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去年银行系消金公司表现如何?兴业及中银消金净利降超15%,建信消金亏损0.65亿

新浪财经 2025-04-15 20:30 1.6w阅读

  随着商业银行2024年度报告的陆续披露,其旗下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也随之“浮出水面”。

  从公布数据的11家银行系消金公司看,去年“头部”公司业绩表现并不理想,招联金融和兴业消金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下滑;中银消金净利润则暴跌91%。对比而言,“腰部”公司表现亮眼,比如,中邮消金、宁银消金净利润增长均超50%,建信消金增长率更是高达115.38%。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消金公司迎来严监管时代。回溯至去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提出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的规定,但目前仍有6家消金公司未达标。

  “头部”两公司规模营收净利齐降,

  中银消金净利大跌91%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根据银行年报整理注:新浪金融研究院根据银行年报整理

  年报显示,招联金融、兴业消金、中银消金是去年资产规模排名前三位的消金公司,其中招联金融更是一骑绝尘,规模远超其他消金公司。但是,与2023年相比,招联金融、兴业消金去年规模均出现了下滑,前者同比下降7.18%,后者同比下降5.53%。

  从盈利情况看,上述规模处于“头部”的消金公司表现并不乐观。2024年,招联金融营收173.18亿元,同比下降11.65%;净利润30.16亿元,同比下降16.22%。而在2023年,该公司营收和净利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折射出传统增长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招联消金方面表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招联沉着应变、综合施策,加强风险前瞻,坚持“质量第一”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主动优化调整资产结构,以科技践行普惠,实现“质量、效益、规模、结构”协调稳健发展。

  除了招联金融,兴业消金去年营收、净利同样双双下降。具体来看,兴业消金实现营收100.67亿元,同比下降10.36%;净利润4.3亿元,同比大降79.25%。

  兴业消金方面表示,受外部环境影响,当前金融行业普遍承压。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在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作用下增速放缓。

  事实上,在2023年,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均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彼时,兴业消金净利润同比下降16.89%;中银消金净利润同比下降18.14%。

  对比三家“头部”消金公司,中银消金去年净利润较2023年下降幅度最大,同比降91.62%。而在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净亏损3.05亿元,同比下降208.51%。

  除了业绩不理想外,中银消金去年更因内控问题连收两张罚单。其中,2024年7月,其因“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50万元;2024年12月因“投诉管理工作不到位、对合作机构管理未尽职、催收行为不当”被罚款90万元。

  而在净利润走低的同时,“头部”消金公司的资产质量亦在恶化。数据显示,2024年,兴业消金各项贷款余额下降5.17%至819.4亿元;中银消金虽增长8.9%,但不良率在2023年末突破3%,较2022年上升0.67个百分点。在去年不良资产转让浪潮下,中银消金挂出83期个贷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高达124.39亿元,较2023年全年大幅增长约19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公司均在去年经历了董事长更迭。具体来看,去年3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核准高维斌中银消金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去年4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核准陈忠岳招联消费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去年4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核准戴叙贤兴业消金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除了“头部”消金公司,规模处于“尾部”的阳光消金去年资产规模和净利润均出现了下滑,后项数据降幅高达66%。

  “腰部”公司营收净利普涨,

  建信消金规模大增72%

  在“头部”消金公司困于增长瓶颈的同时,“腰部”消金公司以精准的场景定位和精细的运营策略晒出亮眼成绩单。

  中邮消金、宁银消金去年总资产均突破“600亿”大关,前者排名第四位,后者超越杭银消金位居第五位。此外,两家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宁银消金营收更是增超65%。

  杭银资产规模仅次于上述两家公司,规模超过515亿元;哈银消金资产规模超过240亿元,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建信消金总资产虽然在上述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二位,但同比大增72.04%,同时规模已超过阳光消金,此外,该公司净利润升至0.1亿元,增长速度高达115.38%。

  公开资料显示,建信消金成立于2023年6月,是国内第31家国内持牌消费金融机构。2024年是建信消金首个完整运营年度,作为新成立公司,基数较小且仍处于业务扩张期。

  不过,与2023年相比,去年消费金融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较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资产规模和贷款余额双双强势突破万亿元大关,分别高达12087亿元和1153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6.7%和38.2%。

  而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行业净利润增速预计将回落至个位数,较2023年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

  去年掀起增资热潮,

  仍有6家消金公司注资未达标

  2024年,消金公司掀起一股增资热潮,而这背后的主要原因便是向监管新规靠拢。

  与此前试行办法相比,《办法》提高了消金公司的准入标准,即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不低于50%。

  据统计,目前注册资本尚未达到标准的消金公司包括北银消金、幸福消金、蒙商消金、厦门金美信消金、晋商消金、盛银消金。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根据银行年报整理注:新浪金融研究院根据银行年报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发布批复,同意锦程消金增资至10亿元,并调整股权结构。增资完成后,成都银行出资比例将增至39.99%,仍是锦程消金第一大股东。此意味着,锦程消金完成工商变更后,注册资本方面将满足《办法》要求,但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仍未达标。

  去年年底,成都银行发布公告称,因经营发展需要,锦程消金拟采取资本公积转增、未分配利润转增及现有股东现金出资相结合的方式,将注册资本增加至10亿元。

  事实上,除锦程消金外,今年已有多家消金公司披露增资及股权变动消息。比如,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发布的批复显示,同意宁银消金增资至36亿元;同样在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发布的批复显示,同意唯品富邦消金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加至10亿元;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中信消金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同意该公司增加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注资由7亿元变更为10亿元。

  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看来,《办法》的实施是推动消费金融公司增资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可以看出增资方式呈现多样化,从部分机构选择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到现有股东现金出资、引入新股东等方式都有。

  展望2025年,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2024年以来消金公司频频增资,是其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实现稳步扩张的一个缩影。从2024年下半年监管动向来看,合作机构管理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监管重点,预计围绕消金生态圈的营销运营相关文件、助贷相关管理规范等有望在2025年继续完善,而持牌消金也应当围绕“以旧换新”“绿色消费”“首发经济”等政策倡导方向,将自身资源禀赋与促进消费水平提升进行充分结合,为推动消费高质量增长注入新动能。

来源:新浪财经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