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如何看基建新周期?

证券之星 2025-04-09 17:40 7826阅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列为经济工作重点命题,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抓手,基础设施建设在多重政策红利加持下迎来破局新机。面对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与国内房地产深度调整的复杂形势,财政政策以"赤字率提升至4%""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容至1.3万亿""专项债规模突破4.4万亿"的三重加码,叠加"10万亿化债政策释放地方财政空间""PPP新机制激活社会资本"的机制创新,正重塑地方政府投资逻辑——从"规模扩张"转向"效能优先",从"被动承接"转向"主动谋划"的动能转换已然显现。

新周期有何不同?

2025年我国债务化解与基建投资呈现深度联动格局,政策工具创新与投资结构优化形成双重驱动力。在债务治理层面,"发展-化债"双轮战略成为核心逻辑,政府通过动态调整高风险地区名单、加速置换债发行等举措,既为地方腾出投资空间,又降低债务滚动成本。一季度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突破1.3万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0%以上,展现出超前发力的政策节奏。专项债"自审自发"制度改革尤为值得关注,湖南、北京等地已率先试点,省级自主决策权扩大使资金到位效率提升约20%,为重大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

基建投资领域呈现结构性分化与升级并存的态势。

传统基建领域,水利工程成为社会效益投资的标杆,2025年国民经济计划明确四大工程方向,叠加农林水支出12.4%的增速,显示出粮食安全战略下的重点投入。交通运输领域则呈现区域分化特征,长江经济带省份依托"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投资收益率逆势转正,13省超长期特别国债中37%投向交通领域,印证国家战略导向。

新基建领域正酝酿爆发式增长动能。

AI技术突破催生算力革命,预计2025年相关领域投资将新增超5000亿元,较2023年增速可能翻番。数据中心用电需求爆发性增长,2030年耗电量或达5257.6亿千瓦时,推动"算力-电力"协同成为必选项。电力基建呈现结构性转型特征:电网投资保持稳定增长,重点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消纳能力;电源投资向火电低碳改造和核电倾斜,煤电改造试点与核电增速维持高位,形成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双重支撑。

财政政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

四本账支出增速目标8.7%,有望打破五年惯性超越名义GDP增速,即便考虑85%的完成度,广义财政决算增速仍可保持5%左右。政策设计突出"前瞻部署+弹性空间"组合,在坚持"不新增隐性债务"铁律的同时,通过预留政策工具包增强应对不确定性能力。这种"紧约束"与"强支撑"的平衡,既维护财政可持续性,又为有效投资预留空间,形成内需托举的良性循环。

发改委的投资导向具有鲜明的效益指向,强调传统与新型基建融合、产业投资与人力资本并重,要求投资兼具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当前行业收益率分化显著:信息技术领域投资回报率领先,而水利、交运等传统领域收益率承压。这种分化倒逼资金向技术密集型领域倾斜,但社会效益导向仍确保传统基建的必要投入,形成"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配置逻辑。随着政策工具持续创新、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25年基建投资有望在质效双升中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目标。

新周期四个方向解析

具体从四个方向来看,基建投资的景气度已经在今年一季度显现。

从最新数据来看,基建投资结构上水利类投资表现亮眼,1-2 月同比增长 39.1%,公共设施管理类增速转正,交通大类有所放缓。

宏观政策积极导向延续,随着财政发力、地产“止跌企稳”政策组合拳落地,基建地产链景气有望回升。东吴证券认为国资考核的优化将促进央企进一步提升经营质量,叠加地方化债落地,建筑央企报表质量有望改善。

保险及社保等中长期增量资金入市有望利好低估值、稳定分红的行业龙头、白马以及破净央国企估值修复。东吴证券建议关注估值仍处历史低位、业绩稳健的基建龙头央企和地方国企估值持续修复机会,推荐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中铁,建议关注中国核建中国化学等。

算力基建方面,通过整合西部绿电资源与东部算力需求,构建“算力+能源”协同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坚实底层支撑。

相关产业上市公司:1)芯片及服务器:海光信息寒武纪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神州数码等;2)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3)云厂商: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等;4)AIDC:润泽科技、杭钢股份、奥飞数据、光环新网、数据港、云赛智联、世纪互联、大位科技、科华数据等;5)算力服务及其他:润建股份宏景科技、海南华铁、利通电子弘信电子朗科科技亚康股份超讯通信、同力日升、美利云、潍柴重机等。

电力基建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 1~2 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 753 亿元,同比增长 0.2%;电网工程完成投资 436 亿元,同比增长 33.5%。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及“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非化石能源发电将逐步转变为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而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随机性、波动性势必需要储能系统协调运行,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储能系统建设、电网系统改造升级仍有望保持高景气。

申港证券建议关注有望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公司,比如南网科技德业股份

来源:证券之星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评论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

前往乐居财经APP查看原文,体验更佳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