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星宸科技筹划赴港上市:业绩过山车 毛利率下滑

新浪财经 2025-07-11 20:12 3.7w阅读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7月11日,星宸科技(301536.SZ)发布公告,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 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消息一经传出,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球领先的视频监控芯片企业,星宸科技此番赴港上市,看似是其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实则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一、公司经营:市场竞争激烈,客户结构待优化

  (一)市场竞争白热化,份额争夺压力大

  视频监控芯片市场近年来竞争愈发激烈,众多企业纷纷角逐。从市场份额来看,星宸科技虽有一定地位,但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像海思半导体,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布局,在国内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在国际市场上,安霸等老牌芯片企业也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对星宸科技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态势。

  从产品技术角度而言,行业技术迭代迅速,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速度提出了极高要求。星宸科技若不能持续投入研发,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如在 AI 技术与视频监控芯片的融合应用上落后于竞争对手,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大打折扣,进而导致市场份额被蚕食。

  (二)客户结构集中,依赖风险高

  星宸科技的客户结构存在较为集中的问题。据其财报数据,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如 2024 年这一比例高达 82.9%。过度依赖少数大客户,使得公司经营面临较大风险。一旦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或者减少对星宸科技产品的采购,公司的营业收入将受到严重冲击。若某一核心大客户因自身业务调整,大幅削减订单,星宸科技可能在短期内难以找到足够的替代客户,从而导致营收下滑,影响公司的整体经营稳定性。

  二、财务状况:业绩波动大,盈利能力待提升

  (一)营收利润波动,增长前景不明

  回顾星宸科技的业绩表现,波动较为明显。从历年数据来看,2022 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 11.85%、25.13%;2023 年上半年,业绩下滑幅度继续增大,当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8.07%,毛利比去年同期下降 36.08%,净利润下降 63.31%,扣非净利润更是大降 72.53%。尽管 2024 年全年营业收入实现了 16.49% 的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长 25.18%,但 2025 年一季度又出现了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增长 0.48%,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 14.03% 的情况。

  业绩的大幅波动,使得市场对其未来增长前景充满疑虑。若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不稳定,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星宸科技的业绩增长将面临巨大压力,这无疑会对其在港上市后的股价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二)毛利率下滑,成本控制遇挑战

  公司的毛利率近年来呈下滑趋势。2024 年毛利率为 35.79%,同比下降 1.83%,到了 2025 年一季度,毛利率进一步降至 33.29%,较去年同期减少了 8.57 个百分点。毛利率下滑的背后,一方面是市场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原材料成本、研发成本等不断上升。

  在原材料方面,全球晶圆供需关系紧张,价格波动较大,星宸科技为确保产能需求,与供应商签订产能供应协议,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采购成本。在研发上,为保持技术竞争力,公司需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若不能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毛利率,公司的盈利能力将持续受到削弱,在香港资本市场也难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趋势。2024 年毛利率为 35.79%,同比下降 1.83%,到了 2025 年一季度,毛利率进一步降至 33.29%,较去年同期减少了 8.57 个百分点。毛利率下滑的背后,一方面是市场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原材料成本、研发成本等不断上升。

  在原材料方面,全球晶圆供需关系紧张,价格波动较大,星宸科技为确保产能需求,与供应商签订产能供应协议,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采购成本。在研发上,为保持技术竞争力,公司需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若不能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毛利率,公司的盈利能力将持续受到削弱,在香港资本市场也难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三、高管团队:关联关系复杂,治理能力受质疑

  (一)股东关联关系复杂,信息披露存疑

  星宸科技的股东关联关系较为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治理的透明度。从股权结构来看,SigmaStarTechnology Inc 作为第一大股东,其间接权益持股人与第十大外资股东 Transsion 存在关联关系,但公司在招股书中并未完整披露这一关系。此外,公司主要客户北高智及其关联方的实控人之一范理南,通过间接持股创熠芯跑持有星宸科技股份,而星宸科技在首轮问询回复中却将范理南从北高智及其关联方的实控人中 “抹去”,涉嫌选择性披露。

  这种复杂的股东关联关系以及信息披露问题,可能会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真实性、完整性的担忧,进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增加其在港上市的难度。

  (二)联发科影响深远,独立决策能力待证

  星宸科技与原母公司联发科之间的联系极为紧密。从股权层面看,SigmaStar(开曼)由联发科间接持股 100%,虽目前星宸科技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但联发科在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仍具有重要影响力。在人员方面,联发科作为大股东派遣董事、监事,公司高管团队中也有不少与联发科存在渊源的人员。在研发上,星宸科技每年都需向联发科及其控股子公司采购产品开发服务,且核心技术对应专利中有近五成是自联发科及其子公司受让取得。

  如此紧密的联系,使得市场对星宸科技的独立决策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产生质疑。在港上市后,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资本市场环境,若不能有效证明自身的独立决策和发展能力,公司的股价表现和市场形象都将受到不利影响。

  星宸科技赴港上市之路布满荆棘,公司经营、财务状况、高管团队等方面的问题都亟待解决。只有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提升自身实力和治理水平,才能在香港资本市场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由AI大模型生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常福强

来源:新浪财经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