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连云 2025-04-07 16:18 1.5w阅读
2025年,数十家A股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清明前夕,有着国内“能量饮料第一股”的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鹏饮料”)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A+H”两地上市。
业绩狂飙,产品结构单一
2021年,东鹏饮料(605499.SH)登陆A股主板上市,随着公司业绩增长,公司股价和市值一路上升。截至到2025年4月7日,公司A股总市值为1326亿元,也被业内称为“能量饮料第一股”。
根据尼尔森IQ数据,按销量计,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全国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30.9%增长到2024年的34.9%。
业绩表现上,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的营收分别为85.00亿元、112.57亿元和158.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5%。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41亿元、20.40亿元和33.2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2.0%,净利润率分别为16.9%、18.1%和21.0%。
虽然东鹏饮料业绩一路增长迅速,不过产品单一的隐患也在逐步显现。东鹏饮料高度依赖东鹏特饮这一大单品,一旦该产品市场需求下降或出现质量问题,将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影响。
面对这样的情况,2023年1月,东鹏饮料推出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之后,2024年,东鹏饮料又提出“1+6”多品类战略,“1”指核心产品东鹏特饮,“6”是电解质饮料、咖啡饮料、无糖茶、鸡尾酒、椰汁及大包装六大品类。
从目前披露的情况来看,东鹏饮料多元化战略初显成效,但依旧面临挑战。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东鹏特饮的营收分别为82.11亿元、103.54亿元、133.0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96.6%、91.9%、84.0%。
而近两年来多元化战略下,2023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电解质饮料营收分别为3.93亿元、14.9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5%和9.4%。其他新品类,如无糖茶、果汁茶等产品,暂时还未打出知名度。
减持分红不断,一边负债一边理财
东鹏饮料上市之后,公司市值和股价在业绩推动下,节节攀升。
上市3年,公司自2022年5月限售股解禁以来,东鹏饮料累计发布了7次减持计划公告。
在这期间,上市时的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自2022年9月起,进行了多次减持,持股比例从上市时的约9%下降至不足4%,累计套现金额超过41亿元。
除了君正投资,2023年,东鹏饮料共有11位董监高及股东纷纷加入减持行列,套现金额高达13.69亿元。而在这些减持的高管中,不少是公司元老级别的人物,自东鹏饮料创立之初便加入了公司。
除此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外,自2021年上市以来,东鹏饮料每年均会分派股息,2022年起累计宣布派息41亿元,累计派息率约60%,持续回馈投资者。2022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的权益回报率分别为31.0%、35.8%和47.5%。
值得一提的是,东鹏饮料2024年刚分红23亿,实控人林木勤一人独占11.67亿。不过在大手笔分红的同时,东鹏饮料的债务去在逐步攀升。
东鹏饮料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短期借款从2023年末的29.96亿元激增至2024年末的65.51亿元,一年内增幅高达118.69%,有息负债率也同步上升,由52.89%提升至86.46%。
同期东鹏饮料账面货币资金为56.53亿元,已无法完全覆盖短期借款。
不过东鹏饮料理财资金却并不少,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了解,自2022年2月以来,东鹏饮料多次发布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就在今年3月8日,东鹏饮料还发布公告称,拟动用不超过110亿元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东鹏饮料在招股书中表示,本次赴港二次上市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和并购机会;加强各个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建设;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持续实现产品品类拓展;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来源:有连云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