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地 2025-02-22 10:24 2.6w阅读
文/十一弟
昨天,万科宣布,又获得了一笔贷款——
42亿。
向万科提供贷款的,不是银行,而是它的大股东——
深圳地铁。
就在十天前,深圳地铁刚刚向万科提供了第一笔28亿的股东贷款。
连同这笔42亿贷款,短短十天时间里,深圳地铁已经直接向万科输送了70亿资金。
十一弟看了下,第一笔股东贷款为期三年,年息2.34%,比一年期LPR还低了76个基点。
万科以其持有万物云的40亿市值股票作为质押,双方设定的质押率为70%。
若找金融机构进行质押融资,他们通常要求的股票质押率,最低只有30%,最高不会超过60%。
也就是说,你拿着市值40亿的股票进行质押融资,金融机构最多可能给你贷款24亿,最少可能只给你贷款12亿。
而深圳地铁,直接给了万科28亿,比任何金融机构给的都要多。
真金白银地拯救万科,深圳地铁确实给到了足够的诚意。
这次42亿的股东贷款,相关条款设定跟第一笔股东贷款大致相同——
为期三年,年息2.34%,70%的资产抵押率。
只不过,跟第一笔股东贷款相比,深圳地铁给到了更宽松的贷款条件——
它先给万科提供42亿贷款,然后在三个月内,万科在内部进行梳理以后,再向其提供价值60亿的资产作保。
万科从深圳地铁获取的70亿贷款,将全部用于偿还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息。
十一弟查了下,未来半年时间里,万科大约有180亿境内外债券到期。
三天后,它在境内发行的一笔中期票据到期,需要偿还本金20亿;
十天后,它在境内发行的一笔公司债到期,需要偿还本金8.9亿;
二十天后,它在境内发行的另一笔公司债到期,需要偿还本金10亿。
根据万科披露,到今年上半年之前,光是需要偿还的债券本息,就超过了207亿。
未来几个月时间里,万科大概率将会迎来一波偿债高峰,压力山大。
很明显,深圳地铁已经掌握了万科的流动性压力。
在春节前,它果断对万科的核心管理层进行了改组,全面接管介入万科的经营管理。
深圳地铁指派委任高管进驻万科,这是帮助万科化解风险的第一步。
拯救万科的第二步,就是最近十天内,直接向万科输送了70亿资金。
先解债务到期的燃眉之急,通过真金白银地输血,避免在公开市场违约。
深圳地铁对万科帮扶,摆在第一位的,还是保住上市公司的信用。
作为一家混合所有制房企,万科能碰到这样有担当的国资股东,绝对是万幸了。
十年前爆发的股权之争,万科管理层拼死抵制宝能、恒大等野蛮人敲门,最后辗转找到深圳地铁,花了几百亿,入主大股东。
如今看来,王石、郁亮等职业经理人捍卫股权的努力,没有白费。
想要基业长青,更长久地活下来,背靠有实力的股东,确实很重要。
当初,如果让宝能、恒大坐上大股东位置,拿下控股权,这次楼市调整,万科早就死挺了。
事实证明,房地产行业刚一步入下行周期,扩张最激进、杠杆撬得最高的宝能、恒大,根本扛不住,最先倒下。
这一轮对万科的帮扶,深圳地铁诚意十足、不遗余力。
不过,要想彻底拯救万科,将其从悬崖边拉回来,单靠真金白银地不断输送资金,肯定是不够的。
万科的风险化解,其实在于两大核心问题——
一是它本身的资金缺口,到底有多大?
二是国内的房地产行情,还能不能重新爬起来?
从深圳地铁对万科的帮扶来看,直接输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底线是守住上市公司的信用。
这说明,万科体内的庞大资产,依然很有价值。
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步入下行周期,大批开发商集体倒下。
万科能撑到现在,其实也足以证明,这是一家好公司。
但它自身在管理、战略上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春节前,深圳地铁主导对万科管理层进行改组时,深圳官方媒体配合发布了一篇定调的文章——
“万科出现大额亏损有市场原因,更有管理因素。”
“万科虽然遇到流动性困难,但仍然拥有较多的优质资产。”
“深圳市属国资国企,规模大、实力强,有能力、有实力,也有足够的子弹,支持地铁集团通过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万科稳健发展。”
这几句话很关键,其实就是深圳市政府对万科作了研判——
万科一定要救,也值得救,而且要不遗余力地救。
作为大股东,深圳地铁不会坐视不理。
而且,遇到事了,它是真上啊——
生死存亡之际,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全力兜底。
改组管理层、真金白银地输送资金,放眼全国各大城市的国资国企,很少有像深圳这样的魄力、实力与决心。
当然,杭州除外。
最近,当深圳地铁还在投入巨大资源拯救万科的时候,杭州靠着号称六小龙的几家科技企业,火得一塌糊涂。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宇树科技,甚至还带飞了当地楼市。
前两天,杭州卖了几块地。
其中,位于杭州滨江区的一块地,距离宇树科技总部仅有几百米。
由于地段优越,这块地吸引了上十家房企报名争抢。
最终,经过八十五轮激烈厮杀之后,它被杭州本土民营房企——滨江集团拍下。
总地价大约14亿,溢价率将近44%。
拿地的滨江集团,去年在百强房企榜单上,跻身前十,全年销售额1116亿。
滨江集团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的销售业绩,仅靠杭州单一城市就支撑起来了。
扛过了风暴,重仓杭州的滨江集团,不仅还活着,而且活得很滋润。
如果你让DeepSeek做个预测——
未来五年内,中国哪三个城市的房价涨幅最大?
它会告诉你——
成都、杭州、深圳。
看来,只要把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做好,土地、房价和楼市,都能跟着起飞。
换句话说——
产业和人口,才是房地产背后的根本逻辑。
如果你要救房地产,就不能只救房地产。
本文来源:拾遗地
来源:拾遗地
点击下载App参与更多互动