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始终鸟平替”伯希和IPO:业绩大涨依赖单一产品线,轻研发重营销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5-16 15:54 1.3w阅读

证券之星:于莹

随着户外风潮从专业领域向大众消费扩散,冲锋衣从功能性服饰演变为日常穿搭单品,市场需求激增催生了大量玩家涌入。在此背景下,被称为“始祖鸟平替”的户外品牌伯希和,也开始冲击资本市场。

证券之星注意到,近几年里,伯希和的业绩大增,营收甚至实现完美的“三连跳”,其赚钱能力似乎也比同行高不少。但细看其招股书,其能否在资本市场延续高增长神话,仍需直面多重考验。一方面,公司要面临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线、研发投入不足、品控风险隐忧等问题;另一方面,公司目前主要采用代工模式,虽降低了入局门槛,却让品牌在供应链把控上受制于人,高退货率与低技术壁垒可能成为掣肘其高端化转型的关键。伯希和品牌能否具有长期竞争力,有待时间检验。

渠道失衡,直营门店仅10余家

从定价来看,伯希和品牌主要瞄准大众消费群体,定价在千元以内。其中成人服饰类目的防晒衣,单件售价介于129元~179元之间;春秋热销单品冲锋衣,单件售价介于489元~659元之间,售价低于同行业品牌。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以下称报告期内),伯希和年度收入3.78亿元、9.08亿元、17.66亿元。营收实现3连跳。同期内,公司净利润分别约为2431.1万元、1.52亿元、2.83亿元,也同步大增。

值得一提的是,伯希和除了业绩增长亮眼外,赚钱能力也十分优秀。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4.3%、58.2%及59.6%,不断提升。对比起来,2024年,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毛利率为55.4%;探路者毛利率为47.35%;三夫户外毛利率为56.67%,均弱于伯希和。

不仅如此,公司净利率从2022年的6.4%上涨为2024年的16%,而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集团2024年净利率仅为4.5%。

从招股书可以看出,公司的赚钱能力提升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报告期内,公司采用涨价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招股书中,公司提到,毛利率提升主要是公司的定价能力增强并能有效控制采购成本驱动,同时毛利率较高的产品销售额也有所增加。

2023年及2024年,服装品类的毛利率分别为58.5%及59.8%,鞋类品类的毛利率分别为64.7%及67.2%,装备及配饰品类的毛利率分别为49.0%及51.4%。均有提升。

其二是,作为一家以电商起家的品牌,伯希和的线上渠道一直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约有八成收入来自线上,省去了不少线下的经营成本。

招股书显示,其线上销售渠道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贡献了3.31亿元、7.52亿元、13.51亿元。

不过,对于一家服装品牌来说,线下渠道始终是触及品牌形象最直接的方式。早在2020年,伯希和董事兼总经理马雨彪就曾表示,线下发展将成为伯希和发展的关键点,未来两到三年,有望完成线下的进一步突破,规划开设门店500家以上。

公司在招股书中也提到:“我们有相当部分的营销及销售额依靠第三方电商及社交媒体平台。”尽管伯希和表示公司致力于提高线下零售店的市场占有率。

但与线上渠道的快速发展相比,伯希和的线下门店拓展则显得相对缓慢。其主要依赖联营门店进行线下布局,门店集中在一二线城市。2022年至2024年,线下门店数量从39家增加至146家,其中联营门店数量达到了132家,占比高达90%,而直营门店仅有14家,离2020年规划的500家门店仍有一定差距。

过于依赖单一业务,研发动力不足

如今,伯希和正面临新一轮增长的困境。

证券之星了解到,目前公司共有四个产品系列:巅峰系列、专业性能系列、山系列及经典系列。包含572个SPU,乍看产品矩阵十分完善,但实际上业绩主要还是靠经典系列支撑。2024经典系列产品(服饰)贡献14.61亿元收入,总收入占比达82.7%,过于依赖单一业务。

为进一步扩充品牌,伯希和于2020年引入街头风格鞋具品牌Excelsior,目的是增强伯希和品牌下的鞋类开发,创造出协同效应,强化整体鞋类战略。但从数据看,兜兜转转数年,新增曲线的培育并不理想,2024年Excelsior收入占比仅1.9%。山系列收入1.73亿元,营收占比不足10%;专业性能系列收入则尚未突破1亿元大关。巅峰系列今年1月才创立,销售数据尚且未知。

而从研发能力看,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末,伯希和在中国市场拥有45项专利,其中最具含金量的发明专利仅4项,其余均为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

在研发投入上,伯希和整体投入比重偏低。2022年至2024年,伯希和研发投入从1360万元增长至3150万元,虽实现超2倍增长,但研发投入占比仍远低于始祖鸟等品牌接近10%的水平。对比之下,2024年安踏研发费用高达20亿元,累计专利申请量超4400件,有效专利持有量超2500件,伯希和在研发投入上的差距一目了然。

与研发投入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伯希和营销费用的快速增长。2022年到2024年,其销售及分销开支累计达9.9亿元。其中,2024年伯希和广告及推广支出达3.59亿元,较2023年激增104%。在抖音等平台,其通过头部主播带货、KOL矩阵种草构建的“脉冲式营销”虽带来短期销量暴增,但也推高了流量成本。

此外,伯希和研发团队规模与业务体量严重脱节,截至2024年底,893名员工中研发设计部门仅40人,占总人数的4.5%,而销售及营销人员高达475人,占比53.3%。

依赖代工模式,退货率居高不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产制造层面,伯希和没有自营工厂,而是选择和代工厂合作。截至2024年底,其委托制造商超过250家,2024年服装类产品中81.2%由OEM厂商生产。

走轻资产模式的好处在于灵活高效,只专注产品研发设计,但完全依赖代工的模式,让伯希和的品控体系充满不确定性。有数据显示,2024年伯希和线上退货率攀升至8.7%,远超行业5%的平均水平,部分爆款产品因尺码偏差、色差等问题遭集中投诉。社交媒体上关于伯希和冲锋衣线头外露、防水涂层脱落的吐槽声渐起,品牌苦心经营的性价比形象正在遭受质损风险。

此次IPO,伯希和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提升研发实力、强化品牌定位和完善销售渠道。但尚未提到自建工厂事项。

证券之星注意到,伯希和曾于2023年和2024年先后拿到A轮、B轮融资,其中包括启明创投、创新工场等。IPO前一个月,腾讯选择压哨进场,3亿元拿到伯希和10.70%的股份,成为最大机构投资方,也是伯希和第四大股东。

不难看出,腾讯等资本的加持为伯希和增加了底气,但如何平衡短期流量红利与长期品牌价值,如何在代工依赖中构建真正的技术护城河,将决定其能否在资本市场与消费者心中赢得“投票”。未来,伯希和若想摆脱“平替品牌”的标签、跻身专业户外第一梯队,需在研发投入、线下渠道拓展及多品类协同上持续发力。(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于莹)

来源:证券之星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