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25-07-04 17:00 2.4w阅读
【相关阅读】新宏睿创始人夏宇宸:从加密地带到金融基础设施,逐渐清晰的监管路径正重塑稳定币生态
“打造数字资产领域全球创新中心”,6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以更明确的态度支持数字资产发展。此前《稳定币条例》已于5月30日立法,并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
政策推动下,机构积极入场。京东稳定币在港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圆币科技和渣打香港财团亦在测试中。蚂蚁数科也已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与监管层完成多轮沟通。
传统金融同样加快布局。近期,国泰君安国际取得虚拟资产交易“分销”资质,股价应声大涨近200%;广发证券(香港)与Hashkey Chain合作推出首个代币化证券。
在这场变革中,从业者如何看待稳定币的应用路径?与传统金融合作有哪些进展?RWA业务如何落地?监管释放善意的同时,行业又有哪些新感受?
新浪金融研究院特别推出系列访谈栏目——《稳定币对话录》,邀请行业观察者、投资人及机构代表,共同探讨稳定币赛道的发展逻辑、合规趋势与商业前景,试图在监管与创新交汇的窗口期,厘清这场“链上货币浪潮”的真实走向。
在与新浪金融研究院对谈时,Hashkey Chain 负责人卢可恒指出,现实世界的支付和跨境贸易结算会是稳定币应用场景中未来增速最快的方向;在香港政府持续释放支持信号的背景下,政策的确定性是一颗“定心丸”;从实践来看,货币基金、债权类和量化类产品做代币化上链比较多。
卢可恒于2024年加入HashKey Eco Labs,全面负责生态基金运作、公链生态建设及HSK生态体系管理。她同时领导HashKey Chain的战略发展,推动RWA、稳定币、机构DeFi等核心赛道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
稳定币应用场景更丰富,看好现实世界支付和跨境贸易结算
新浪金融研究院:Hashkey入股了圆币科技,为什么会加入做稳定币?
卢可恒:Hashkey在2021年布局投资了圆币科技。其实区块链行业对稳定币的探索大概从2015年就开始了。最初大家想的是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计价方式,来应对加密资产波动太大的问题。但随着底层技术不断进步,稳定币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不仅是在跨境支付和链上金融这些领域,也被用于跨国贸易结算,甚至在一些本币体系不太稳定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土耳其、阿根廷等,被当地居民当作一种价值存储手段。
不过当时还没有针对稳定币的监管条例出台,行业主要还是在做商业模式和技术路径的探索。直到最近这段时间,美国、香港等地区密集关注这个赛道,陆续推出相关法案,把原本的技术实践正式推到了大规模应用的场景。
新浪金融研究院:您怎么看稳定币目前的主要应用场景?未来最看好哪个方向?
卢可恒:目前市场上稳定币的总发行量大约是2500亿美元,这指的是一级市场的申购和赎回规模。而在二级市场上,交易量通常是这个基础的3到5倍,也就是在7500亿到1.25万亿美元之间。
从场景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是在加密世界中的支付和转账。用户通常会先用法币兑换稳定币,再用稳定币去交易加密资产,作为价值衡量和存储的工具。
第二是区块链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应用,比如链上的永续合约、借贷、支付、加杠杆等一系列具有金融属性的操作,这依赖稳定币作为流动性提供。
第三类是现实世界的支付和跨境贸易结算。我认为这一块会是未来增速最快的方向。因为链上的场景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而现实世界中,尤其是跨境支付、小额结算,以及企业在跨国家、跨币种之间的资金管理和流动性配置方面,有明显的需求缺口。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很多地区在推动自己的合规稳定币发展的原因。
新浪金融研究院:你刚才提到,跨境支付和小额支付是稳定币接下来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稳定币的发行机构有哪些关键差异?
卢可恒:稳定币在跨境支付方面的效率和成本都明显优于传统银行体系。尤其对于一些出国务工人员和做跨境业务的小微企业来说,他们对支付成本非常敏感,对结算效率也有很高的要求。但传统银行由于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系统维护、人工等刚性高成本,导致它很难在这些场景中做到既高效又低成本。
从结构上来看,稳定币其实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一种补充。传统银行在出入金、资产托管、稳定币与法币的兑换等环节具有优势。未来,银行可以与稳定币发行机构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更具场景化、定制化的稳定币产品来拓展自身的服务边界,实现渠道下沉和服务多样化。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采用度最广的稳定币的发行并不是脱离主权货币体系的,它必须与法币1:1锚定,并受到监管许可和牌照的约束。这也为整个生态的灵活发展打开了空间。例如,一些专注于贸易结算的公司可以发行服务特定行业的稳定币;而有资产基础的机构,还可以在其发行的稳定币中嵌入更多功能,比如升息、折扣兑换等机制,增强其使用价值和黏性。
与机构合作探索RWA,代币化金融资产逐步扩大
新浪金融研究院:RWA(现实世界资产)也是一个非常火热的概念,前段时间广发证券(香港)和Hashkey合作,发行了代币化证券。现在你们跟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卢可恒:我们的RWA项目其实已经落地了很多。年初以来,我们帮助博时、太保、广发等伙伴发行了相关的代币化产品。现在机构伙伴来找我们,不是问“要不要做”,更多是在问“怎么做得更好”。目前我们已经基本覆盖了香港市场上大多数的券商和资管机构,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具体进度取决于各自业务的普适性以及对创新转型的迫切程度。但总体来看,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意愿挺强的,尤其在香港政府持续释放支持信号的背景下,这种政策确定性对大家来说是定心丸,敢于去推进落地。
新浪金融研究院:在跟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在RWA方向上可开展的业务形态有哪些?
卢可恒:目前我们涉及的资产类别比较丰富了,货币市场基金、公司债、私募股权、量化基金等产品形态都可以做讨论,甚至还有部分非金融类资产。通过资产代币化上链,稳定币的持有者可以直接在链上购买这些产品并获取收益。
其中,货币基金是最容易上链的产品。一方面它的资产底层非常标准化,属于全球资本市场普遍认可的资产类别;另一方面,它面向最大范围的投资者群体,相关的产品设计、合规流程、监管备案等机制都相对成熟,可以最快落地。此外,股票类资产也有了非常好的代币化实践,债权类和量化类产品也很适合做代币化上链,当前行业内对这些方向的讨论和落地都在快速推进中。
港府推动力度超预期,稳定币走向合规是主流
新浪金融研究院:近年来香港监管部门不断释放出对虚拟资产更为友好的态度,外界也看到HashKey与香港监管机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能否谈谈你们在与监管沟通中的一些感受?
卢可恒:作为从业者,我明显感受到香港监管的态度正在变得更加开放和主动。最近,港府发布了《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围绕“LEAP”战略框架——合规监管(Licensing)、资产代币化(Expansion)、场景拓展(Adoption)和人才建设(People)四个方向,提出了更加系统化的推进路径。
这段时间香港监管的表现,让我们理解到他对于整个事情是考虑的比较清楚的,已经从一个追随者变成了一个引领者。特别是《政策宣言2.0》中的很多内容,在监管创新性上甚至走在了美国前面。在很多领域,香港监管机构走在了我们业内预期之前,比如港元稳定币的探索速度很快,对于数据资产形态的讨论、RWA的推进也超过业内预期。
从趋势来看,未来一定是合规稳定币成为主流。像现在市场规模最大的稳定币USDT,它的发行公司Tether有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也在拥抱合规监管的框架,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地区在慢慢清退Tether的覆盖率。如果他们能把合规转型做的比较漂亮,还是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如果没有跟上,那一定会被更加合规的稳定币挤占市场。
新浪金融研究院:怎么看未来不同地区发行不同币种稳定币的趋势,多币种稳定币之间会有竞争吗?
卢可恒:稳定币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应用场景,而不是谁来发行。只要有足够的用户愿意使用并在实际场景中采纳,它就具备生命力。这也是所有发行方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如何让自己的稳定币被更多元的场景所采用,不论是垂直行业领域,还是跨国家、跨地区的横向领域。
用户愿意持有什么样的稳定币,最关键的是看这个币能否带来更多原生权益,是否有更丰富的使用场景。比如,PayPal发行的稳定币PYUSD,用户可以直接用它在PayPal体系内完成支付和结算,这样的原生应用场景就具备非常强的吸引力。
另外,稳定币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特性,就是可以实现低成本互换。当前HashKey Chain即将推出链上的无滑点低费率稳定币互换协议,让用户在切换不同币种的稳定币时,可以极低的磨损完成转换,增强了多币种稳定币之间的流通效率,也降低了用户持币成本。
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