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1.75W人关注
关注基金行情及行业动态。
有连云 2025-04-21 14:06 9372阅读
在投资界,巴菲特的名字无疑是如雷贯耳。1993年,他在《致投资者的信》中首次提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观点“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通常都能打败大部分的专业基金经理。”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在随后的年份里,巴菲特又多次重申了普通投资者应该定投指数基金的观点。
问题来了,相比其他类型的基金,用指数基金开展基金定投有哪些好处?指数基金与定投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默契与火花?这一期让我们深入探讨下~
●定投:操作简单、省时省心的投资方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追求简单、高效的生活方式,而定投,这一投资方式恰好契合了这一需求。所谓基金定投,就是指在固定的时间(通常是每周或每月)以固定的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基金中,并且当收益达到预期目标(一般设为5%-8%)时赎回,然后进行新一轮的定投。
定投的核心在于定期投入固定金额,一旦设置了定投计划,投资者就无需频繁关注账户波动,而是可以纪律性地定期买入。这种投资方式既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在上涨行情中避免追涨、在下跌行情中避免杀跌,又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择时的烦恼。毕竟,精准择时一直是投资领域的难题,正如华尔街广为流传的名言:“要在市场中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一把飞刀还难”,而定投通过定期分散化买入,反而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投资结果。
●指数基金:契合“投资大道至简”理念的投资工具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他们没有时间、精力或专业知识去深入研究个股或挑选基金经理,在这种情况下,指数基金成为了一种简单、低成本且高效的投资工具。
指数基金是清晰透明、易于选择的投资工具,它属于被动化产品,这意味着基金收益与跟踪指数有望基本保持一致。指数基金名称一般包含指数名称,投资策略是复制标的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追踪标的指数表现,例如,沪深300ETF泰康采取完全复制法股票投资策略,即按照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构成及其权重构建基金股票投资组合,并根据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板块、风格的判断,挑选心仪的指数,再对应挑选适合自己的指数产品,整个选择过程简单明了。
此外,指数基金采用被动跟踪指数的运作模式,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基金收益的干扰,投资者无需像投资主动型基金那样,为挑选一位靠谱的基金经理而绞尽脑汁、愁眉不展。值得一提的是,投资指数基金虽无法获取令人惊艳的超额收益,但至少能让投资者紧跟市场大势,非常适合不想频繁操作但又想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的投资者。
●指数基金+定投,1+1>2的神奇效应
当定投这一简单高效的投资方式与指数基金这一大道至简的投资工具相遇时,它们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不谋而合的理念
定投的“不择时”与指数基金的“不选股”完美契合。投资者无需进行复杂的市场时机判断或个股分析,只需按照定投计划定期投入资金即可,这种简单的操作方式使得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还是刚入门的新手都能轻松理解并执行,这不仅减少了决策中的困惑与错误,还提高了投资效率。
及时响应行情变化
指数基金通常保持较高的仓位并紧密跟踪指数,因此对市场波动的反应极为敏锐。当市场上涨时,指数基金的净值会迅速跟随上涨;当市场下跌时,净值也会下降。这种波动性对于定投而言尤为有利,在市场回调时,定期投入固定金额的资金可以购买更多的基金份额,从而降低成本,而当市场回升时,这些低成本份额的积累将带来较高的回报,这种“越跌越买”、“微笑曲线”的策略正是定投的魅力所在。
风格清晰稳定,有助于实现长期投资目标
指数基金的投资目标是追踪标的指数表现,因此,其持仓和风格非常明确且透明。例如,中证500ETF泰康的持仓完全依据中证A500指数的成份股进行调整,投资者可以轻松了解自己的投资方向并据此做出决策,与频繁变动风格的主动型基金不同,指数基金能够保持风格稳定并有助于长期投资目标的实现。
4、指数基金可选标的丰富,有助于实施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指数基金的产品线极为丰富,除了风格各异、广泛覆盖各类行业/主题的权益类股票指数基金外,还有众多债券指数基金,以及黄金、原油等商品指数基金。从投资市场的维度来看,还有跨境指数可供投资者选择。相比主动型基金,指数基金在商品及跨境投资上选择更多、范围更广。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丰富的可选产品范围广、数量多,就如同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武器库,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的风险偏好,更加便利、有效地开展资产配置。运用指数基金定投搭配资产配置策略,能助力投资者更从容不迫地实施投资计划,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和风险的有效分散。
5、指数基金“后视镜”看得更远,定投心里更有底
多数指数基金紧密跟踪指数表现,观察其“历史表现”基本不受成立时间和基金经理限制,可通过标的指数表现观察,追溯至标的指数基日,这就好比一位阅历丰富的长者,能为投资者讲述多年来市场的风云变幻。因此,指数基金普遍能获取更长时间历史业绩数据,帮助投资者“以史为鉴”,通过对这些历史数据的分析,投资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关标的指数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风险收益特征,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与策略,做好定投预期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6、指数基金费率较低,有效降低长期投资成本
由于指数基金被动跟踪指数,对基金经理主动投研分析要求较低,这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等投研成本,使得产品的费率普遍较低,不少指数基金管理费低至0.15%以下,且免收申购、赎回费。定投需长期的买入和卖出,较低的费率就像是为投资者在漫长的投资道路上减轻了负重。长期来看,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成本,会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为投资者增加可观的实际收益,让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中获得更有利的成本优势。
7、指数基金灵活买卖,资金使用效率高
ETF作为主要的指数产品形式,在交易所上市,一天交易时间内可以随时交易,具有交易的便利性,当下交易资金可以马上到账,资金使用效率高。
8、指数基金更方便开展智能定投
除普通定投策略外,指数基金更适合开展“定期不定额”、“不定期也不定额”等智能定投。例如,常用的智能定投策略之一是参考指数估值,在估值历史低位时,增加扣款金额、提高扣款频率,以获取更好定投效果。相较于主动权益基金,指数基金可直接以标的指数为 “参照物”,实施起来更清晰简单。比如,可通过观察沪深300指数估值变化,对跟踪沪深300的沪深300ETF泰康开展智能定投,在沪深300指数历史估值低位区间,可考虑增加定投金额等方式优化定投策略。这种智能定投方式就像是为投资者配备了一位智能投资助手,能够根据市场情况自动调整投资金额和频率,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以期提高投资收益。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指数基金与基金定投在投资理念上十分契合,都贯彻着大道至简的思想,简约而不简单,指数基金+定投这对黄金拍档,不仅是新手朋友可以借鉴的投资思路,还是一些“老基民”可以考虑的投资方式!赶紧行动起来,试试给投资加点“料”吧!
泰康沪深30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代码:515380
联接A类:008926 联接C类:008927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作宣传所用,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投资泰康中证A500ETF、泰康沪深300ETF、泰康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可能遇到的特有风险包括:(1)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2)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3)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以及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的风险;(4)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5)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6)成份券停牌的风险;(7)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8)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9)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10)退市风险;(11)退补现金替代方式的风险;(12)投资者申购失败的风险;(13)投资者赎回失败的风险;(14)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15)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风险;(16)第三方机构服务的风险;(17)因终止上市导致终止基金合同并进行基金财产清算的风险等。投资泰康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泰康沪深300ETF联接基金、泰康中证红利低波ETF联接基金可能遇到的特有风险包括:1)ETF联接基金的特有风险,包括本基金与目标ETF基金的业绩表现可能出现差异的风险;2)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即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其成分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3)成分股停牌的风险;4)跟踪偏离风险,包括目标ETF与标的指数的偏离、本基金买卖目标ETF时产生的价格差异/交易成本和交易冲击、标的指数成份股的配股/增发/分红等公司行为、标的指数成份股的调整、本基金买卖股票时产生的交易成本和交易冲击、申购/赎回因素带来的跟踪误差、新股市值配售/新股认购带来的跟踪误差、基金现金资产的拖累、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等带来的跟踪误差、指数成份股停牌/摘牌与成份股涨/跌停板等因素带来的偏差、基金管理人的买入卖出时机选择、其他因素产生的偏差;5)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的风险;6)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7)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等;8)基金分红特殊安排的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详阅官网www.tkfunds.com.cn或客服热线400-18-95522),在投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过程中应当注意核对自己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来源:有连云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