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25-07-04 11:10 4.1w阅读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资组/郑权
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A股IPO迎来井喷式爆发,单月受理量达150家,占上半年总量的 84.75%。今年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计受理177家企业IPO申请,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510.34% 。
审核层面,6月份A股共有9家IPO企业上会,全部过会。今年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计30家企业上会且全部过会,过会率为100%,较2024年上半年的87.1%大幅提高。
终止情况,交易所官网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合计10家企业终止IPO进程。今年上半年,合计77家企业终止IPO进程,较去年同期大降七成以上。
发行方面,6月份有8家新股发行上市。今年上半年合计有51家公司成功IPO,募资总额约为373.55亿元(按上市日统计,下同),募资总额较2024年同期增长14.96%。51家企业上市首日平均涨幅高达229.09%,并且0破发。
券商排名情况,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泰海通以46家排队企业数量排名第一,同时IPO撤单数量(8家)也排第一。承销保荐方面,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信建投、华泰联合形成了“第一梯队”,四家券商的承销金额之和占据50%的市场份额。在头部投行占据大半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中小券商日子不好过,比如以投行业务为特色的国金证券及腰部券商招商证券,上半年A股IPO承销额皆同比下降八成以上;东吴证券则是“交白卷”。
IPO受理及审核情况:国泰海通排队数量超中信证券
2025 年上半年,A股IPO受理数量显著回升,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截至6月30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计受理177家企业 IPO 申请,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510.34% 。这一增长幅度标志着市场活力的快速恢复。
从月度数据来看,1月受理1家,2月为0,3月7家,4月3家,5月16家,6月150家。1-4月受理数量相对平稳,维持在较低水平,5 月开始出现明显增长,6 月则迎来爆发式增长,单月受理量达150家,占上半年总量的84.75%。
市场认为,6 月受理高峰的出现,一方面与财报审计截止日有关,企业为确保申报材料财务数据时效性,集中在该时段提交申请;另一方面,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的积极信号,如科创板改革 “1 + 6” 政策措施深化(内容包括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对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等,激发了企业申报热情。
截至2025年6月30日,A股IPO排队企业数量为321家(以交易所受理为标准,不包含已注册、已终止项目)。如果没有6月份150家的爆发式受理,排队数量就要低于200家。
分板块看,目前北交所IPO排队企业数量合计191家,占比59.5%,接近六成;其余板块中,科创板有37家,创业板34家,上证主板31家,深主板28家。
分券商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泰海通证券以46家排队企业数量排名第一,中信证券(34家)、中信建投证券(25家)位列第二、第三名。
排队IPO企业项目数量,即储备数量,决定着投行未来的IPO承销保荐收入。以2025年上半年为例,国泰海通在数量上占得先机,未来能否成为“投行一哥”值得关注。
2025年1-6月,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共计审核30家企业,30家企业均顺利过会,过会率100%,较2024年上半年的87.1%(上会31过会27)大幅提高。
2025年上半年上会接受审核的IPO企业中,科创板1家、主板13家、创业板4家、北交所12家。分券商看,18家保荐券商保荐30家IPO企业过会,其中国泰海通、中信建投分别有4家保荐项目过会,数量最多。
IPO终止情况:国泰海通撤单数量最多 多家券商撤否率高达100%
交易所官网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合计10家企业终止IPO进程,上半年合计77家企业终止IPO进程。2024年上半年,有294家企业终止A股IPO进程。
与去年同期相比,IPO终止数量显著下降,降幅超70%。这一现象表明 IPO 市场环境有所改善,企业申报质量有所提升;同时也与排队IPO企业数量急剧下降有关,即排队数量的基数较低。
分月份看,1月终止29家,2月15家,3月10家,4月5家,5月8家,6月10家,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从板块分布来看,今年上半年北交所终止项目数量最多,达到27家。其余板块中,深证主板终止9家、创业板23家、上证主板15家、科创板3家。深交所和北交所终止项目较多,可能与这两个板块企业排队数量较多有关。
分券商看,国泰海通(原国泰君安和原海通证券合并计算)、中信证券、民生证券、国金证券、中信建投撤单数量排名前五,撤单数量分别为8家、7家、6家、5家、5家。
随着IPO保荐企业项目终止,部分中小券商的撤否率高达100%,如五矿证券、国新证券、东海证券等。其中,五矿证券从2024年开始,连续撤回5单IPO项目,至今0储备。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五矿证券历史上第一家IPO上市项目——*ST 广道,或将成为北交所首家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的企业。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ST广道(维权)分别虚增营业收入1.43亿元、1.92亿元、2.23亿元、2.49亿元、3.04亿元、2.83亿元、7164.61万元,占当期报告记载金额的87.34%、95.39%、98.96%、85.87%、99.39%、98.14%、88.11%。
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也是五矿证券保荐*ST 广道IPO并持续督导的年份。换言之,*ST 广道持续多年超85%的营收都是造假的,五矿证券竟然没有察觉,是否勤勉尽责待考,详见《五矿证券持续督导企业严重财务造假濒临退市,股权投行项目储备为0连续18个月撤否率达100%》。
IPO注册及发行情况:太力科技承销保荐费用率畸高 51只新股上市首日0破发平均涨229%
根据交易所网站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获得注册批文的IPO企业数量共43家,较去年同期少1家。分板块看,创业板有17家,上证主板9家,深证主板7家,北交所6家,科创板4家。
发行方面,6月份有8家新股发行。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计有51家公司成功IPO,募资总额约为373.55亿元,募资总额较2024年同期增长14.96%。
从板块分布来看,创业板发行20家,数量最多;深证主板发行6家,上证主板发行12家;科创板发行7家,北交所发行6 家。尽管北交所受理数量占比较高,但发行数量相对较少,这可能与IPO企业从受理到发行需要一个周期,未来北交所的发行上市数量将会显著增长。
51家新上市的企业中,募资额最多的是中策橡胶,实际募资40.66亿元;募资额最少的是宏海科技,仅募资1.28亿元。
除了中策橡胶,还有一家企业IPO募资超过30亿元,那就是天有为。尽管天有为募资37.4亿元,但公司从申报IPO时起到成功上市一直存在,主要是公司历史上大规模未给员工缴纳社保的合规运营问题、对单一客户构成重大依赖问题。此外,公司新股弃购的金额在51家企业中最高,为3598.16万元。
51家IPO企业中,承销保荐费用最高的还是天有为,费用高达17578万元,中信建投将近2亿元收入囊中;承销保荐费用最低的是宏海科技,承销保荐费用为1180.54万元。
承销保荐费用率(承销保荐费用率=承销保荐费用/实际募资额)最高的是太力科技,费用率高达14.08%;承销保荐费用率最低的是中策橡胶,费用率近2.08%。
值得关注的是太力科技,实际募资4.62亿元,承销保荐费用为6500万元,费用率高达14.08%,保荐承销券商为民生证券。
今年上半年上市的51家企业中,募资额在4——5亿元的企业有9家,分别是华之杰、首航新能、泰禾股份、太力科技、新亚电缆、超研股份、浙江华业、亚联机械、惠通科技,实际募资额分别是4.97亿元、4.87亿元、4.62亿元、4.62亿元、4.59亿元、4.3亿元、4.17亿元、4.16亿元、4.14亿元,承销保荐费用分别为2,485万元、4,348.1万元、3,789.63万元、6,500万元、3,441万元、2,978.1万元、3,756.6万元、3,475.36万元、3,323.15万元,承销保荐费用率分别为5.00%、8.94%、8.20%、14.08%、7.50%、6.92%、9.00%、8.35%、8.02%。
除太力科技外,其余8家募资额在4——5亿元的IPO企业的承销保荐费用率都低于9%。由此可见,太力科技的IPO承销保荐费用率畸高,而民生证券将6500万元收入囊中。
今年上半年,51家IPO企业的发行市盈率平均值约为 18.84 倍,较2024年上半年的 22.9倍下降 17.73% 。发行市盈率的下降,可能与市场环境、投资者偏好以及企业自身特点等多种因素有关。
从股价表现看,今年上半年51家IPO企业上市首日0破发,上市首日的股价平均涨幅高达229.09%
从市场表现来看,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且上半年新股零破发。51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229.09%,高于去年同期136.05% 的平均涨幅。排名第一的江南新材首日涨幅达到606.83%,广信科技涨幅也达到500%。
新股上市首日的良好表现,一方面反映出市场对新股的热情较高,也可能与当前市场资金流动性相对充裕、市场情绪较为乐观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发行数量相对较少(相较于2021-2023年)、发行市盈率较低(相较于2021-2023年)的情况下,“打新必赚” 的逻辑进一步强化。
券商承销情况:“二中二泰”占据半壁江山 东吴证券承销额“颗粒无收”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26家券商合计承销373.55亿元的IPO募资额。其中,中信建投以86.5亿元的承销额排名第一;华泰联合、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东兴证券分别以 38.79亿元、37.86亿元、25.49亿元、25.45亿元的承销额排名第2-5名。其中,“三中一华”的中金公司,以13.55亿元的A股IPO承销额,排名第八,跌出前五。
以IPO承销保荐数量为口径,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以7家的数量排名第一;国泰海通、中信建投、华泰联合 、申万宏源 分别以6家、5家、5家、5家的数量排名第2-5名。
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以3.17亿元的IPO承销保荐收入位列榜首;中信证券、华泰联合、国泰海通、东兴证券分别以3.01亿元、2.54亿元、2.03亿元、1.68亿元的收入排名第2-5名;中金公司的IPO承销保荐收入依旧排名第八,金额为1.09亿元。
从2024年上半年的A股IPO承销保荐收入分析,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联合四家券商(简称“二中二泰”)构成行业“第一梯队”。今年上半年,前五大券商A股IPO承销额为214.11亿元,占据57.32%的市场份额,接近六成。二中二泰合计承销188.65亿元,占据50.50%的市场份额。
前五大券商占据近60%的市场份额,二中二泰占据半壁江山,可以看出其他中小投行的日子并不好过。比如招商证券,2025年上半年合计承销1家IPO项目,承销金额为5.45亿元,同比下降84.5%;IPO承销保荐收入为0.45亿元,同比下降79%。
又比如以投行业务为特色的国金证券,今年上半年的A股IPO承销额为3.39亿元(1家企业),同比下降84%;承销保荐收入为0.38亿元,同比下降69%。
还有的投行“颗粒无收”,比如东吴证券,今年上半年的IPO承销保荐收入为0,2024年上半年的IPO承销金额为5.74亿元。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