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小马智行一季度Robotaxi收入同增超200%:将从蜇伏期转为爆发期

IPO早知道 2025-05-20 21:12 5961阅读


2025年底Robotaxi车队规模将扩大到千台。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小马智行(NASDAQ:PONY)于5月20日美股盘前发布了未经审计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小马智行总营收1.02亿元(1398万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Robotaxi业务收入1230万元(173万美元),同比增长超200%。截至一季度末,现金等价物及长短期理财投资总额为53.59亿元(7.39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小马智行日前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主席、联合创始人、CEO彭军,以及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已分别签署自愿延长股份锁定期协议。根据协议,两位创始人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及相关证券将自公司首次公开募股锁定期到期日起继续锁定540天。此次延长锁定期涉及110,828股A类普通股及81,088,770股B类普通股,合计约占公司总已发行普通股的22.9%。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长达540天的锁定期覆盖了多个关键业务节点,充分体现了管理层深耕产业价值、与投资者共享长期发展成果的坚定承诺。

某种程度上而言,在自动驾驶技术加速突破、商业化进程全面提速的行业机遇期,小马智行两位创始人的主动锁仓举措具有示范效应——一方面有效缓解了市场对Pre-IPO投资者减持的担忧;另一方面亦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长期发展的信心。

核心业务驱动营收保持同比增长
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圈建设

作为一季度营收保持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小马智行Robotaxi核心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两类:乘客车费收入和技术解决方案项目收入。其中,乘客车费收入一季度增幅明显,同比增长800%。这一方面由于小马智行在一线城市付费Robotaxi服务的拓展:目前,小马智行Robotaxi商业化运营扩展至北上广深等地,总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几乎是美国旧金山城市面积的20倍,覆盖了中心城区、机场和高铁站等关键交通枢纽。另一方面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精细化运营策略,一季度注册用户数量环比增长超20%。

同时,小马智行过去一段时间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圈建设:4月25日,小马智行宣布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腾讯本次将开放核心流量矩阵——微信 "出行服务" 一级入口、腾讯地图精准导流体系,为小马智行构建起覆盖用户出行决策全链路的流量护城河,通过多场景的深度联动和触达,形成 "场景-服务-数据" 的商业闭环。5月6日,小马智行又与Uber宣布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小马智行Robotaxi服务和车队将在今年下半年接入Uber平台,共同加速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


此外,小马智行Robotaxi业务的全球化布局亦在积极推进——今年以来,小马智行已在卢森堡取得Robotaxi测试许可,在韩国首尔江南区开启了路测,还与康福德高启动首个联合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项目,后续将在新加坡落地Robotaxi车队。

截至目前,小马智行同时拥有全球Robotaxi公司中最多的网约车、出租车平台合作伙伴,涵盖如祺出行、支付宝、高德打车、锦江出租、新加坡康福德高集团、卢森堡出行公司Emile Weber等,规模和数量远远领先行业,为Robotaxi车队和服务大规模落地开辟市场和用户基础。

今年是小马智行的Robotaxi量产之年
硬件成本、运营成本均将显著降低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彭军表示,2025年是小马智行的Robotaxi量产之年,随着第七代Robotaxi的自动驾驶系统成本下降,再加上生产提速,2025年底Robotaxi车队规模将扩大到千台。


具体来讲:小马智行的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为 L4 级自动驾驶量产精心设计,设计寿命长达10年60万公里——该系统方案100%采用车规级零部件,覆盖从线束、连接器到固态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X芯片等零部件。值得一提的是,全车规标准也使得第七代自动驾驶硬件套件的生产物料(BOM)成本迅速下探,较上一代大幅下降 70%。“自动驾驶套件成本中,核心成本是车载计算单元和激光雷达。从第六代到第七代系统,整个车载计算单元成本下降了80%,激光雷达的成本下降了68%。”未来,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还会用在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卡车上。


事实上,早在2023年8月,小马智行就已与丰田中国、广汽丰田宣布投入1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骓丰智能科技,基于丰田铂智4X合力打造首款第七代Robotaxi车型。2024年11月和12月,小马智行又分别与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官宣Robotaxi量产合作。

据「IPO早知道」了解,小马智行与这三家车企是一个共同研发或者说共同开发的紧密模式,而不是简单的车辆和供应商的关系。尤其在第七代车型研发上,相较此前的后装,第七代产品小马智行大部分已经做到了前装,这样就会使得成本更低、质量更好、集成度更高。

“通过对于推理计算效率的3倍优化,第七代Robotaxi是全球首款在车规级芯片上实现全场景全天候L4级自动驾驶的车型,这不仅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更优化了硬件成本。”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表示,通过自研“世界模型(PonyWorld)+虚拟司机(Virtual Driver)”以及车规级硬件等方面的加持,小马智行显著降低了第七代平台的硬件成本,再加上自动驾驶车队运营目前已高度自动化,提升了运营效率,也降低了运营成本。

将从“蜇伏期”转为“爆发期”
构建长期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第七代Robotaxi车型的量产长远来看必将为小马智行带来更大收益,但受此影响,短期内研发费用有所增加。2025年第一季度,小马智行经调整研发费用为2.95亿元(4058万美元),同比增长38%。小马智行CFO王皓俊表示,2025年是Robotaxi扩大规模的关键一年,小马智行将在加大核心业务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以推动未来增长,并构建长期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另外鲜为人知的是,小马智行从2023年起启动代号“昆仑”计划,历经两年多完成了第七代Robotaxi从正向研发、生产验证、量产下线到投入运营的全过程。其中,2024年是小马智行“昆仑”计划进展最大和最快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个蓄力的过程。

换言之,鉴于产品存在一个周期性,2024年的小马智行更多专注于产品研发,并没有着急推进商业化;而今年的小马智行或将从蜇伏期转为一个爆发期。

其实这也符合几乎所有科技企业的成长路径——在企业发展的相对早期及行业处于拐点之际,企业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在这一过程中,相对高的投入往往导致盈利能力短期承压。即,企业选择牺牲短期利润以换取长期的竞争优势与增长潜力。而一旦跨越这一成长拐点,企业的后续发展将指数级增长——规模效应的显现有效降低了单位成本,盈利能力则将随之迅速爆发。

何况,在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硬件成本下降的推动下,Robotaxi等自动驾驶产品和服务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预计Robotaxi有望在2026年左右实现商业化,并预计在2030年左右将在全球主要地区部署,进入成熟的商业化阶段。

本文来源:IPO早知道

来源:IPO早知道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