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银行

追踪银行行业动态。

江南农商银行存贷领先,稳健底气何来?

东方财富 2025-09-04 06:55 5.0w阅读

Ai快讯 在金融领域,江南农商银行作为全国首家地市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在江苏农信体系中是备受瞩目的样本。翻开其 2025 年上半年经营成绩单,一组组核心数据展现出地方法人银行的稳健底色。

截至 6 月末,江南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 4628.2 亿元,较年初增加 381 亿元,增幅为 9%;各项贷款余额 3809.3 亿元,较年初增加 106.7 亿元,增幅为 2.9%,存贷款总量继续稳居常州市同业首位。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 65.7 亿元,同比增长 0.2%;净利润为 25.4 亿元,同比增长 1.6%,在宏观经济承压背景下,交出了一份“规模稳增、效益向好”的答卷。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行经营并非“粗放扩张”,截至 6 月末,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近八成,且有进一步提升趋势,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量增、质优、结构优”特征凸显。

江南农商银行的经营轨迹始终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其核心经营指标的“稳”与“进”,不仅印证了自身的风控能力,更体现了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定力。

从规模维度看,存贷款总量的“常州第一”地位持续巩固。截至 6 月末,存款规模突破 4600 亿元,贷款规模突破 3800 亿元。上半年 381 亿元的存款增量,为 106.7 亿元的新增贷款投放提供了充足支撑,且贷款投向精准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母公司口径)27.3%,批发和零售业占比 17.1%,两大行业合计贷款投放占比超四成,与常州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高度契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领域贷款占比也均超 7%,形成“覆盖重点、兼顾民生”的投放格局。

从质量维度看,资产质量双向优化为稳健性加码。上半年,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 48.7 亿元,不良率为 1.28%,较年初微降 0.02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 232.9%,较年初提升 3.2 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这种“不良降、拨备升”的态势,与信贷结构的“小额分散”策略密切相关,截至 6 月末,大额贷款占比 29.9%;票贷比为 14.7%,符合监管要求,通过“做小做散”降低了单一客户违约对整体资产质量的冲击。

从效益维度看,营收利润的稳增长彰显经营韧性。尽管受贷款利率下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但上半年营业收入仍实现同比增长,净利润增幅为 1.6%。利润增长得益于增收节支与结构优化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压缩中间业务成本,实现成本收入比稳步下降;另一方面,优化收入结构,挖掘新的盈利增长点,上半年金融市场业务实现净收入 18 亿元。

如果说存贷总量是江南农商银行的骨架,那么小微贷款就是支撑骨架的毛细血管。2025 年上半年,该行小微贷款业务量增质优,为 3809.3 亿元的贷款总额贡献了增量,更通过“链属授信 + 行业深耕”的双路径,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

从规模贡献看,小微贷款是贷款增量的重要来源之一。2024 年 1 月恢复组建的小微贷款事业部,同年 3 月正式展业后,在 2025 年上半年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截至 6 月末,该事业部共完成授信 2107 户,授信金额 22.3 亿元,户均 106 万元;用信 1845 户,用信余额 18 亿元,户均 97.7 万元。团队的“铁脚板”是拓客关键,上半年小微贷款事业部业务团队累计电话营销 81409 户、实地陌拜 51902 户;常熟团队用信余额净增 6752 万元、张家港团队净增 5595 万元,靠“地毯式”走访打开了区域市场。事业部还与全行“阳光贷”“融 E 链”等普惠产品形成合力,截至上半年末,“阳光贷”余额增至 216.3 亿元,较年初多增 30.3 亿元;供应链金融模式以核心企业为纽带,链上企业新增用信 2530 户,新增用信 63.2 亿元,其中 49 亿元源自于此前未合作过的新客户。

小微贷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精准滴灌”。在供应链场景中,通过核心企业以大带小破解了链属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如江南农商银行依托融 E 链,为东风农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目前已准入该产业链企业 79 家,覆盖常州、苏州等地,新增用信客户 24 户、贷款 2.15 亿元。截至今年 5 月末,通过“融 E 链”共认定核心企业超 5000 家,链属准入企业超 9 万家,实现链上企业新增用信 8460 家,用信余额达 230 余亿元。在特色行业场景中,“一行业一方案”的深耕更显温度,为支持乡旅产业发展,推出“乡旅 E 贷”,面向从事各类乡村旅游有关产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经营主体,并配套农担贷、快抵贷等多种贷款产品,覆盖客户群体广、产品利率低、额度及担保方式多样。

小微贷款能实现量增质优,背后是江南农商银行将“背包精神”“铁脚板精神”融入服务全流程。从贷前摸排到贷中办理,再到贷后跟进,每一步都靠“脚”对接需求,用“贴地”服务化解堵点,打通小微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对小微客户而言,“缺抵押、缺数据”是融资难点;对银行而言,“信息不对称”是风控痛点。江南农商银行让客户经理带着调查清单、移动设备跑出去,用“铁脚板”核实真人、真事、真交易。上半年,赣榆团队发现渔船行业客户存在休渔期资金需求,向总部汇报后,到达赣榆开展渔船业客户走访和行业调研,形成内部行业分析报告,上半年对赣榆相关行业客户授信审批通过 45 笔,授信金额 2185 万元。

解决了“敢贷”的顾虑,小微客户更关心“快贷”的效率。江南农商银行把“银行柜台”装进客户经理的“背包”,让服务跟着客户走。持续推进“云信贷”系统建设,过去 1 - 2 天的贷款全流程,现在最快 2 小时就能完成。今年春茶季,溧阳白茶种植户方师傅通过客户经理移动设备当场额度测算,获得“阳光贷”30 万元备货资金。有急迫需求的小微企业可享上门服务,某电气设备公司因订单预付款需后天到账、其他贷款流程要两周而求助,该行某支行行长接到电话后启动应急响应,当晚沟通次日上门事宜,第二天工作人员即上门完成尽调与授信审批。

“背包精神”还延伸到了贷后的每一次跟进。江南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定期带着需求清单“回头看”,走访制造业小微企业时,发现企业有设备更新计划,就推荐“专精特新贷”,该产品上半年末余额达 17.6 亿元,增幅为 67.2%;持续推进“阳光贷”,联动融 E 链评议与阳光贷整场评议,6 月末已完成核心企业整场评议 1145 户,预授信 24.5 亿元,让农户有资金需求时随用随贷。

从存贷领跑常州,到小微贷款靠“铁脚板”撑起增量,再到“背包精神”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江南农商银行的稳健底气,本质是“扎根地方、服务小微”的定位底气,用一代代传承的“背包精神”,把金融活水送到小微企业的厂房里、农户的田埂上、商户的摊位前。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东方财富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