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1.75W人关注
关注基金行情及行业动态。
有连云 2025-05-26 14:30 9309阅读
2025年以来,先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锋基金”)因高管频繁“换血”及旗下多只基金长期业绩表现疲软引发市场关注。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年内已更换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核心管理层,而包括债券型产品在内的多只基金近三年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幅度超过30%,管理规模持续缩水至行业尾部。
先锋基金的高管震荡始于控股股东的更迭。自指南针通过司法拍卖受让先锋基金34.2076%股权起,该公司股权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至2025年3月,指南针通过多次股权收购累计持股比例达95.01%,成为绝对控股股东。伴随股权集中化,管理层调整接踵而至:原董事长Wong Leah Kuen于4月23日因个人原因离任,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吴越同期退休;3月1日,原总经理龙涌离职,由公募老将张帆接任;5月16日,拥有股东背景的王重昆正式出任董事长,完成核心管理层“双换”。分析人士指出,控股股东通过人事调整贯彻战略意图,试图扭转公司业绩、规模与管理现状。
与人事动荡相呼应的,是先锋基金旗下产品业绩的持续低迷。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管理规模仅27.23亿元,行业排名第164位,且近三年多规模呈下降趋势。旗下9只公募基金中,7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比达77.78%,其中5只权益类产品合计规模仅0.45亿元,凸显产品结构失衡。更为严峻的是,被视为“压舱石”的债券型基金表现堪忧:截至2025年5月23日,旗舰产品先锋汇盈A自2018年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18.55%,跑输业绩基准32.89个百分点;先锋博盈纯债A成立五年多累计亏损30.39%,落后基准39.56个百分点,近三年分别跑输基准32.03%、31.00%,同类排名垫底。尽管两只债基规模合计26.31亿元,占非货基规模的96%,但其风控能力备受质疑,持仓债券品种选择与市场走势明显脱节。
图片来源:Choice数据
业绩颓势与投研团队能力短板直接相关。目前先锋基金有产品在管的仅有4名基金经理,除杜旭从业超5年外,其余三人经验均不足3年。杜旭与黄意球共同管理的两只债基,在2020-2024年间年度收益率波动剧烈,曾出现单年亏损超13%的情况,而同期中债总全价(总值)指数年涨跌幅在-0.16%-5.43%之间,凸显主动管理失效。此外,公司自2019年8月后再未发行新基金,投研体系更新停滞,进一步削弱竞争力。
面对困局,新股东指南针正试图通过资本与战略重组破局。2025年4月,先锋基金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至2亿元,为业务拓展提供资金支持。控股方计划依托金融科技基因,探索“固收+科技”特色路径,布局智能投顾、指数工具等创新领域,并借助旗下麦高证券的渠道资源开发跨牌照协同产品。新任总经理张帆的履历显示,其曾执掌融通基金,具备丰富渠道资源整合经验,或有助于改善销售端乏力现状。
行业环境变化亦为先锋基金带来新挑战。2025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对连续三年跑输业绩基准超10%的基金经理实施降薪,这直接冲击该公司投研团队——旗下多只产品近三年跑输基准超30%,若未来一年未能改善,相关基金经理或将面临薪酬锐减。新规同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要求基金持仓向基准成份股靠拢,这对依赖偏离基准获取收益的产品构成调仓压力,先锋基金需重新评估其高波动策略的合规性。
尽管股东更迭带来资本与战略重塑机会,但治理结构稳定性、投研能力重构、产品线优化等核心问题仍需时间验证。当前,资本市场正密切关注其能否依托股东资源打破僵局,而2025年下半年新产品布局与业绩修复进展,或将成为检验改革成效的关键指标。
来源:有连云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