突破3800亿元,这一体量在常州处于同业首位。

  更关键的是,存款增长为信贷投放提供了充足“弹药”——上半年381亿元的存款增量,直接支撑了106.7亿元的新增贷款投放,且贷款投向精准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母公司口径)27.3%,批发和零售业占比17.1%,两大行业合计贷款投放占比超四成,与常州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高度契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领域贷款占比也均超7%,形成“覆盖重点、兼顾民生”的投放格局。

  从质量维度看,资产质量的双向优化为稳健性加码。上半年,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8.7亿元,不良率为1.28%,较年初微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32.9%,较年初提升3.2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这种“不良降、拨备升”的态势,与信贷结构的“小额分散”策略密切相关——截至6月末,该行大额贷款占比29.9%;票贷比为14.7%,符合监管要求,通过“做小做散”降低了单一客户违约对整体资产质量的冲击。

  从效益维度看,营收利润的稳增长彰显经营韧性。尽管受贷款利率下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但该行上半年营业收入仍实现同比增长,净利润增幅为1.6%。

  利润增长的背后,是增收节支与结构优化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压缩中间业务成本,实现成本收入比稳步下降;另一方面,优化收入结构,挖掘新的盈利增长点。上半年,江南农商银行密切关注市场变动,拓展多元化交易边界,金融市场业务实现净收入18亿元。

  小微贷款成增长引擎

  如果说存贷总量是江南农商银行的骨架,那么小微贷款就是支撑骨架的毛细血管。2025年上半年,该行小微贷款业务的量增质优,不仅为3809.3亿元的贷款总额贡献了增量,更通过“链属授信+行业深耕”的双路径,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

  从规模贡献看,小微贷款是贷款增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2024年1月,江南农商银行恢复组建的小微贷款事业部,同年3月正式展业后,在2025年上半年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截至6月末,该事业部共完成授信2107户,授信金额22.3亿元,户均106万元;用信1845户,用信余额18亿元,户均97.7万元。

  团队的“铁脚板”是拓客关键:上半年小微贷款事业部业务团队累计电话营销81409户、实地陌拜51902户;常熟团队用信余额净增6752万元、张家港团队净增5595万元,靠“地毯式”走访打开了区域市场。

  更关键的是,事业部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与全行“阳光贷”“融E链”等普惠产品形成合力:截至上半年末,“阳光贷”余额增至216.3亿元,较年初多增30.3亿元;供应链金融模式更以核心企业为纽带,链上企业新增用信2530户,新增用信63.2亿元,其中49亿元源自于此前未合作过的新客户。从专业团队到全产品覆盖,小微客群真正成了信贷增长的“稳定器”。

  光有规模还不够,小微贷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精准滴灌”。

  在供应链场景中,通过核心企业以大带小破解了链属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东风农机的产品涵盖拖拉机、插秧机等,拥有100多家上游零配件供应商及数百家下游经销商。江南农商银行依托融E链,为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目前已准入该产业链企业79家,覆盖常州、苏州等地,新增用信客户24户、贷款2.15亿元。截至今年5月末,江南农商银行通过“融E链”共认定核心企业超5000家,链属准入企业超9万家,实现链上企业新增用信8460家,用信余额达230余亿元。

  在特色行业场景中,“一行业一方案”的深耕更显温度。为支持乡旅产业发展,江南农商银行推出“乡旅E贷”,面向从事各类乡村旅游有关产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经营主体,并配套农担贷、快抵贷等多种贷款产品,覆盖客户群体广、产品利率低、额度及担保方式多样。

  “背包精神”打通小微融资“最后一公里”

  小微贷款能实现量增质优,绝非偶然,背后是江南农商银行将“背包精神”“铁脚板精神”融入服务全流程——从贷前摸排到贷中办理,再到贷后跟进,每一步都靠“脚”对接需求,用“贴地”服务化解堵点,打通小微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对小微客户而言,“缺抵押、缺数据”是融资难点;对银行而言,“信息不对称”是风控痛点。江南农商银行的解法很实在:不靠纸上数据做判断,而是让客户经理带着调查清单、移动设备跑出去,用“铁脚板”核实真人、真事、真交易。

  上半年,赣榆团队发现渔船行业客户存在休渔期资金需求,向总部汇报后,到达赣榆开展渔船业客户走访和行业调研,形成内部行业分析报告,上半年对赣榆相关行业客户授信审批通过45笔,授信金额2185万元。

  解决了“敢贷”的顾虑,小微客户更关心“快贷”的效率——毕竟对小微企业而言,资金周转的“时效性”往往比“额度”更关键。

  江南农商银行的应对,是把“银行柜台”装进客户经理的“背包”,让服务跟着客户走。例如,持续推进“云信贷”系统建设,过去1-2天的贷款全流程,现在最快2小时就能完成;今年春茶季,溧阳白茶种植户方师傅面临新茶采摘等较大资金需求,通过客户经理移动设备当场额度测算,获得“阳光贷”30万元备货资金。

  有急迫需求的小微企业可享上门服务。某电气设备公司因订单预付款需后天到账、其他贷款流程要两周而求助江南农商银行,该行某支行行长接到电话后启动应急响应,当晚沟通次日上门事宜,第二天工作人员即上门完成尽调与授信审批。

  让银行愿贷、客户愿合作的关键在于“背包精神”没有止步于放款,而是延伸到了贷后的每一次跟进。江南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从来不是“一放了之”,而是定期带着需求清单“回头看”:走访制造业小微企业时,江南农商银行发现企业有设备更新计划,就推荐“专精特新贷”,该产品上半年末余额达17.6亿元,增幅为67.2%;持续推进“阳光贷”,联动融E链评议与阳光贷整场评议,6月末已完成核心企业整场评议1145户,预授信24.5亿元,让农户有资金需求时随用随贷。

  从存贷领跑常州,到小微贷款靠“铁脚板”撑起增量,再到“背包精神”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江南农商银行的稳健底气,本质是“扎根地方、服务小微”的定位底气,用一代代传承的“背包精神”,把金融活水送到小微企业的厂房里、农户的田埂上、商户的摊位前。

来源:东方财富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