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遇见小面港股IPO:激进扩张后业绩翻倍,直营模式下只赚“辛苦钱”

证券之星 2025-04-23 11:50 3608阅读

2025年4月15日,川渝风味面馆品牌“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中式面馆第一股”。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4年,遇见小面的营收突破11亿元,同比增长44.2%,门店数量达到380家。在成立的十多年时间,遇见小面获得了至少八轮融资,背后的投资方包括百福控股九毛九集团、碧桂园控股、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等知名机构或投资者,可谓是风光无限。

不过,细看其财务数据,证券之星发现,和其他餐饮一样,遇见小面谋的只是“辛苦钱”。过去一年,其净利润虽然已经扭亏为盈,但尚不足1亿元,其净利率维持在5%左右。此外,遇见小面的自营门店收入占比在八成以上,开店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公司想要保持营收的高速增长,只能持续扩大规模,但这也加剧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截至2025年2月末,遇见小面手握现金仅有2791.3万元。在发展与扩张的压力之下,已经近4年未获得新融资的面馆,只得转身向资本市场“求助”。

门店数量激增,亟需融资扩张

从业绩上看,遇见小面近几年的劲头十足。

2022年至2024年(简称“报告期”),遇见小面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18亿元、8.01亿元、11.54亿元,2023年、2024年的同比增速为91.47%、44.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97.30万元、4591.40万元、6070万元,2023年开始扭亏,同比增长227.63%,2024年增长32.20%,虽然依旧快速增长,但增速对比上年已有所放缓。

证券之星注意到,这一增长曲线与门店规模的扩张高度同步。报告期内,遇见小面门店数量从170家增至360家,到今年4月15日递表港交所,其门店数已达到380家。

从净增门店的数量看,遇见小面的开店策略也愈发激进。相较于2023年净增82家门店,2024年,其新开门店达120家,净增数量超过百家,其中包括天津首店和备受瞩目的香港首店。

遇见小面之所以能够大举扩张,和其前几年密集的融资不无关系。据不完全统计,自成立以来,遇见小面已经完成了八轮融资,融资总额2亿元左右。

具体来看,2014年,遇见小面进行天使轮融资,获顾东生200万元、天图资本李康林100万元投资;2016年,遇见小面进行Pre-A轮融资,港股公司九毛九以285万元、青骢资本以15万元增资;同在2016年,遇见小面完成了A轮融资,联想集团的资本平台弘毅投资旗下百福控股投资2500万元;2020年遇见小面进行A+轮融资,九毛九、高德福联合领投,推动启动数字化升级,此次融资额未披露;2021年,遇见小面进行B轮、B+轮融资,碧桂园创投连续领投,融资额超1亿元。

但另一边,遇见小面大举扩张的财务代价逐步显现:其流动负债从2022年的2.2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4.9亿元,而2024年流动资产仅2.48亿元,流动比率低至0.51,显著低于1的行业安全临界值,短期偿债压力凸显。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9.86%。截至2025年2月末,遇见小面手握现金仅有2791.3万元。

此外,公司的融资历程也停留在2021年。可见,融资金额耗尽后,公司急需新的资金“补血”,除此之外,遇见小面的扩张之路未来也需要新的资金流入。

根据招股书,遇见小面本次IPO的募资用途为,拓展餐厅网络、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及加深市场渗透;升级整个餐厅网络的技术及数字系统;品牌建设及提高客户忠诚度等。公司的计划是,未来三年新增440—530家门店,重点拓展华东、华中及海外市场。

由此可见,公司的资金需求十分迫切。

高毛利率下却是“辛苦钱”

证券之星注意到,虽然遇见小面的业绩看起来高歌猛进,但细拆其财务数据背后,其和大多数餐饮企业一样,是一门“高流水低利润”的辛苦生意。

根据choice的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遇见小面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8.32%、60.31%、61.86%,超过中式快餐45%的平均水平。但另一边,其销售净利率分别为-8.60%、5.74%、5.26%。其净利率长期在5%左右徘徊。从两者的差距可以看出,一碗小面虽然赚钱,但公司在管理和经营中,消耗了过多的成本。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近几年里,遇见小面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主动降价。其订单平均消费额由2022年的36.1元降至2023年的34元,并进一步降至2024年的32元。在牺牲了客单价后,换来了订单量的大幅增长,2024年订单量同比增长37.5%,GMV增长44.2%。

但这种打法让单店收入更加缩水,公司2023年、2024年虽连续盈利,但平均单店净利润从18.2万元降到16.9万元。

此外,由于遇见小面更加依赖“重资产模式”直营店的收入,使得公司加剧了“薄利”的属性。

招股书显示,在其收入结构中,直营店是基本盘,2023年、2024年的收入占比均超过80%。以2024年为例,其直营收入10亿元,其中堂食8.2亿元、外卖1.8亿元;而特许经营收入(加盟收入)仅为1.5亿元。

但看成本结构,其食材(原材料及耗材)、人工(员工)、房租(使用权资产折旧)三项加起来几乎“吃掉”了大部分收入。2024年,其原材料成本接近营收的四成,人工占近四分之一,房租接近两成。

相比较起来,其特许经营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总部向加盟店供应核心食材的费用,以及加盟商支付的加盟费(特许权使用费)。2022—2024年,遇见小面的加盟收入复合增长率66.2%,收入占比整体在13%左右。

相比于直营模式的三座大山,加盟模式无需承担租金,直接的人力成本较低(主要是督导团队),主要成本是货品及销售的成本,以及较低的特许使用费成本。

在招股书中,遇见小面提到,公司通过“卖面赚流水,加盟赚利润”,直营店通过规模化销售面条,获取流水,但受制于高成本,利润率低,主要承担品牌占位市场的角色;加盟模式以轻资产模式赚取特许费与食材差价,成本可控,利润率更高,是利润增长的核心。但从规模来看,遇见小面较为依赖直营店收入,其未来似乎还要长期维持高毛利率,低净利率的“赚辛苦钱”模式。

食品安全问题难规避

食品安全不仅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也影响到餐饮企业的信誉和长期发展,也是餐饮企业能否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公开信息看,报告期内,遇见小面多次触及食品安全问题。

2022年7月,“海淀区市场防疫组关于对未落实疫情防控责任企业的通报”中,北京遇见小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海淀区第二分公司,存在“消杀记录和测温记录不全”的情形。

2024年6月,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查处的32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单位中,同样有遇见小面的身影。北京遇见小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海淀区翠微路分公司存在“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另根据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11月“东城区关于开展餐饮业食品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的处置通报”,北京遇见小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东城东直门分公司“存在未保持食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的问题,违反了相关规定,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除了被官方检查不合格以外,还有不少消费者投诉遇见小面的食安问题,据黑猫投诉平台,截至4月17日,遇见小面累计投诉为22条。今年以来的投诉共有4条,其中3条与食安问题有关。2月15日,有消费者投诉在配菜丸子里吃出棉线;2月27日,有消费者投诉称食用遇见小面后呕吐三次进急诊;3月17日,有消费者投诉表示在食用遇见小面时发现一根卷曲毛发。

针对食品安全,遇见小面也有一些安排,比如将其列为餐厅运营的关键量化指标,执行董事及副总裁罗燕灵带领由12名总部成员组成的团队,进行现场视察,以监督运营及指导餐厅解决食品安全及品控问题。公司也通过AI赋能系统收集及整理第三方平台的顾客反馈,以识别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总的来看,餐饮企业上市面临的难题,例如资金承压大、食品安全问题等,遇见小面都难以规避,对于公司来说,或许还要呈现更多的吸引力说服监管和资本,而不仅仅是“为品牌‘找钱’,加速扩张”这一单调路径。(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于莹)

来源:证券之星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