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小马智行创始人自愿延长锁定期540天,以示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IPO早知道 2025-05-14 19:40 3960阅读


长达540天的锁定期覆盖了多个关键业务节点。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小马智行(NASDAQ:PONY)董事会主席、联合创始人、CEO彭军,以及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已分别签署自愿延长股份锁定期协议(简称“延长锁定期”)。

根据协议,两位创始人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及相关证券将自公司首次公开募股锁定期到期日起继续锁定540天。此次延长锁定期涉及110,828股A类普通股及81,088,770股B类普通股,合计约占公司总已发行普通股的22.9%。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长达540天的锁定期覆盖了多个关键业务节点,充分体现了管理层深耕产业价值、与投资者共享长期发展成果的坚定承诺。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彭军表示:“此次自愿延长锁定期,体现了我们对小马智行长期战略和商业化前景的充分信心。当前,公司正处于Robotaxi规模化量产与部署的关键阶段,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承诺,进一步强化股东与市场的信任,推动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表示:“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正不断突破边界。我们的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并实现成本大幅优化,已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此次延长锁定期,正是基于我们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的充分验证。我们将持续创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落地。”

某种程度上而言,在自动驾驶技术加速突破、商业化进程全面提速的行业机遇期,小马智行两位创始人的主动锁仓举措具有示范效应——一方面有效缓解了市场对Pre-IPO投资者减持的担忧;另一方面亦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整个自动驾驶行业长期发展的信心。

第七代Robotaxi车型BOM成本下降70%
2025年小马智行或迎“爆发期”

4月上海车展期间,小马智行全球首发了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携手丰田、北汽、广汽三家车企打造的三款第七代Robotaxi家族量产车型亦首次集体对外亮相。


具体来讲,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为 L4 级自动驾驶量产精心设计,设计寿命长达10年60万公里——该系统方案100%采用车规级零部件,覆盖从线束、连接器到固态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X芯片等零部件。值得一提的是,全车规标准也使得第七代自动驾驶硬件套件的生产物料(BOM)成本迅速下探,较上一代大幅下降 70%。“自动驾驶套件成本中,核心成本是车载计算单元和激光雷达。从第六代到第七代系统,整个车载计算单元成本下降了80%,激光雷达的成本下降了68%。”未来,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还会用在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卡车上。

事实上,早在2023年8月,小马智行就已与丰田中国、广汽丰田宣布投入1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骓丰智能科技,基于丰田铂智4X合力打造首款第七代Robotaxi车型。2024年11月和12月,小马智行又分别与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官宣Robotaxi量产合作。

据「IPO早知道」了解,小马智行与这三家车企是一个共同研发或者说共同开发的紧密模式,而不是简单的车辆和供应商的关系。尤其在第七代车型研发上,相较此前的后装,第七代产品小马智行大部分已经做到了前装,这样就会使得成本更低、质量更好、集成度更高。当然,这三家车企亦均为小马智行的投资方,资本绑定与联动性相对较强。


另据彭军介绍,2025年是Robotaxi量产元年,也是小马智行Robotaxi量产计划成果落地的一年——鲜为人知的是,小马智行从2023年起启动代号“昆仑”计划,历经两年多完成了新一代Robotaxi从正向研发、生产验证、量产下线到投入运营的全过程。其中,2024年是小马智行“昆仑”计划进展最大和最快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个蓄力的过程。

换言之,鉴于产品存在一个周期性,2024年的小马智行更多专注于产品研发,并没有着急推进商业化;而今年的小马智行或将从蜇伏期转为一个爆发期。

何况,小马智行的营收已连续三年攀升。其中,2024年小马智行营收5.48亿元(7503万美元),再创新高,也是中国营收规模最高的L4自动驾驶公司。

更进一步来讲,自动驾驶企业盈利的时间点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Robotaxi铺开的速度,也就是车辆的规模。

这意味着,随着小马智行2025年的大规模量产落地,其或也即将实现盈亏平衡。在彭军看来,breakeven与车辆投放的数量正相关,小马智行最快在2028年达成。

携手腾讯、打通微信超级流量入口
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生态圈持续扩大

在发布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的同时,小马智行过去一段时间亦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态圈建设。

4月25日,小马智行宣布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L4级自动驾驶研发和Robotaxi服务落地开展战略合作。5月6日,小马智行又与Uber宣布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小马智行Robotaxi服务和车队将在今年下半年接入Uber平台,共同加速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

截至目前,小马智行同时拥有全球Robotaxi公司中最多的网约车、出租车平台合作伙伴,涵盖如祺出行、支付宝、高德打车、锦江出租、新加坡康福德高集团、卢森堡出行公司Emile Weber等,规模和数量远远领先行业,为Robotaxi车队和服务大规模落地开辟市场和用户基础。

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小马智行是国内首批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取得无人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许可的企业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在这四个国内一线城市获得所有可用监管许可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4月,小马智行还宣布获得由卢森堡交通与公共工程部颁发的首批Robotaxi测试许可,成为首批获准在当地开展路测的企业。这是继在中国、美国、韩国获得相关自动驾驶测试许可后,小马智行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


这里不妨重点阐述下小马智行与腾讯达成的战略级合作——这一方面这标志着腾讯云在智慧出行生态中,对于L4自动驾驶的布局,更以 "技术+场景+资本"的立体化布局,为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打开全新想象空间。

根据官方提供的信息,腾讯云与小马智行将探索在微信端内的“出行服务”入口及腾讯地图等应用内,打通小马智行Robotaxi服务。

换言之,作为拥有微信13亿月活、腾讯地图8亿用户的超级流量平台,腾讯本次开放核心流量矩阵——微信 "出行服务" 一级入口、腾讯地图精准导流体系,为小马智行构建起覆盖用户出行决策全链路的流量护城河,通过多场景的深度联动和触达,形成 "场景-服务-数据" 的商业闭环。

除了流量平台端的合作外,腾讯云将通过发挥在云、大数据、仿真和AI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小马智行共同打造高效的自动驾驶研发和测试云平台,覆盖从研发、测试到运营的全生命产品周期,满足L4级自动驾驶车载模型的大规模训练、并行仿真等研发需求。

而这种 "技术-场景-数据" 的正向循环,正是市场所期待的 "可规模化复制" 技术壁垒。

整体而言,腾讯的生态溢价叠加小马智行的技术溢价,将推动双方在 Robotaxi 赛道的估值锚从 "技术验证阶段" 跨越至 "商业价值兑现阶段"。而突破传统技术授权模式的合作,也为后续的资本运作留下了更大的的想象空间。

本文来源:IPO早知道

来源:IPO早知道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