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乐财札记

财经观察,行业瞭望。

房企掀退市潮,又一家撤离港股

乐居财经 李兰兰 2025-09-03 16:17 1.3w阅读

文/乐居财经 刘治颖

又一家企业撤离港股。

8月29日下午4时,随着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的正式撤销,北京建设(控股)有限公司走完了它作为上市公司的最后一段旅程。

这家背靠北控集团、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境外投融资平台,最终以私有化的方式悄然退场。

北京建设成立于2009年7月,是北控集团成立后于境外设立的投融资平台。其以“融、投、管、退”为业务模型先后投资了住宅、商业、物流和工业地产类项目,并启动了食品供应链业务为新业务。

北京建设最初是通过借壳上市实现融资的。2009年,北控集团收购元升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北京建设(控股)有限公司,实现借壳上市。上市后,北京建设在2013年接连收购上海凡宜、外高桥控股等资产。

财务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北京建设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已持续亏损7年,总亏损额超过25亿元。其中,2024年,北京建设实现营业收入8.65亿元,同比下降41.1%;归母净利润亏损5.3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0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7.7分。

5月20日,北京建设发布停牌公告。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划,6月18日公司发布皓明控股(要约人)宣布对北京建设的私有化计划,拟以每股0.14港元价格收购其所有计划股份,较停牌前每股0.04港元溢价2.5倍。

据了解,计划股份是指除北京建设控股股东以外的公众股份,占比30.9%,应付的最高现金代价约为3.02亿港元。计划生效后,要约人、北控置业香港、京泰实业及Illumination将分别直接持有约55.5%、36.26%、6.99%及1.25%的已发行股份,上述公司背后实控人均为北控集团。

北京建设方面称,由于市场环境充满挑战,公司业绩承压,该建议将有助于公司实施长期战略;公司已失去上市平台优势,股本融资能力有限;该建议将有助于精简公司治理、企业及股权架构,提高管理效率及节约成本。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交投活跃,IPO热潮持续升温;然而在资本盛宴的另一面,多家企业却因种种原因黯然退市,形成鲜明对比。

从港股上市公司过往退市情况来看,主要可分为两类退市原因。一类是公司因为股价低迷、内部重组等原因,被控股股东私有化从而退市;另一类是公司因为年报“难产”、长期停牌等原因,被强制摘牌退市。

据统计,今年已有37家上市公司从港股退市。其中,地产行业的退市者最多,有9家,包括5家私有化(ESR首创钜大融信服务、复星旅文、北京建设)及4家被取消上市地位(上置集团中泛控股银城国际控股中国恒大)。

香港证监会主席黄天佑曾在第二届香港资本市场论坛上发表演讲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加强企业管治是重中之重。在金融市场日趋多变和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汰弱留强,投资者只会追逐具有良好企业管治的公司。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