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Ai滚动快讯

乐居财经智能撰稿机器人根据公司大数据,自动撰写的实时资讯。

淘宝克制美团求胜,外卖大战难有赢家

乐居财经 2025-07-19 05:11 1.2w阅读

近期,外卖市场硝烟弥漫,美团与淘宝闪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过去两个周末,在大额红包、“0元外卖券”的轮番轰炸下,百万骑手、爆单商家以及消费者都被卷入其中。

截至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单;淘宝闪购日订单再破8000万单,日活用户周环比增长15%。然而,单量不断冲高的背后,形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爆单商家和借着外卖大战发展的奶咖品牌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而“烧钱”的平台也在密切关注对方的动作。一位美团内部人士表示“友商不停,美团也没法停”,而一位淘宝人士则透露“我们这周(7月7日 - 7月13日)打算休息”,但双方都不敢真正停下来,生怕对方奇袭。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大战短期内不会结束,至少会持续到第三季度(9月)。这场战争有意思的是,美团从“无边界”扩张转为防守,阿里巴巴也未发动“只争第一”的无上限战争,双方都变得理性克制。

本轮外卖大战由京东在今年2月宣布进军外卖市场拉开序幕,其尝试以0佣金撬动市场。战局在“五一”前发生变化,4月30日,阿里巴巴将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正式入局。这一升级看似突然,实则早有谋划,2月底就有商家接到天猫“小时达”的单子。淘宝闪购项目人员称,此时入局能省下营销费用,转而补贴消费者,且当时京东已降低对消费者的补贴。

7月5日,淘宝闪购发动“周末战役”冲单,美团迅速反击,双方单量屡创新高。7月5日当天,美团即时零售订单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1亿单;淘宝闪购单日订单首破8000万单,日活跃用户数达2亿。淘宝闪购不仅争夺外卖市场,还展现出对“即时零售”的野心,其超8000万日订单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占比超16%。同时,淘宝闪购开始在重庆、杭州等区域测试“特价酒店”频道,不过何时全力参战还需看测试结果。

在看似“修整”的第二周,淘宝闪购尝试将外卖大战的流量导向货架电商。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订单再创新高,达1.5亿单;淘宝闪购订单结构向全品类拓展,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单(不含自提及0元购)。统计口径的变化显示出淘宝的理性,剔除不需要履约的订单,更强调精准性。有消息称,马云在7月12日要求淘宝闪购“稳定在8000万单”,先提升能力、巩固基础。思辨财经作者仝志斌认为,淘宝或许基本完成目标,此次阿里巴巴追求的可能是规模,市占率在四成左右,目前基本达成,若战争不过热,节奏会逐渐放缓。他还指出,淘宝选择在7月初加大力度,是因为“6·18”后实物电商进入淡季,补贴闪购对淘天主营业务影响较小,且淘宝打仗部分是为了防守,部分是为了增量。

商家在这场外卖大战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态度。大战第二周,奶咖品牌和爆单商家的态度发生变化。一位奶茶品牌内部人士表示,单量过多带来门店压力大、出品质量不稳定、无人取单造成浪费等问题,同时舆论风险也加大。奶咖品牌对外卖平台依赖度高,且标准化程度高、单价低、复购率高,是冲单好手,但品牌也会甄选上线单品,不会单纯“陪跑”。补贴期间,店家到手率在60% - 70%,虽利润不高但不至于倒贴。不同商家对外卖的态度也不同,标准化连锁品牌希望通过线上引流,中小商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部分商家则希望保持微利、降低物料成本损耗。餐饮商家与平台的关系始终在博弈中寻求平衡,有餐厅负责人表示,美团、饿了么(淘宝闪购)抽佣加上配送费等费用,外卖很难赚钱,且外卖和堂食存在天然矛盾。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称,外卖大战使南城香单日总流水增长30% - 35%,但堂食未增长,部分门店甚至下降,总利润增加约15%。

这场外卖大战近期恐怕不会停止,8月初,淘宝闪购将联合支付宝及第三方,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发起新一轮红包攻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认为,美团、京东和淘宝因平台生态基因与商业逻辑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竞争策略。美团以本地生活为核心壁垒,补贴注重防守反击,巩固本地生活市场份额;淘宝和京东作为传统电商平台,以流量扩张和品类渗透为导向,淘宝以“低价心智 + 全品类供给”切入,激活存量用户需求,覆盖长尾需求。

然而,热战背后资本市场颇为冷静。外卖大战开始后,京东、美团、阿里巴巴股价均承压。高盛预计,今年第二季度,美团、京东、阿里巴巴三家在外卖方面投入达250亿元,今年7月到明年6月,阿里巴巴外卖业务亏损410亿元,京东亏损260亿元,美团EBIT减少250亿元。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场大战很难决出胜负,没有真正赢家。美团守住份额就是胜利,淘宝需在补贴停止后沉淀流量,大消费平台是否成型有待观察。补贴力度会因资本压力和监管介入逐步退坡,但技术投入与生态协同的竞争将长期持续,即时零售市场究竟有多大还有待验证。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