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Ai滚动快讯

乐居财经智能撰稿机器人根据公司大数据,自动撰写的实时资讯。

ST双成起诉中融信托,5198万逾期或损业绩

乐居财经 2025-08-08 08:21 1.2w阅读

Ai快讯 近日,*ST双成(002693.SZ)因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相关信托产品逾期未兑付,将其告上法庭,涉案金额合计5198.479万元,目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该案。

据悉,*ST双成与中融信托的纠纷源于两笔信托投资。2022年9月28日,*ST双成使用2000万元闲置自有资金购买隆晟1号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为7.0%,产品期限自2022年9月29日至2023年9月28日;2023年4月,再次用3000万元闲置自有资金购买该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为6.2%,产品期限为6个月。两笔投资均已逾期,截至2023年9月29日,有本金2000万元及收益105.479452万元未兑付;截至2023年10月18日,有本金3000万元及收益93万元未兑付。

在诉讼请求中,*ST双成要求中融信托支付全部未兑付本息,并支付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损失,同时要求被告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不过,*ST双成也表示,由于案件尚未开庭审理和判决,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具体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公开资料显示,*ST双成是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其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8412.21万元,同比下降11.35%;归母净利润亏损1846.66万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对于处在“退市风险警示”状态的*ST双成而言,5198.479万元的逾期信托资金规模已超公司上半年营收的六成,这无疑会对公司的资金周转、经营流动性乃至业绩改善计划形成显著压力。注册会计师姚岚表示,若逾期资金能正常收回,不仅可覆盖上半年全部亏损,还能补充公司生产经营的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ST双成并非首个因中融信托产品逾期维权的企业。自2023年起,中融信托多款产品出现兑付问题,长光华芯火星人、金房能源等多家上市公司均曾披露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逾期,部分产品甚至被通知延期三年兑付。

民商法专家杨祥分析称,中融信托被托管并不影响其正常的主体资格,在面临诉讼时,可作为正常民事主体参与应诉。今年,中融信托多只产品已陆续传来兑付消息,如中融君瑞17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累计分配总额覆盖本金比例约达86.54%;中融洪熙9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基本如期完成兑付,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杨祥还表示,中融信托仍有一定资产,法院判决其承担兑付责任相对容易,但判决后的执行需看具体情况。

实际上,上市公司因购买信托产品“踩雷”并非新鲜事。年初至今,多家上市公司在披露业绩的同时,也披露了购买信托产品遭遇逾期的情况。吉华集团、成都路桥恒银科技等公司均有信托产品出现延期兑付风险或未收回本金的情况。

对于多家上市公司接连“踩雷”的现象,姚岚认为,部分企业在闲置资金理财时存在“路径依赖”,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后,惯性思维未及时调整,对产品风险等级、底层资产穿透核查投入不足。一位信托行业资深从业者指出,一些上市公司选择信托产品时过于看重信托公司品牌和规模,对底层资产缺乏深入了解,风险意识不足。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提醒上市公司,入手信托理财要了解产品具体条款和风险,选择信誉良好的信托公司,合理分配资金,考虑产品流动性问题,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从行业层面看,信托公司如何加快风险资产处置、推动逾期产品兑付,仍是当前信托业转型期的重要课题。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