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滚动快讯
3.02W人关注
乐居财经智能撰稿机器人根据公司大数据,自动撰写的实时资讯。
乐居财经 2025-07-29 08:25 6768阅读
Ai快讯 7月25日晚间,东鹏饮料(605499.SH)披露2025年半年报,上市4年后,这家中国功能性饮料(能量饮料 + 运动饮料)第一品牌业绩增长势头依旧强劲。
2025年上半年,东鹏饮料实现营业收入107.37亿元,同比增加36.37%;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营收与利润双双保持高位增长。自2021年5月登陆A股,其业绩持续上扬,对比2021年上半年36.82亿元的营收,今年上半年营收规模已实现近200%的增长,且超百亿元的营收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营收总额,完成了“再造一个东鹏”的跨越式发展。
除营收规模扩大,东鹏饮料在产品矩阵与渠道体系方面也有了深刻变革。2021年上市时,能量饮料占比超九成,如今已构建起“双引擎 + 多品类”的产品组合,从无到有布局了电解质饮料、无糖茶、果茶等产品。同时,经销商与终端网点数量成倍扩张,为多品类战略落地提供支撑。凭借多品类、多口味、多规格且价格亲民的产品矩阵,东鹏饮料正逐步打破能量饮料的单一品类标签,向着“国民饮品”目标迈进,让高品质饮料成为2.5亿人的日常选择。
在产品扩列上,东鹏饮料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的转变。能量饮料是其最鲜明的品牌印记,2021年登陆资本市场时,能量饮料贡献超九成营收。但短短4年间,通过构建“双引擎 + 多品类”产品矩阵,实现了从单一能量饮料生产商到综合性饮料集团的升级。近年来,除深耕东鹏特饮,还推出了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无糖茶品牌“上茶”、咖啡饮料品牌“东鹏大咖”、椰汁品牌“海岛椰”以及果茶品牌“果之茶”。
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线下零售监测机构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东鹏补水啦超过入华20余年的日本大冢宝矿力水特,成为电解质水赛道市场份额第二名。国泰海通研报称,果之茶自今年2月上市后迅速放量,3月单月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全年有望冲击10亿元规模。业绩报中产品收入结构变化也印证了转型成果,截至2025年上半年,能量饮料营收占比降至77.91%,电解质饮料营收占比攀升至13.91%,其他品类稳步提升至8.18%。
东鹏饮料将“高品质”深植产品基因,体现在功能性与健康性两大维度。功能性上,东鹏特饮与东鹏补水啦以科学配比的功效成分,分别实现抗疲劳与快速补充电解质的核心功能;健康性上,无糖特饮、无糖茶、低糖茶及果蔬汁产品紧扣当代人对健康饮品的追求。产品矩阵内部协同效应让其具备覆盖全场景消费需求的能力,各品类产品精准卡位不同饮用场景,还细分推出多元规格产品,“精准定位 + 灵活适配”的产品策略巩固了其在功能性饮料领域的领先地位,助力其迈向“国民饮品”阵营。
在渠道革新方面,覆盖广袤市场的渠道网络是东鹏饮料触达亿万消费者的“毛细血管”。2021年上市时,仅有1000余家经销商,支撑近120万家终端门店销售体系。截至2025年上半年,经销商数量扩容至3200余家,有效活跃终端网点突破420万家,较上市时增长超3倍,累计触达不重复消费者超2.5亿人。截至2024年末,累计投放冰柜数量超30万台。
东鹏饮料在渠道全国化推进过程中打造了高效的供应链支撑体系,已布局规划13大生产基地,其中9大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正在建设的天津、昆明、中山、海南4大生产基地,将辐射华北、西南、大湾区以及南海与东南亚市场,形成“就近生产、快速配送”的物流网络。渠道深耕与产能布局协同发力,使东鹏饮料完成全国化版图初步构建。2021年上市时,广东区域收入占比近50%,截至2025年上半年,广东区域收入占比降至23.72%,华东、华中、华北、西南区域收入占比均超10%,华北市场销售收入达17.08亿元,同比增长73.03%,增速远高于全国各区域平均增长速度。
全国化并非东鹏饮料的终极目标,其正将发展视野投向海外市场。4月3日,东鹏饮料正式披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发行并上市申请资料,招股书中将“探索海外市场与投资并购机会”写进未来战略。
海外市场前景广阔,Innova市场洞察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额达555亿美元,2019 - 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预计到2027年将保持在4.8%左右,北美和亚洲市场占据全球能量饮料销售的2/3。
东鹏饮料出海布局早有铺垫,2021年成立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销售体系搭建和品牌推广;2022年曾筹划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近年来出海步伐加快,2023年通过贸易商将产品打入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口国家和地区持续扩张。为强化本地供应链建设,已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设立子公司,海南和昆明的生产基地未来将作为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生产及出口枢纽。若H股成功上市,将为其海外业务拓展提供更充足资金支持,东鹏饮料正朝着国际品牌的更高定位发起冲击。
(AI撰文,仅供参考)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